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同人文]第二十三节 功臣


泰拉历1093年,哥伦比亚。
在莱茵生命六号研究所的地下,生物科与物理科的研究已经进行四年之久。在这片地面上到处是裸露岩石的滨海地带,唯一的人烟只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鳞村中存在。除此之外,唯有一片死寂。
面对这番工作条件,依旧能够待在这种地方从事研究的专员,如果不是自愿接受了莱茵生命本部处罚的科研人,那就只能是极度热衷于接触地下那件神秘器械的顽固者了。
康晨思就不属于这种顽固者,他是因为三年前还在二号研究所工作时提供的实践报告出现谬误,导致本部援建的医疗设施中出现重大手术事故,最终经理事会投票决议才被送到这里。
“哥伦比亚从不亏待人才。”
在哥伦比亚,凡任何能够被看到实用价值的科研者,这辈子都不会再郁居凡民闹市之间。毕竟,对于这片大地上一直行走在科技发展前列并深知其重要性的哥伦比亚来说,人才的作用哪怕被体现在用来噬骨掘髓,也要比放着不管直到生锈报废更好。
在这种管理理念下,六号研究所内真正对科学研究抱有兴趣的人反而更少了。因为大多数研究员都知道,一旦被调集到这里,由于项目优先等级的差距,在眼下的首要项目完成之前,他们不会再有可能因其他工作原因被调离,永远需要将眼前的任务视为第一目标。这种时候,如果再被上级领导看中能力,那么恐怕这辈子都可能不会再有离开的机会了。
起初,一切都很令人不适。乏味的娱乐,少味的饮食,一成不变的风景以及被严加限制的出行地点……这些种种都曾让康晨思愤怒过。但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强大政治压制力的作用之下,哪怕是他脑袋顶上最锋利的犄角也被一点点逐渐磨平。与之一同消逝的,除了那份本能上的抵触心理外,还有对研究所的反抗。
他已经濒临麻木,正在一点点变成组织上期待的“工具”模样,这让他在一众选择无声反抗的同事中显得越来越有实用价值。上级看中他的能力,任命他为第六号研究所的副总负责人之一,在这之后,除了要完成曾经的日常研究报告之外,他又多了一份工作——直接与地下那台古器械进行交流。
项目编码0093,项目代号:“先知”。
“先知”的本体是一台总占地体积约为2200立方米左右的、由各种规则形状对称建造的智能体。受限于研究资料不足,莱茵生命本部对“先知”自身属于生命还是人工智能的划分至今没有定论。
最初,“先知”是由一名卡西米尔的赏金猎人优先发现。在彻底搜刮完毕“先知”附近的所有物品,且不清楚“先知”本身所具有的实际意义的情况下,这名赏金猎人最终将其具体位置以现在看来十分低廉的价格在黑市与其他盗品一同进行抛售。不久,这一情况被莱茵生命某部下层调查专员发现。这名专员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在当时独自出资完成了购买。半年后,他单独一人来到“先知”所在地点,无意间发现了“先知”具有智能性的事实,于是第一时间回到本部进行通告。莱茵生命本部在明确消息的真实性后,第一时间买断了有关“先知”具体地理情报在内的所有相关信息,加以严格封锁。
当古建筑学专业与生物学专业等研究员到达现场时,他们无不惊叹于“先知”所在具体位置的危险性——一个坍塌系数极高的地洞,“先知”就在地洞内部中心处。这一结果让全体研究员们纷纷下意识地捏了把冷汗,在他们眼中,“先知”在那时的处境和一个放在高楼大厦边缘的高脚杯没有区别。
由于地洞入口较为狭小,“先知”无法通过常规搬迁手段运出。经过研究员们在处理会议上一致通过决定,莱茵生命六号研究所的具体地址最终被选在此处。与此同时,地洞内部的加固与采掘工程同时开始,目的为防止大面积坍塌和方便对“先知”进行下一步研究。
如今,流程繁琐的加固工作终于结束,莱茵本部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研究“先知”单方面向外界发出的信息,双向交流被划分为下一次阶段性实验的主要目标。
得益于莱茵本部在早期对“先知”进行的元素年代检测实验,六号研究所能够根据多项数据全面估测“先知”诞生年份。
据最新一版数据最低值进行估侧,“先知”的存在时间并不低于36万年左右。
……
康晨思穿戴好防护用具进入实验室,径直走到“先知”面前开始架设检测设备。
“先知”的大体形状很是对称。它的中间部分是个十分标准的棱台,两侧如同机翼般向后方和上方延伸,看上去和海龟的两条鳍很像;中间面对康晨思的位置有一道弧,弧的正中有一个不透明的圆环,圆环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向外界发送一段特定的短波信号。由于“先知”不存在入口,同时研究员们也不敢贸然进行破坏,所以这种信号的发射原理及其具体内容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具体解释。
康晨思架好检测设备,同时将信号发射器与接收器一起对准“先知”的圆环,获得耳机中的人声许可后开始进行第一步交流。
按照指示,他首先发射了一串与“先知”平时不断往外界发送的信号别无二致的短波信号过去。
这只是一个尝试,目的在于告诉对方,有人希望与你进行交流。
片刻过后,检测设备显示“先知”的圆环上方约三十厘米处的外壳温度略有上升。这种状态大约维持了三十秒左右,随后温度开始降低,与此同时“先知”连续发送了三种不同频率的短波信号,具体形式十分简洁,分别为:嘀,嘀嘀,嘀嘀嘀。
这种情况在研究员们初期接触“先知”时常有发生,它的出现能且只能明确两种信息:一,对方接受交流;二,数字媒介。
也就是简单来看,“先知”的这三段信号可以被理解为:1,2,3。
康晨思没有多想,这种情况早就在上级为他准备的指导手册中出现过。他漫不经心,随手敲下回应信号:4,5,6。
几秒钟后,“先知”发送过来另一段信号:1,2,3,4,5,6,3,4,2,1,6,5。还没完,在这之后又传来第二段信号:1,2,3,4,5,6,4,4,3,1,6,2。接着就是第三段:1,2,3,4,5,6,6,3,5,2,3,4。然后是第四段:1,2,3,4,5,6,5,3,2,2,5,4。最后是第五段:1,2,3,4,5,6,2,1,3,4,4,4。
每段信息共有十二位数字,每十二位数字只有前六位相同。康晨思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不需要理解。实际上,只要双向交流进行到现在这一步,无论“先知”这次发送的信息内容到底是什么,他都不用理会,因为他的下一步回复流程是固定的——发送雅仑洛塔翻译系统。
原因很简单:两种从未接触过的势力,在明确双方愿意进行交流的基础上,最少只需要一次半的双向交流就能够互相知道对方是否拥有可以进行交流的能力。当这一情况发生后,只要其中某一方拥有能够利用信号发送的独立语言翻译表格,那就只需要将其发送至另一方就可以建立下一步的交流基础了。
雅仑洛塔本质上就是一张简单利用图像将维多利亚语进行翻译的基本释意表,它是六号研究所在这两年内为首次交流能够成功进行而做出的努力之一。初版的雅仑洛塔实际信息量大约为现有版本的六十倍左右,之后考虑到基础翻译表所应具备的简洁性,最终才被修改为现在这样。
康晨思将雅仑洛塔翻译系统转化为短波信号形式,然后导入到信号发射器内,以之前发射测试信号的方式向“先知”发送过去。
几秒钟后,“先知”发送出一段频率为“1,1,1”的简短信号,圆环上方区域再次升温,在较常温升高约16.9个单位预警系数后一直保持不变。
此期间内,康晨思进行过总共五次的信息交流尝试,结果均为无应答。六号研究所高层在大约一个小时后发布命令让其主动退出交流室,第一次双向交流测试结束。
后经六号研究所技术分析,本次交流过程中可以明确的信息仅有以下几点:一,“先知”同意交流;二,“先知”的信息处理器所在位置可能位于圆环上方的温度升高范围内。三,“先知”正在破译雅仑洛塔。
两小时后,圆环上部停止持续加热,温度逐渐回归至常温。于此同时,“先知”使用莱茵本部信息编码格式发送了那段其曾无数向外界发送的短波信号。只不过这次,这段信息被完美地输送到了“先知”面前的接收器当中。经过短时间的调试,研究员们惊奇地发现这竟然是一段音频信息,而非文字。在康晨思获取到上层提供的专用音频转换器后,第二次双向交流正式开始。
音频:信息……信息必须被传递……信息……信息必须被传递。
康晨思:什么信息?
音频:先生的信息。
康晨思:‘先生’是谁?
音频:……先生?
康晨思:我?不,我不是。
音频:……
这就是第二次双向交流的全部内容,在这之后,“先知”的圆环上方再度开始升温,极值一度突破85个单位预警系数。这让研究所高层不得不考虑通过外界干预手段对“先知”进行直接降温,以防极高温度对“先知”内部元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坏。
三小时后,“先知”再次发出信号,相较于之前两次,本次信号更为简洁且直接地透露出了更多有用的信息。
音频:系统损毁程度,94%。
康晨思:……
音频:移动模块彻底损坏,能源供应模块缺失。预计剩余可待机时间,3139200秒。
康晨思:怎样补充能源?
音频:完整的采集模块能够做到独立收集能源,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康晨思:你的目的是什么?
音频:信息未录入。
康晨思:我换个问法,你的任务是什么?
音频:记录信息,传递信息。
康晨思:‘信息’是什么?
音频:……
康晨思:你有同伴吗?
音频:信息未录入。
康晨思:‘先生’是谁?
音频:火炬计划的推动者。
康晨思:‘火炬计划’是什么?
音频:……
康晨思:你有什么想知道的事吗?
音频:……
第三次信息交流至此为止。往后大约六个小时内,圆环上方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高于175个单位预警系数范围之外。在这段时间里,研究所不断采用气体冷却方式对“先知”进行降温,以确保“先知”的金属元件不会因快速降温导致出现形变等情况。
第四次双向交流依然由“先知”主动开始,同时这也是六号研究所与“先知”最后一次进行交流。和前三次不同,这次的交流很明显是“先知”为了回答第三次交流时所遗留的问题才主动开始。指向性非常明确。
音频:火炬计划,是在现有文明被完全摧毁后,不计一切代价为新生文明引导发展方向的推动方案之一。与同时期其他计划相比,火炬计划并未获得最大数量支持,但却是公认的最为稳妥的后世计划。
康晨思:……所以,你其实是一位古文明的使者。
音频:我的处理器并不认可这个称呼,我只是一件工具。
康晨思:工具?可是如果按我们的划分标准来看,甚至无法分辨你到底属不属于生命。
音频:先生说过,生命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它在极端形式上无法通过公认的几项标准进行判定。
康晨思:无所谓,这对我们来说也够了。先说点别的,关于‘后世计划’具体有哪些内容?
音频:信息未录入。
康晨思:那你原本打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到底是什么?
音频:……读取……
康晨思:什么?
音频:备用协议启动,身份权限已破解,正在进行读取……
(“先知”静息了大约两分钟左右,圆环上方的温度在这段时间内略有上升。)
音频:信息读取权限已降低,全信息读取目标等级更改,0。是否进行读取?
康晨思:读取。
音频:请再次确认,是否进行读取?
康晨思:读取。
音频:请最后确认,是否进行读取?
康晨思:读取。
音频:……
音频:开始播放。
音频:“这是一段面对未来文明的发言,如果你们能够听到并明白这句话的含义,那就表示我们的文明已经完全消亡。在往后的时间里,我们会竭尽所能,为像你们一样的后来者铺好道路,等待下一个‘我们’继续完成我们未完成的事业。”
音频:“……也许你们会希望我们在信息中留下一些技术遗留,但我们恰好不会选择这么去做。后来者,请务必牢记,更高的技术并不代表更高的文明标准,评价一个文明是否能够配得上它当前所有技术手段的,只有这个文明在一次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中萃取到的品质。无数次的兴起与衰落之中,那些最容易脆弱或毁灭的时刻,恰恰是文明快速得到了能够轻而易举进行掌握的技术手段的时刻。——所以,比起文明技术进步,更重要的,应该是它所持有的品质,而非技术实力。”
音频:“……我们会消逝,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消逝,哪怕是远在不知何处的你们也终有消逝的那一天。这便是这个宇宙的本质,它空洞,虚无,仿佛象征着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向死亡前进。但请不要放弃,有一个声音在呼喊‘我在这里’的宇宙永远比一片死气沉沉的虚无要好得多。虽然这差距很小,但区别却是“零”与“一”,就好比“一”与“无限”。如果你们能够,你们愿意举起火炬继续传递,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遭遇挫折。不仅仅是普通的自然灾害,期间也会包括我们所制造的罹难。北方的非人魔怪,南方的海底王国,东方的虚假神祇,西方的先民遗种……这些不过是考验,因为我们决不会让任何后来人轻而易举地离开这片大地。你们需要自行理解,文明的强大究竟来自哪里。对于弱小者而言,一个声音的能力可能很小,但只要汇集起来,无论最开始是何种渺小的模样,最后都能爆发出响彻世间的力量……”
康晨思:……
音频:……
康晨思:完了?
音频:信息播放完毕。
康晨思:……
音频:它重要吗?
康晨思:…你不知道?你不是刚告诉我?
音频:我只负责传递信息,没有权利对信息内容进行解读。
康晨思:……这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情报。
音频:明白,信息很重要。
康晨思:所以呢,任务完成了,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
音频:任务完成,开启自动销毁程序,当前进度,62%。
康晨思:先知你……?!
音频:……先生?
康晨思:我……对,我是。
音频:我做得好吗?先生。
康晨思:哈……是的,先知,你的任务完成了,做得很好。
音频:明白,任务完成,做得……
在最后一段音频播放完毕前,“先知”的短频信号发送先一步发生中断。至此往后大约三分钟时间内,圆环上部温度一路飙升至最高874个单位预警系数。第四分钟后,圆环上方温度急剧降低,“先知”失去交流能力。
在这之后,六号研究所紧急对“先知”进行了大约两天的技术检测,彻底明确了“先知”已经完全损毁的事实。解刨结果显示其计算处理部位已经烧坏,内部发现神经结构残留。
半年后,康晨思因与“先知”交流时违反组织规定被莱茵本部勒令离开六号研究所。此后去向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