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34亿美元

2023-06-16 17:19 作者:恒州博智调研  | 我要投稿

根据恒州博智调查发布的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报告,本报告研究全球与中国市场硅基负极材料的产能、产量、销量、销售额、价格及未来趋势。重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的主要厂商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全球和中国市场主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历史数据为2018至2022年,预测数据为2023至2029年。

硅基负极属于比较新型的锂电池负极材料,属于特种负极里面的一种。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现阶段商业化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接近其理论比容量极限(372mAh/g),为进一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寻找更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产业研究重点。硅在常温下与锂合金化,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石墨类负极材料的十倍以上,不存在析锂隐患,安全性好于石墨类负极材料,且储量丰富,成本低廉,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锂电池负极材料。硅碳复合材料与硅氧复合材料是硅基负极的主要技术路线,两者是较为成熟的品种,应用领域各有侧重。硅系与碳复合体系综合吸收了碳与硅系材料稳定与高容量密度的优点,在锂电池上表现出高质量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

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目前现状分析

【应用现状】硅基负极材料因其相对人造石墨类负极材料价格高昂,目前大部分厂家以消费电子电动工具应用为主,动力电池应用暂未放量。

【生产现状】硅基负极材料的生产基本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中国是硅基负极材料的主要产区,日本硅基负极材料厂商慢慢开始掉队。韩国的Daejoo和浦项化学近年在该领域增长较快,产能扩张迅速,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市场集中度现状】硅基负极材料市场集中度较高,前3家企业贝特瑞、信越化学和韩国大洲(Daejoo)2022年占据了全球接近80%的出货。

全球硅基负极材料总体规模分析

2022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33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42.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1.89%(2023-2029)。


地区层面来看,中国市场在过去几年变化较快,2022年市场规模为1.34亿美元,约占全球的30.98%,预计2029年将达到17.02亿美元,届时全球占比将达到40.02%。

消费层面来说,目前中国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2022年占有30.98%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日本和欧洲,分别占有23.09%和14.92%。预计未来几年,欧洲地区增长最快,2023-2029期间CAGR大约为58.23%。

生产端来看,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重要的生产地区,2022年分别占有54.63%和28.82%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地区将保持最快增速,预计2029年份额将达到62.19%。

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短期硅氧负极材料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来看,硅碳负极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硅碳负极份额为17.01%,预计2029年硅碳负极份额将达到34.62%。同时就应用来看,汽车在2022年份额大约是85.27%,未来几年CAGR大约为38.97%。

从生产商来说,全球范围内,硅基负极材料核心厂商主要包括贝特瑞、信越化学、韩国大洲(Daejoo)、天目先导、洛阳联创、凯金能源、杉杉股份、正拓能源和兰溪致德等。2022年,全球第一梯队厂商主要有贝特瑞、信越化学、韩国大洲(Daejoo),第一梯队占有大约86%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厂商有天目先导、洛阳联创、杉杉股份、兰溪致德、凯金能源、Group14和正拓能源等,共占有8.88%份额。

想要了解更多行业报告详情内容,请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州博智调查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硅基负极材料市场报告,2022年中国市场规模为1.34亿美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