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特异构成法则!助你打破常规
文/王建 在快速读图时的时代,循规蹈矩的设计作品无法快速吸引人们的目光,因此特异构成以其打破常规的视觉形态,被设计师们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作品中。

特异构成借由画面形态的突变,赋予画面非凡的视觉表现力,从而满足受众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特异是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对比的一种特有形式,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得少数个别的要素凸显出来,以此打破画面的规律性,是一种视觉突破。


①表现整体秩序的基本形和骨骼是可以重复的,也可以是近似的。
②表现整体秩序的基本形和特异基本形的数量悬殊,特异部分要少于整体部分,否则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

③多数特异构成是在形状、颜色、方向、位置等方面,大胆突破原有的规律组织结构,目的是引起视觉刺激。
④少数特异构成不破坏画面原有的平衡、和谐,特异基本形与大多数基本形很相似,让人产生质疑、寻觅的心理反应,当仔细观察又发现有很多细节的差异,从而产生惊艳的视觉感觉。


在寻常的视觉中,假如出现一些荒诞的、反常规元素,势必带来观者心理的强烈变化,达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大量司空见惯的图形中脱颖而出,引人注目。


基本形的特异在特异构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大部分基本形都保持一定规律的情况下,让小部分基本形打破这种规律或秩序,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焦点,这就是基本形的特异。

①规律突破。在一组具有一定规律的基本形中,将其中一小部分基本形加以改变,并且变异的基本形应与规律的基本形保持定的联系,使其在富有特异视觉效果的同时,又融于整体规律之中。

②形状特异。形状是指某一物象的外形轮廓特征,在一组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元素中,添加一个与其形状截然不同的图形,形成较为明显的反差效果,能有效地增强画面的趣味性,为观者带来别样的视觉体验。

③色彩特异。色彩特异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基本形特异,这种特异的构成方式,通常是在一组色调相同或近似的画面中,使其局部发生色彩变化,从而使画面形成明显的对比反差,赋予作品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一组色调相同的基本形中,这种色彩特异所带来的视觉反差尤为明显。

色彩特异还有一种特殊的构成方式,在整个画面的色调保持近似的情况下,让其某一局部的色调与整个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从而达到特异的视觉效果。在使用这种特异手法时,通常以灰暗的色调为主,明亮的色调作为变异的色彩,这样的色彩配置,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具有感染力的艺术视觉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所谓的骨骼是指将画面刻意地划分为大小相等的空间单位,再将各视觉元素有序地排放于各空间单位中,从而形成较为严谨的版面效果。在某些情况下让画面中的部分骨骼发生变异,能使画面的活力增强,赋予其较高的视觉表现力。

骨骼变异的设计手法一般是从骨骼单位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方向等方面着手设计,让少量的骨骼单位在规律性的骨骼中发生异变。在进行骨骼变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地取舍或合并,使其在造型上发生变化,为作品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我们所说的形象特异,是指当画面中的图形元素在外形、色彩和排列方式等具象视觉特征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将其中的某一元素在其形象上发生改变,使变异的元素从画面中跃然而出。

在设计中使用形象特异的编排手法,能使整个设计作品妙趣横生,打造出极具视觉吸引力与个性魅力的画面效果,从而达到愉悦观者的目的。


肌理源于人们对某一物象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造成不同的肌理变化,肌理特异不仅仅是一种创意,还是一种观念的表达。

在平面设计中,我们通常将视觉感受作为肌理的衡量标准,通过将主体元素某块区域的肌理加以变化,能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画面效果,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进行肌理变异的设计时,应注意变异肌理与主要肌理不应存在近似关系,否则会影响变异所带来的视觉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