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是天才,但被错误教育虐成了庸才!错的是这个时代啊!

1.学习的本质及其基本规律
(1)我所理解的学习的本质是:神经元之间建立牢固稳定的新突触并与原来的旧突触形成网状神经回路。
(2)学习的特点是:我们只能自己学会而不是被别人教会;一次只能学一个,先慢后快,慢打地基后建楼,欲速则不达
①从本质突触的建立理解:
他人所建立的稳定突触在我们听其讲述该突触所对应的知识之前和当下,不可能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因此我们只能自己建立突触,也就是自己学。
当我们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必须建 立牢固的突触连接,这个特别耗费能量,需要很多的物质,也需要长期反复多次的刺激。所以如果我们贪多一次想建立多个突触,不但耗费了大量的心力,而且建立的每一个都不牢固,也就意味着下一次再用的时候很可能突触就已经消失,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我们一次只能建立一个突触,而只要牢牢地建立一个,下一次需要连成片的时候就会很顺畅。
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任何学科都是通过内在逻辑框架搭建的,当我们完全理解最最基本的概念并串通其内在联系的时候,日后往往可以照猫画虎,化新为旧,便自然学得快
②从比喻的角度理解:
学习一个概念,好比是修建一个隧道贯穿山体,如果这个隧道挖的很匆忙,质量不好的话,那么山体有可能随时坍塌,隧道有可能被随时封住,无法从隧道的a头到b头。日后每一次经过这座山的时候,我们从a走到b的概率都较小,且由于没有掌握基本方法,遇到的其他类似的山头也很难凿通,因此一步图快,反而步步慢。
2. 每个人都是天才,却被庸俗落后的现行教育体系硬生生给“拗”成了庸才
(0)天才=善于学习=善于建立稳定牢固的突触并与旧突触连成新的神经回路。而其最终的结果是“建立稳定牢固的突触并与旧突触连成新的神经回路”,只要我们能达到这个结果,我们等效于天才。
(1)一堂课快速讲多个知识点,一个突触没建立好就开始建下一个,一个隧道没挖好就开始挖另一个,神经元能量和物质被快速消耗的同时还没建立任何一个稳定牢固的突触。于是,神经元说:妈的,老子不干了——也就是我们开始走神了,开始想玩游戏了,开始想耍手机了。因此我们的精力被牵制在了这些东西上,没有理解好最基础的概念。
(2)最基础的概念没理解好,就像地基没打好,必定导致“高楼不起,起了也塌”的结局。再加上父母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讽(甚至都不用同学的嘲讽,单单我们心里的落差和焦虑),我们在学习上感觉到的只有挫败,慢慢地,我们对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和信心,也就越来越不可能静下心来理解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框架和逻辑思路,也就越来越容易被细枝末节的题海和细碎的知识点迷花眼,于是我们越来越焦虑和迷茫找不到出路,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3)不光是学生自己(可能有的学生对题海和细碎的知识点深恶痛绝直接停止学习),连老师和家长们也喜欢让学生沉溺于由各学科逻辑架构延伸出来的题海,浪费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扎实基础、构建框架的时间,却不知或不告诉学生题海本非海,(如何)牢牢抓住框架,像沿着树干分支一样找到思路,必定能让诸多题目迎刃而解。究其根本,老师们和家长们一方面为了求心安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为了追求结果(成绩、升学率等指标)而慌不择路,因而无法真正静下心来笃定地走最正确但也一开始是最艰难的道路吗?
3. 最后小结:成功是简单的,失败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