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阿汤哥面对的敌人不是“人”

《碟中谍7:致命清算》的拍摄可谓一波三折,从2020年至2021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剧组因为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纠结于“停工?继续?”之间。
好在电影终于拍完了,而且拍得很不错。
从1996年《碟中谍》第一部上映至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依然让阿汤哥干得风生水起。就像本片中他骑着越野摩托冲下悬崖拉开降落伞时一样。这些年里每次看阿汤哥玩这种高难度动作我心里就默念:
“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

但正因为如此,《碟中谍》系列才有了许多看点。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这部《碟中谍7:致命清算(上)》(以下简称为《致命清算(上)》)中的配乐部分用变奏方式将空中的阿汤哥刻画得有些……悲情,可能是因为在这部电影中他终于失去了一位好搭档的缘故吧,反正《致命清算(上)》就是阿汤哥在逆袭,同时又给他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敌人——人工智能。
这个设定很有意思,在影片中自主意识使得这位“反派”在如今的科技时代无所不能又无处不在。可以在瞬息间运算几十上百种可能性让人有种“防不胜防”的无力感。

一
有关人工智能是否最终会进化成自主意识并反抗人类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是相关领域和闲云野鹤们比较关心的话题,在对人工智能是否有毒的设想尚未定论前,有关它的一切猜想都被电影人搬上了银幕,最著名的莫过于《终结者》系列:
某天,人工智能“天网”觉醒企图毁灭人类文明,于是操纵美国的核武器到处甩籽,人类社会一夜之间尽毁,机器人统治世界并奴隶人类。

和《终结者》中预设的未来世界相比,《致命清算(上)》把这种猜想提前预设在了“灾难发生前”——
一艘俄国核潜艇被意识觉醒的“反派”操纵,潜艇上的人死去,毁灭世界的武器藏于深海。

故事的另一条线则在阿汤哥身上展开:
政府通过某种渠道了解到某种新的敌人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灾难,于是再度启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条线里阿汤哥沙场救人,召集伙伴,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的敌人终于让他吃了闷亏,人工智能模拟的同伴声音不止让他痛失战友,也让观众直观地见识到了“无处不在”的可怕:
有了意识的“意识流”竟恐怖如斯。
我认为这也是《致命清算(上)》这次带给观众的新题材,同时也是阿汤哥的新挑战。

客观地说这种设置并不新颖,让主角和主角团在面对似乎无所不能的敌人的同时最后反转逆袭成功也是英雄主义的老套路,而如何具体表现反派的通天技能和人类的无助感则是让观众感到毛骨悚然的关键,试想一下在当今东西方世界中除了极少数群体外,谁不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电子账号和网上银行?
伴随这种人类文明的升级随之而来的是一次轻松的打击——
只需要在某个时间、某种意识的悄然一念,整个人类社会的活动便会经历巨大的震动。

影片在《致命清算(上)》中展示了人工智能觉醒后的“主人意识”,通过政府高官的讲述向观众说明其同时觉醒的“意识”:
既然“我”无所不能,那么“我”为什么要听从人类的指挥?
既然“我”掌握一切,那么“我”为什么不掌管眼前的一切?
实际上我觉得其中也涉及一个社会伦理方面的内容:
当能力愈发广大且没有制约(如阿西莫夫科幻小说中设定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的情况下,最终谁是谁的“主人”还真的值得推敲一番。

二
7月17日,中国媒体报道说《致命清算(上)》目前在北美地区领涨票房。
这里同样也涉及此前我讲到的一些系列电影的问题:
1996年、2000年、2006年、2011年、2015年、2018年,《碟中谍》始终都保持着和时代同步的剧情阐述,抛开最新的第七部,这个系列电影目前全球总票房超过35.7亿美元。

从传统的俄国“对手”到试图霸占全世界的野心家,从“奇技淫巧”的男主随身各类“小玩具”到人工智能,“人类如何运用其创造使用工具的天赋战胜敌人”本质上也是个老话题,只是这个问题在《碟中谍》系列中总能被玩出花来。
除了阿汤哥本人的魅力外,更要感谢创作团队对这个系列的用心,起码他们知道在新世纪面对新观众,阿汤哥不仅自己要“升级”,敌人也要“升级”。


另外,美式英雄主义电影带给观众的强烈刺激点还有一处比较值得讨论之处:
它极易让人代入到主角的进行时态中在银幕外替主角作选择。
至于美人相伴虽然也是标配,但阿汤哥几乎随时都能给人一种“他很靠谱”的有力说服力。如这部《致命清算(上)》,当女主需要一个人易容后坐上火车做交易的时候,她对阿汤哥说“你要向我保证你会上火车。”
随后就是本文开场的阿汤哥单车跳崖,半空中张伞翱翔的炫目感。

“我相信,我可以,我做到”,阿汤哥二十多年来就是在这种给予别人和观众的保证中完成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观众也乐于在每一部上映时看着他天马行空地与各种已知和未知的敌人斗智斗勇。
然后再看他用各种“作死”挑战特技(不是特效)的极限:
扒火车、跳悬崖、跳飞机什么的在这个系列中几乎成了常规操作。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常规了为什么还有人会看?”
这就是《碟中谍》系列另一个较为成功的地方——

炫目、热血的英雄主义,每场高难度动作的背后是主演本人“自杀式”的表演,演员中也有人说:
“拍这个系列的电影,只要是特技镜头就没有限制,因为每一次都在挑战上一次。”

三
但在特技之外,电影中阿汤哥面对反派们有恃无恐地意味只要投靠了人工智能就可以为所欲为表示怀疑:
“它(人工智能)在害怕。”
我理解的意思是人工智能纵然能运算出每秒兆亿的答案,却始终无法拥有人类除了智商之外的本能——
情感。

如果跳脱出第七部本身看待《碟中谍》系列全集的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思考过一个问题:
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能被完成,除了主角团超人的智慧和高科技的工具外,情感是否也是一种制胜的因素?
如勇敢、正义、牺牲和担当?

这个答案我打算留给还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去思考。
最后只能浅谈一下《碟中谍》系列另外的迷思:
影片中阿汤哥使用了速降伞在山谷中徘徊,看着十分潇洒,但实际上玩极限运动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样做十分危险,有报道说拍这场戏时“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度着陆,时速超过每小时80公里……”

问题来了:
如果说《速激》系列的几位主演还正值当打之年的话,阿汤哥已经年过六十。
这么一说大概能理解我的顾虑——

上一次看到他在跟一群人打来打去的时候还是看《新木乃伊》,我很羡慕他的好体力和严苛的身材管理,但这些抵消不了人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被突破的底线。

1996年第一部上映时汤姆克鲁斯才34岁,盛年之时同时也是颜值巅峰,如今再看第七部,我真的有些感觉阿汤哥老了,这不是嘲讽,我也没资格嘲讽,而是遗憾。
遗憾当年还在上初中的我第一次看到翩翩公子用我闻所未闻的技艺战胜敌人时的潇洒,如今潇洒亦然,甚至比以前还升华了思想与格局,一句“它在害怕”更彰显出人类与生俱来的万物之主的高位感,可这一切都不能掩盖问题:
阿汤哥老了,六十多岁的人对《碟中谍》中各种在刀尖上跳舞的潇洒感还能维持几年?

从故事的角度看,我当然希望男主能够永远潇洒地一次次拯救世界。
从现实的角度看,我不愿看到阿汤哥在某一天终于面临光荣背后的尴尬和抉择:
《碟中谍》是个经典,阿汤哥也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