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仅27天的皇帝,一生大起大落,死后墓葬今获考古大奖
一生大起大落的海昏侯,死后的墓葬让人开了眼界。奢华生活不论,他可能是位“文化人”,和“荒淫癫痴”的历史形象大相径庭。

作者 | 刘森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展览部主任
12月14日至17日,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举行。经过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0位学术权威和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的评定,共评选产生19项重大考古发现奖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
其中,“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在140多个评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之一,这也是本届世界考古论坛中国考古唯一获奖项目。
据史料,西汉的统治阶层按照皇帝、诸王、列候的等级依次划分。那么,一座西汉三等权贵的列侯墓地,凭什么赢得大奖评委们的青睐呢?
身份特殊的墓主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做过王、皇帝和列侯的人
首先得从这座墓葬的主人,刘贺,跌宕起伏的一生说起。刘贺生于公元前92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王刘髆之子。他五岁那年父亲病故,小小年纪就世袭为王。
本来刘贺可以在封地上做个逍遥自在的富贵王爷。然而命运无常,在他十八岁时(前74年),他的小叔叔、当时年仅二十一岁的皇帝汉昭帝刘弗陵突然驾崩。因昭帝膝下无子,当时的辅政大将军霍光便与朝臣们紧急商议,征诏刘贺进京继承皇位。
刘贺万万没有想到,九五之尊的帽子竟然落在自己头上。年仅十八岁的他,不禁飘飘然起来,在进京的路上就开始作威作福,搜刮民财、强抢民女。进京后不仅不遵礼服丧,还派遣手下到处敛财,搅乱朝政制度。
霍光担心其所作所为危害国政、使百姓不安,便与群臣一起禀告皇太后,列举了1127条罪状,将其贬为庶民。于是仅仅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被遣返昌邑,软禁起来,一关就是十几年。
直到公元前64年,继任其皇位的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刘贺的侄子)通过多年监察,发现这个叔叔确实没什么能力,不足为忌,于是封刘贺为海昏侯,迁至豫昌(今江西省南昌市)就任。
四年之后刘贺病逝,年仅34岁。

保存最完整,随葬品最丰富
金器重量超过此前发掘的所有汉墓之和
考古学界有句俗语“十墓九空”,尤其是汉代墓葬,上面大多建有高高的封土台,成为盗墓者最易辨认的目标。但海昏侯墓是个例外。
该墓目前发掘约1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是迄今发现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随葬品之丰富甚至超过著名的马王堆汉墓。
下面就来看看海昏侯墓都发掘了哪些令人惊叹的文物。
1)真有钱
金钱是贵族们享受奢侈生活的基础,在刘贺墓中发现巨量的金银财宝。其中,光五铢钱(古铜币名)就有200余万枚,重达十余吨。而且大部分五铢钱都以绳线贯穿,经专家查点,每串铜钱都是一千枚,首次通过考古证明了“千钱一贯”的货币校量制度的最迟起源(西汉中晚期)。
同时在墓中还出土了287个金饼,以及更为珍贵的马蹄金(以形状得名)和麟趾金,其金器总重量超过之前我国发现的汉墓所有金器重量之和!

2)会享受
作为世袭的王爷、曾经的帝王,就算被贬为列侯,刘贺也没有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
在这次出土的文物中,不仅有精美的玉带钩、罕见的玛瑙天珠、被称为“火锅”的青铜温食器、西汉流行的燃香用器博山炉,还发现了当时的“治霾神器”——雁鱼铜灯。
这种铜灯与满城汉墓的国宝“长信宫灯”一样,都是利用虹吸原理,将油灯或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吸入到大雁头颈组成的虹管中,不会污染环境,可以保持室内清洁,称得上很先进了。
墓中还出土了制作蒸馏酒的酒器,这与史书中对刘贺贪酒好色的形容相符。此外,在墓中还发现了数百根滋补佳品——冬虫夏草,说明刘贺在纵情酒色的同时也不忘了养生。

3)有文化
与出土的价值连城的金、铜、玉器等物件比起来,另外一些发现可以说揭示了刘贺鲜为人知的行为习惯,或将动摇史书对他的评价。
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数把精美的“书刀”。这些“书刀”是古人用来修改竹简上错字的工具,类似于现在的橡皮。
同时,墓中还有一块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是我们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画像。最令人意外的是,该屏风的第二列文字明确记载:“魯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鲁昭公六年,孔子三十岁),可推算出孔子的出生年是鲁襄公七年,即前566年。
这一记载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榖梁传》早14年,比《史记·孔子世家》早15年。通过这件屏风,可能要改写孔子的出生年。
在所有出土的文物中,最重要的可能是5200多枚记录文字的竹简。其中最为大家关注的内容是《论语》。
《论语》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流传下来有三个版本,即《古论》、《鲁论》和《齐论》。如今我们读到的《论语》,是《鲁论》和《古论》结合的版本,《齐论》到汉魏时就失传了。
而考古学家在这批竹简上发现了独属于《齐论》的《知道篇》中的内容。由此断定,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确系失传1800年的《齐论》。
这些竹简的内容还在不断的释读中,或许还有更多惊世发现。
以上种种表明,刘贺绝对不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相反可能很有学问。加之史书记载他是西汉儒学大师王式的门生,也许刘贺是一位喜好儒学、出口成章的文学家,这与其“荒淫无度,性格癫痴”的历史形象大相径庭。

获奖的关键
先进的发掘技术和前瞻的发掘理念
如果说海昏侯墓主人的传奇人生和数量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它获得国际考古学界大奖的基础,那么,本次发掘工作的理念的前瞻性和挖掘技术的先进性就是获奖的关键。
早在发掘之初,国家文物局就明确提出,要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来推进海昏侯墓遗址的发掘和保护。
海昏侯墓按照大遗址考古理念进行发掘,在考古工作的不同阶段,针对各个发掘对象,都要先期制定详细的发掘方案和预案,将墓葬发掘与今后的展示利用、大遗址保护联系起来,为申报世界遗产创造条件。
该墓葬的发掘和保护工作,还广泛运用了高新科技手段。例如,运用地球物理探测、三维扫描等数字化采集和记录手段;也运用了X光成像、红外扫描、能谱分析等无损或微损分析检测技术;还运用了去离子水养护、充氮保护和低氧气调链等文物提取和保护技术。
以此,做到发掘精细化、资料影像化、信息数字化,保证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的权威、规范和科学性。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得西汉海昏侯墓发掘工程能够脱颖而出,斩获本次国际大奖。同时也为世人窥探两千多年前西汉后期的那段传奇往事打开了窗口。
(责编 高佩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