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工学子情系“三下乡”|赋能休闲营地,画笔绘制青春
在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习总书记呼吁广大青年群体学习途中更好地融入社会,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赋能休闲营地,画笔绘制青春”实践团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决心抓住暑假机遇投入社会实践,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践团于2023年7月1日赴位于芜湖市湾沚区朱桥社区天源时光创意营地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开始前,队长严可欣带领队员们在艺术设计学院活动室召开此次三下乡启动仪式。为队员们强调此次活动目的、分工、时间安排以及安全问题等。


“用艺术讲述营地故事。”由艺术学院学生组成的这支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以墙为布”,根据营地周围环境进行墙绘。本次墙绘结合营地内各类动物以及乡村振兴主题进行绘制,全面展现了营地的人文风光。同时针对其营地经营模式和旅游带动该社区经济发展进行调研采访,了解当地人民对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趣度,用艺术延续生活的更多可能,提高地区知名度。做到赋能社区经济的同时赋能该社区环境保护和土地增值等多方面的经济。在此次前往绘制前,实践队员先对当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朱桥社区的生活条件、人文风俗和基本村情等。同时与营地负责人对于墙绘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其想法,经过多版敲定确定最终墙绘和动物展板的图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实践也很重要。活动当天,实践队员在队长严可欣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从起稿、配色、填充色块、描边勾线、精修画面,队员们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认真在墙上画下每一笔。现场摩擦声、交谈声、倾倒声、水声,各类声音交杂在一起,各自有序,有条不紊。活动期间室外温度都达到30°C,即使在烈日照射下,队员们仍饱含热情和激情,干劲十足。“早出晚归”是他们的真实写照,闹钟时间由在学校的七点半调整到早晨五点。在队长的严格要求下,队员们也没有任何怨言,全身心的投入到墙绘的绘制中,最终顺利完成了墙面的绘制。晒黑的皮肤和满手的颜料是他们的“战利品”。在队内队员接受采访时,她说:“开展这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非常的有意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怀着满腔的热情,服务农村,奉献农村,在农村大舞台上挥洒智慧和热量,为乡村振兴助力。”



完成了墙绘的绘制后,队员们马不停蹄的开始下一项绘画任务——进行动物展板的绘制。根据营地里的动物,队员们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便开始画了起来。随着调色盘里的颜色越来越混杂,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浮现在石膏板上。

活动期间,实践团也与营地负责人进行了坐谈。当地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营地的基础概况,营地设施项目,组织架构等。听了简单的介绍后,实践团成员也向负责人提出了自己在调研中的疑问,负责人都对队员们的问题一一解答,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队员们都感受颇丰,对营地这一新型旅游有了新的认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5日圆满结束。实践团队员们在墙绘场地前合影留念。此次活动让学生们踏出舒适圈,切实走到社区村镇中去感受不同的生活。在实践中精进技术,练就本领;在实践中有所启发。坚定信念听党话,奋力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彰显对艺术昂扬的青春斗志,引领学生去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演绎赋能社区经济,画笔绘制青春的美好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