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中传考研 |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学好中传883?
883人文社科基础,官方指定了四本参考书,每本参考书内容都非常繁杂,所以学习方法非常重要,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种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式学习方法。
什么是思维导图?其实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模拟人类大脑想法和观点的可视化展示。思维导图有建立知识框架、快速辅助记忆和深度解析问题的功能,对于知识体系庞大、记忆内容又超多的学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那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学好883呢?

梳理参考书脉络框架,打通知识结构的横向与纵向
① 梳理章节脉络
章节脉络可以说就是整本书的编写逻辑!通过思维导图,把教材都有哪些章节,每章都是怎么编写安排的梳理清楚,再进行学习理解就容易多了!文科类专业把整本书知识点全背下来不太现实,所以重点还是在于理清逻辑框架、记住关键词句。
◆ 以《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为例,整本书内容庞杂,对于一些跨专业、没有学科基础的同学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儿困难。但是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之后,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与关系。

◆ 比如《哲学导论》这本书,全书其实讲的最重要的理论,就是万物一体。与此同时,梳理出全书十二个关键词,就将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全部展现,框架体系跃然纸上。

◆ 《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

◆ 《世界文明史》

② 各章节内知识点梳理
在把书本逻辑捋清楚之后,再用思维导图进行各个章节内细节知识点的详细梳理。
◆ 比如《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第一编先秦文学的第四章先秦历史散文的兴盛与发展,第三节和第四节,教材用7页来阐述,总结起来,就是《春秋》、春秋三传、《左传》以及《战国策》这四个知识点,从概念、分析、评价的角度加以概况和总结,条分缕析,一目了然!

◆ 《世界文明史》

◆ 《哲学导论》

◆ 《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

通过思维导图把书读薄
883四本参考书,共计2800多页!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很难一眼就看到重点,而把长篇大论的参考书转化为有逻辑有关键词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把书读薄!

◆ 比如《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第五编第三章宋词部分,原教材占到26页(351页-377页),长篇大论的内容、大量的文字阐述很难系统直观地看出各个知识点直接的联系,而利用表格化的呈现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后,考点清晰明了!

同时,通过提炼出框架结构、整理出关键词和关键句,把长篇大论的参考书转化成有逻辑有关键词的思维导图!
◆ 比如《简明中国文学史读本》第五编第三章宋词第三节【李清照与南渡词人群体】这个知识点,参考书中把整个知识点的框架及考点“隐藏”于大量的文字阐述中,而思维导图则可以把知识点以更有逻辑、更符合答题的方式呈现出来。

◆ 《哲学导论》

综上,通过思维导图把参考书的逻辑脉络梳理清楚后,可以把书读薄:把729页的文学史教材变成140张思维导图,把1300多页的世界文明史变成90张图,把379页的哲学教材变成80张图,把472页的媒介变成65张思维导图!并且利用思维导图学习,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宏观系统的逻辑思维,让知识点理解起来也更容易!
另外,需要注意:思维导图固然重要,但思维导图不可以替代参考书目!参考书上对具体的知识点做了非常细致的阐述和举例,有血有肉,思维导图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参考书的框架体系,二者要结合使用,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