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巴:马恩论起义(1906.7.13)

2022-07-20 10:01 作者:文明路215号  | 我要投稿

孟什维克诺·赫·知道,凭勇敢可以攻下城市,所以他……胆敢再次责骂布尔什维克是布朗基主义者(见“实话报”第七期)。

当然,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德国机会主义者伯恩施坦和福尔马尔早就称考茨基和倍倍尔为布朗基主义者了。法国机会主义者饶勒斯和米勒兰早就责骂盖得和拉法格是布朗基主义者和雅各宾党人了。虽然如此,但全世界都知道,伯恩施坦、米勒兰、饶勒斯等人是机会主义者,他们背叛了马克思主义,而考茨基、倍倍尔、盖得、拉法格等人却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俄国机会主义者及其追随人诺·赫·也模仿欧洲机会主义者把我们称为布朗基主义者,这又有什么奇怪呢?这不过说明布尔什维克像考茨基和盖得一样都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罢了。

 我们本来可以在此结束和诺·赫·的谈话。可是他偏要把问题“深入一步”,企图证实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好吧,我们别委屈他,就听听他的话吧。

 诺·赫·不同意布尔什维克以下的意见:

 “譬如说,城市民众对政府(沙皇政府)满怀愤恨,他们一有机会就要起来进行斗争。这就是说,我们在数量上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这还不够。要使起义获得胜利,就必须预先拟定斗争计划,制定作战策略,就必须建立有组织的队伍等等。”(见“新生活报”第六期)

诺·赫·不同意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他说这是布朗基主义!

可见诺·赫·既不愿制定“作战策略”,又不愿建立“有组织的队伍”,更不愿进行有组织的发动,——这一切好像都是无关紧要的,多余的。布尔什维克说:单是“对政府满怀愤恨是不够的”,只有觉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队伍和作战策略”。诺·赫·摈弃这一切,而把这叫做布朗基主义。

 我们暂且记住这一点,继续听下去吧。

 诺·赫·不喜欢列宁以下的意见:

 “我们应当收集莫斯科、顿巴斯、罗斯托夫以及其他各处起义的经验,传播这种经验,顽强地耐心地准备新的战斗力量,并在一系列的游击性战斗发动中训练和锻炼这种新的战斗力量。新的爆发也许在春天还不会到来,但它一定要来的,大概不会很远了。我们应当武装起来、按军事方式组织起来并具有采取坚决进攻行动的能力,迎接新的爆发。”(见“党内消息”)

 诺·赫·不同意列宁这个意见。为什么呢?因为他说这是布朗基主义!

总之,在诺·赫·看来,我们不应当“收集十二月起义的经验”,也不应当“传播这种经验”。诚然,爆发是愈来愈近了,但是据诺·赫·的意见,我们不应当“武装起来迎接它”,不应当准备“采取坚决的进攻行动”。为什么呢?大概因为我们赤手空拳、毫无准备就更容易取得胜利吧!布尔什维克说,爆发是意料中的事,因此我们的责任是既要在觉悟方面又要在武装方面作好准备。诺·赫·知道爆发是意料中的事,可是他除了口头鼓动以外,什么也不承认,所以也就怀疑武装的必要,认为这是多余的。布尔什维克说,必须把觉

悟性和组织性灌输到自发的和零碎的起义中去。诺·赫·连这一点也不承认。他说,这是布朗基主义。布尔什维克说,在一定时机必须“采取坚决的进攻行动”。坚决性也罢,进攻行动也罢,诺·赫·一概不喜欢。他说,这一切都是布朗基主义。

我们暂且记住这一切,再来看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武装起义的看法是怎样的。

 下面一段话是马克思在五十年代写的:

 “既然起义已经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转入进攻。防御是任何武装起义的死路…… 必须趁敌军还分散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袭击他们;每天都必须力求获得新的胜利,即使是不大的胜利也好;必须保持由于起义者初次的胜利进展所造成的精神优势;必须把那些总是跟着较强的人走的和总是站到较可靠的一方的动摇分子争取过来;必须在敌人还没有能集中自己的军队来攻击你以前就迫使他们退却;一句话,要按照至今驰名的一位最伟大的革命策略家丹东的‘勇敢,勇敢,再勇敢’这句话去行动。”(见马克思“历史随笔”第九十五页)

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就是这样说的。

 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谁要想使起义获得胜利,谁就应当走进攻的道路。但是我们知道,谁要走进攻的道路,谁就必须既有武装,又有军事知识,并且有受过训练的队伍,——没有这一切,进攻是不可能的。至于勇敢的进攻行动,据马克思的意见,它是任何起义的血肉。而诺·赫·无论对勇敢的进攻行动,对进攻的政策,对有组织的队伍以及对传播军事知识一概加以讥笑,——,他说这一切都是布朗基主义!这样一来,彷佛诺·赫·是马克思主义者,而马克思倒是布朗基主义者了!不幸的马克思!可惜他不能从坟墓中站起来听一听诺·赫·这番谬论了。

恩格斯关于起义说了些什么呢?恩格斯在他的一本小册子中有一处论到西班牙起义并驳斥无政府主义者时说:

“这次起义虽然是糊里糊涂开始的,但如果能领导得稍微恰当,哪怕就像西班牙军事暴动的做法那样,胜利还是有很大把握的;在西班牙发生军事暴动时,一个城市的驻军发动起来,开到邻近一个城市去,把该城事先联络好的驻军争取过来,于是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来愈大,冲向首都,直到会战奏捷或者被派来对付他们的军队实行倒戈而决定了胜利的结局时为止。这样的方法尤其适合于这次起义。

起义者到处都早已组成义勇大队(同志,听见了吗,恩格斯说的是大队呀!);这些队伍的纪律固然不好,但大概并不比那大部分已经瓦解了的西班牙旧军队的残余坏些。政府唯一可靠的军队就是宪兵(guardias civiles),但他们却分散在全国各地。首先应当阻止宪兵队的集中,而这只有采取攻势和大胆开到野外去作战才能办到……(同志们,注意,注意!)要希望取得胜利,其他办法是没有的……”

其次,恩格斯斥责巴枯宁主义者把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情当做自己的原则,即“正是革命力量的零星分散,使同一批政府军队能够把各处起义陆续地镇压下去”(见恩格斯“在工作中的巴枯宁主义者”)。

 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就是这样说的……

有组织的队伍,实行进攻的政策,组织起义,统一各处分散的起义,——这就是恩格斯认为保证起义胜利的必要条件。

 原来诺·赫·竟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恩格斯倒是布朗基主义者!

不幸的恩格斯!

由此可见,诺·赫·不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起义所持的观点。 这还不要紧。不过我们要声明:诺·赫·所提出的策略降低了而实际上是否定了武装、红色队伍和军事知识的作用。这个策略就是赤手空拳举行起义的策略。这个策略将使我们再次遭受“十二月的失败” 。为什么我们在十二月起义时没有武器 、队伍和军事知识等等呢?

就是因为当时党内非常流行着类似诺·赫·的那些同志的策略……

可是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生活同样地驳斥了这种赤手空拳举行起义的策略。

事实证明是这样的。




载于一九〇六年七月十三日

“新生活报”第十九期

从格鲁吉亚文译成俄文

科巴:马恩论起义(1906.7.1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