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无限的交集
客观实在是无限的,至少到目前为止看不见其限何在,若是有限,那么世界的可能性就可穷尽了。
主观意识也是无限的,至少作为人必须认为那是是无限的,若是有限,人的可能性就显得毫无价值了。
然而,很明显,我们生活在某种有限当中,想必就这一点而言,是不证自明的,每一个个体都天然的体会着这一点
那么,明明是如此般配的无限与无限,却如此不和谐的在人的身上形成了显而易见的有限,这是多么矛盾的现象,我尝试解读这一违和的结论,人也许是作为两个无限的交集而产生的,这里的人指的就是同时拥有将自己区别与他物的本能意识的同时,又能与他物相互作用的东西(在这里我们的身体属于他物,和开的车、船的衣没有区别)
每当谈论无限的时候,总会有深深的无力感,而作为一个数学很一般的人,更是难以想象两个无限的概念相交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与体验,如果主客观是能够统一在相同维度下的大一统概念内的东西,那么在相同的维度下,不做其他任何先决条件的限制,两个无限的交集似乎自然而然的也是一个无限之物,一个无限之物应该蔓延开来,覆盖其相同维度和概念中的其他所有相同的东西,如何还能存在其他非子集的相交集合?莫非主客观的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子集?这到不能证伪,因为用一个大无限,包含一个小无限是可能的,若是如此,人类拓展自己认知的方式必然是一元化的,可着这一个劲的探索主观或者客观就可以了,但谁包含谁?这是个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们连那个小无限都跳不出,和谈一窥大无限呢?那是多么令人绝望的结论。

这种绝望的结论,过于不友好了,本能驱使我寻找一个稍微好一点的观点,于是我发现当我们谈论无限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的蹦出一个大而全的东西,但是仔细想想,无限也是可以截取的,最直观的理解就是直线和射线。
如此一来,在两条射线的两端就可以有交集生成,而两个无限(主客观)依然在大一统的同一纬度下,但是和直观冲突的是,这意味着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有端,有端意味着有边界,有边界意味着可到达,而至少我是看不清这种端是个什么玩意儿?在哪儿?客观的端是普朗克时空还是单一比特信息?主观的端是波函数的坍塌还是信息呗接收的瞬间?几近哲学的科学问题轻松突破了我的能力上限,不过就和上一个结论一样,该结论反正也是不能证伪的,那么不妨假设成立看看。
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人类扩张认知的唯一办法是不断推动由两条射线互相重合的部分所形成的线段的两端,也即是两条射线的端,不断去深入另一条射线,主客观不断相互探入的过程?说句实在的,写到这里我已经不太清楚自己组织出来的抽象语句的具象图景了,只是写到此处,自然而然的对上面一些了推测做了一个笼统,在深入分析实属无力

在大一统的背景下,我做了两个思想实验或者思想推论,然后草草结束了。实在是因为能力太菜,但放弃统一论的话,还能搞一把由线跳面的方式,只要两个无限不是非要在一个单维度下,即使两条直线也可以有一个点的交集的,毕竟初中几何告诉我们,两条相交直线形成面嘛
只不过这个结论使得人类拓展认知的传统方式显得很可悲,所有的范围都被恒定在了一个点上,那么只能改变局限的拓展方法,从变大小改成移动两条线、两个无限,以期待有一天它们恰好重合,既不差一分,也不多一线,这样人类的认知就会一瞬间从一个概念之点跳到无限和无限的完美契合,无论是客观靠近主观,还是主观靠近客观,亦或互相,都在唯物主义认识和唯心主义感知的范畴内,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反而更好用传统哲学去理解,但是这意味着及其漫长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等待,也意味着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不可能有任何形式上的突破,其卑微之程度甚也,而且这种突然跃迁式的认识改变,和直观上人类连续而非离散的摸索过程相悖,也是难以证伪的情况下充满了格格不入之感的说法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跳到更高的角度去无限堆叠视角,只是越往上越抽象和空洞,实在是无法讨论分析,甚至模糊的概念都难以建立了
以上胡诌,必然错误连连,漏洞百出,且看莫笑,毕竟所有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可笑但是认真的臆想之上的,此间随笔,望可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