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当欧尼酱了!》— 性转后所欠缺的内心描写

《别当欧尼酱了!》完结撒花!

在一月这个相对低靡的季度中,本作确实算得上是当中表现得相对较好的那部作品了。
毕竟如果不考虑一些基础设定上的问题的话,本作的确就是一个有着相对优秀制作的,整体更偏向于轻百日常的那种轻松互动作品;且作品借由这样的互动所带出来的一些,有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描写,其实也做得挺温馨的。
然而,或许是我对此比较钻牛角尖,本作的这些优秀,我觉得与它的这些设定其实是没有多大的关联性的;甚至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这些设定拔高了我对本作的期待,才会造成当作品在这方面有所忽视的时候,我会对其感到失望。
这篇专栏将会着重聊聊本作究竟在基础设定上,哪里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影响我对本作的观感?
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分享、关注来支持up主哦!

本作的基础设定其实就是哥哥真寻的两个重要设定与属性,一个是性转,一个是尼特。
而老实说,在我看来本作在这两个设定上,其实都没有做好。
首先是性转层面。
最直观的问题,其实就在于真寻“雌堕”得太快了。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真寻对于自己性别转变的这点,接受得有点太快了。
作品第一集上来,真寻惊诧于自己的性别变化,但别说到了后几集了,在第一集末尾真寻貌似就已然习惯了自己的性别转换;尽管她口头上还是排斥着女性的身份,但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里,真寻对此都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的。而这,其实就造出这样一个,堪称是本作最重要的噱头与设定,在本作中的存在感湮灭得极为迅速。
说实话,性转背后可以讨论的问题非常多,例如性别转变之后是否会对个性产生影响;如果是,那么是生理性问题还是社会性问题;性别认同在这样的设定下又应该如何解决与克服;乃至于是借此去进一步讨论视角在性别切换之后的发现,其实都是一些但凡深入讨论,都能引发思考的有趣课题。
然而,在本作中,作品的性转设定给我的感觉,除了增添一些卖福利的桥段之外,几乎就没有多少深刻的感受了;归根结底,真寻就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哥哥”的形象,而更像是一个偶尔带有“姐姐”气质的妹妹而已。

但如果只是一个用了就丢的噱头,其实也没啥,就主观性地选择屏蔽掉这个设定即可;但是,如同我前面有提到的,作品时不时地还是会让真寻去否定当下的性别认同,而这多多少少就会让我们观众感到困惑:真寻究竟是接受了这样的身份,还是排斥着这样的身份。
当然,这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毕竟游走于两者之中、让角色处于心口不一的状态,其实也是能够反映出作品对于性转的某种态度;亦即就算你主观上不承认,生理上的变化所促成的“习惯”,还是会潜移默化地逼使你不得不接受。但是,要想呈现出这样的矛盾感与冲突感,多多少少就需要作品去引入真寻对此的内心想法与思考。
而这,其实才是我这里想要说的问题,那就是作品太过欠缺真寻本人对于性转的态度与内心描写了;你实际上是不知道她在各个阶段,对于自己性别的状态与认同感的。而一旦缺乏了这个层面的笔触,作品还时不时抛出真寻对此的质疑的时候,作品给人的观感才会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也就是说,作品一方面感觉没想要深入性转的这个设定,另一方面又感觉它不敢彻底放弃这样的设定,甚至偶尔还会让人感觉它好像试图从中挖取些什么;而这样一来一去的拉扯,至少对我个人的观感是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的。

或许有人会说,看一部日常番而已,为什么要那么在乎作品对于这个设定在深度上的拓展呢?轻轻松松地享受这个故事不好吗?
确实,也如同我在文章的最一开始所说,如果彻底撇开设定不谈,本作的确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轻松日常故事;但是,恰恰也是因为这样,作品的这个设定才会多少让我感到有些难受。
这其中有两个理由:一个,是作品试图用性转这个设定所带来的互动要素,至少对我个人来说是比较单调无趣的;而另一个,则是这个设定使我很难彻底沉浸在那种轻松欢快的日常之中。
作品的性转要素,我前面也提到,其实很多时候就只是服务于一些福利桥段而已。我虽然不能否认这样的福利桥段对于某些观众来说是属于有趣的类型,且性转后那种认知与习惯上的反差,确实能够带来一些喜剧效果;但是,一方面碍于角色“雌堕”得过快,这使得这层面的反差感被大大削弱,进而同时抹杀掉了其中的乐趣与喜剧效果;另一方面,作品本身也不是主打喜剧的日常类型,这样的福利元素与它整体上更侧重的轻百日常,我感觉彼此之间也互不相容,所以这些桥段的出现,比起有趣,往往会让我感到割裂。
而这其实多少也是后者的导因;就如果我们真的将性转的设定时刻铭记于心的话,那么真寻作为一个成年男性,成天混迹于一群女初高中生之间嬉戏,那个画面至少我个人想象起来,还是有点微妙的。
也因此,我认为性转的这个设定,与本作所想要呈现、实际上也的确呈现得不错的这种日常互动,其实是非常不匹配的。

前面我们聊了性转的设定,而真寻的另一层设定,也就是尼特的宅属性,我认为也没处理好。
首先,真寻真的想要改变她之前的生活状态吗?
这其实并不是很要紧的问题,毕竟有些时候只有改变了以后,你才会意识到这样的改变的价值。但是,一方面作品并没有很认真地去交代真寻之前的生活状态,没有展现出这个角色有着迫切需要改变的必要性,所以后续当角色发生转变的时候,给我的感觉与其说是一种角色的成长,不如说是一种生活习性上的不同选择而已。
另一方面,当作品让妹妹哨以一个非常粗暴地手段去干涉真寻的生活状态的时候,这样的干涉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有点鲁莽、有点不尊重真寻。诚然,真寻本人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又或者说作品没有将这样的意见严肃地展现出来,所以其实看到后来,这的确也没啥;但反过来说,如果真寻真的如此随意,那么在当时她选择成为尼特之时,家里人又为什么没有劝阻、亦或是为什么没有成功劝解呢?
换言之,当作品完全省略真寻成为尼特的契机的时候,也没有对其进行足够深入的描写之时,角色这样的转变,不仅仅会失去当中应有的力度与感染力,在一些细节层面上,我认为也较难说服观众了。

其次,真寻是因为什么才变化与成长的呢?
我当然可以理解作品的本意,是希望借由日常的互动,去慢慢地改变并感化真寻的,且看到故事的最后,这也的确是它所想要放大与呈现的表达。然而,尤其在故事的中前期,当真寻尚未结识那群初中女生以前,当作品所予以的日常互动还不够充分之时,作品中所呈现的真寻,别说“尼特”了,甚至连宅度可能都不是很够。这当然一部分也得归咎于作品过于简化它对于真寻宅属性的描写,但另一方面,作品这样的处理与呈现,多少会让我产生一股,是因为性别转变了,所以真寻才对原本她所喜欢的那些“二次元”,逐渐失去了兴趣。
而当作品几乎没有予以真寻在性转后,对此的内心描写的情况下,且当兴趣的改变与性别的改变同时发生,它就很难不让人对其产生一定的连接与绑定,甚至让人感到作品所描绘的这层改变,其背后的根源是源自于某种性别上的刻板印象;亦即,变成女生就能顺势变成现充、就会自然而然地脱宅。而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尼特与宅(这里指的是深度宅而非中二病)是男生才会具备的属性,女生才不会变成那样。
就如同我前面所说,我自然相信这并非作品的本意,作品其实就只是想借由性转这一契机,提供真寻足够多的日常互动,最后才促使她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改变与成长;而这,也是日常向作品中最擅长的一种表达无疑。但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也还是因为作品对于真寻个人的内心描写过于欠缺所致。
毕竟只要我们能够厘清她在这样变化的过程中,她对此的自我反思是什么,我们或许就能够找到一个更好、也更符合本作价值的归因了吧!

当然,如同我已经强调了好几次的,本作撇开这些基础设定不谈,它确实可以算得上一部佳作;特别是部分亲情与友情的描绘,搭配上作品整体上足够优秀的制作,它在这方面所带来的观感,也确实算得上是优秀的。
只是,一来本作的这些基础设定,在真寻的内心描写处理得不够充分与细致的情况下,它其实带来的问题是多于它的好处的;二来,作品自身也没有彻底屏蔽这些基础设定,所以即便说是撇开这些它就能被称之为佳作,但真要撇开,至少在我这还是很难彻底做到的。
所以,我个人最终确实比较难予以本作特别高的分数与评价;除非你是一个真的能够做到无视这些设定的观众,否则本作可能也不会是一部特别适合你的作品。
简单评分:8.4/10
ps:文中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尤其是作品几乎没有予以真寻面对性转与自身尼特属性的自我思考这点,其实在最后一集稍微得到缓解。作品在此稍稍地逼迫了真寻一下,让她必须去面对并作出选择。这样的设计其实挺好的,也让最后一集、尤其是最后一段,特别有感染力;只是在我看来它确实来得有点太迟了。我能明白作品到这里才逼迫真寻,是为了突显我在文中就已经提到的,那种源自于日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真寻回过头来,才惊觉自己已经无法摆脱当下这个,她原本所惧怕的日常。甚至如果我们想多一层,真寻的这个选择背后,其实可能也存在着某种对于自我价值认同的表达;亦即比起性别认同,可能来自于周遭朋友与家人的社会性认同,更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与定位。但是,性转在我这肯定谈不上什么日常小事,所以作品如此后置地释出真寻对此的思考与态度,虽然肯定也比没有来的好,但一方面逻辑上比较难说得通;另一方面,它也的确很难弥补我在文章中所提到的,本作、尤其在中前期所产生的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观感了。
ps2:甚至,我说实话本作确实可以彻底抛弃性转设定,就写一个尼特小妹如何在姐姐的引导下,逐渐走出家门的这样一个故事;凭借着本作足够优异的日常描写,它其实就能够在避免我文中大量的问题的情况下,依旧达到类似的表达与感染力。只不过,确实在失去了性转的噱头以后,本作的商业成绩可能也会随之大打折扣了吧。
ps3:希望大家会喜欢我的这篇观后感专栏,也希望大家能够三连支持并关注up主哦!对于动画或者专栏有任何想要讨论的,也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