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德国M39进攻手榴弹,非常危险的小家伙

2023-11-13 00:05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在一战时手榴弹广泛使用,这种广泛影响了世界各地军事行动的武器确是步兵福音,它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的单兵重火力,标准化操作,在打击那些躲藏在工事、建筑物内的敌人很好用,当时德军装备的木柄手榴弹就是一款不错的设计。一战结束后手榴弹的发展思路之一是轻量化,主要是对进攻型手榴弹进行轻量化,因为士兵的负重能力有限,他们对手榴弹数量的需求大于单枚手榴弹威力的需求。

德国在1939年研制成功M39型进攻手榴弹,这是一种轻巧便携、功能多样的武器,因为卵形的弹体,它获得了“鸡蛋手榴弹”的绰号,该弹是二战德军的主要手榴弹之一,一直生产到1945年战争结束。

M39属于破片手榴弹,总重量约227克,高76毫米,最大直径60毫米,它可以填充112克Amatol,弹体是由两个金属外壳对接而成,爆炸后产生碎片杀伤人员。相比于重约600克、长365毫米的24型木柄手榴弹,士兵可以用3枚M39替代一枚24型。

以上介绍除了轻巧并不能体现出M39的特别之处,它的引信才是一大亮点,它的工作结构43型手榴弹一样,引信通过螺纹旋钮固定,引信上有一个锥形帽,使用时需要拧开锥形帽漏出拉绳线圈再猛拉它。德军提供4种类型的引信,黄色锥形帽引信代表时间延迟7.5秒,蓝色代表延迟4.5秒,红色代表延迟1秒,灰色代表即时发火。倘若手榴弹投掷后超过30秒没有爆炸,可以捡回来更换引信重新使用。

每种引信有不同的用处,士兵通常会收到黄色和蓝色的,这两种在进攻作战中很常用,而红色和灰色多用来布置陷阱,把手榴弹固定后通过绊索连接引信拉绳进行击发,此时它俨然成了一枚小型反步兵地雷,据称德国还开发了一种破片外套,可以增强爆炸后破片数量,德军在法国就曾系统性地使用过这种战术,用来对付盟军的伞兵。战场上捡拾武器的情况很常见,德军士兵会故意丢弃M39手榴弹,但把引信替换成即爆型,不明情况的盟军士兵如果捡到并使用的话,结果就是把自己给炸了。

不过M39也有缺陷,太小的体格限制了威力,破片数量太少,德军士兵还反映它的拉绳需要费很大劲,不过总体上这是一款成功的武器。

二战德国M39进攻手榴弹,非常危险的小家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