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厚学生心理辅导~

2021-02-18 14:31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及时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逻辑

控制会谈的技巧,最常用的是释义,把对方的话重复并做解释,然后顺着往下问,比如学生失眠,一想起睡觉就紧张,就越睡不着,释义:越急就越睡不着,这是情绪对睡眠的干扰作用,心理学任务,任何失眠都是情绪性的,都是情绪干扰的结果,毫无例外,不知道你最初不能入睡是什么情绪干扰,你愿意说说吗?

非评判性态度,罗杰斯曾说过:当我们看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旁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的望着而已

如果一个母亲说,我的孩子报考都是外地的大学,她从来没离开过我,如果考取了,去那么远,真不知道她会怎么样

缺乏共情,忽视求助者的感情:考大学是好事,有什么好苦恼的

没能理解求助者的茫然和担忧:你女儿聪明又漂亮,会过得很好的

高高在上评判,否定求助者情绪:我们每个人总有一天要独立,没什么了不起

一定程度的理解,但理解不深:一定很多困难,母亲一定舍不得,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比较好的回答:她以前没独立过,现在去外地会不容易,我能理解你的不安,别人也会这样的,现在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究竟会遇到哪些问题

来龙去脉,起因、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对事对人:你能告诉我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吗?能谈谈为什么你会这样对你的父母吗?

过程:事情是怎么一步步到今天的?在此期间,采取过哪些调整方法?为什么退缩了

通过言语和肢体动作对求助者做完整的判断,比如对方在跑步时和同学相撞了

客观描述:我们撞在一起了

自我批评,可能是负责态度,也可能过渡自省自责,自卑退缩:我撞到他了

别人过错不是我的责任,可能推诿攻击性:他撞到我了

宿命论,凡事易认命:真倒霉,今天自己被撞了

错误倾听:急于下结论,轻视对方问题,抓不住重点转移话题,道德评判

错误咨询技巧:询问过多,概述过多,强化对方不良情绪

一位高二女生自述进来饮食不香,坐立不安,睡眠不足——成绩下降引起——上课时注意力下降,看书时分心——看书时总注意是否有人在看自己、议论自己——半年前配了眼镜,总觉得不好看,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担心别人会不会议论——觉得自己不漂亮

你觉得哪里自卑?,“父母初中,同学父母大学毕业”

还有呢,“初三了没有朋友,下课了其他同学三三两两走出教室,我心里羡慕”

还有呢,“没获奖学金,看到获奖的感觉自己很没用”

班上几个同学,“43,获奖学金的5位”

还有哪些自卑的?“好像没有了”

你想想,班上没有其他同学父母不是大学生吗?难道没有其他同学坐在教室吗?班上有38个没得奖学金的,他们都抬不起头了吗?

判断求助者的矛盾

言行不一致:你说喜欢体育,但你似乎从不活动

理想与现实不一致:你说自己受人欢迎,但实际上别人疏远你

前后言语不一致:你上次说有一门不及格,今天怎么说都及格了

意见不一致:你说自己丑,可我觉得你是漂亮的

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对应的是情绪是由于个体对事情的评价或解释造成的,A外部诱因不是C引起情绪或不良反应的主因,B个体对这些事情的评价和解释才是

高三一个男生,模拟考失败A后,变得意志消沉C,其实原因是B他认为分数比别人低,表明自己不如别人,在学习方面永远是个失败者

有一个女孩,喉炎声音沙哑A,整个人变得畏缩自卑C,原因是她认为女性的声音一定要娇柔清脆化这种观念B才使她处于情绪困扰中

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也许不会有过于强烈的负面情绪

ABC疗法强调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源于个体的非理性观念,治疗重点也在于改变这些观念,导致日常的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类不合理信念

  1. 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环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千辛万苦委曲求全取悦他人,必定是失望沮丧和受挫

  2. 个人是否有价值,完全在于他是不是全能的人,能在人生中的每个环节和方面都能有所成就。每个人都有能力圈,每个人的天赋都不同,上天要每个人都不同才有这么丰富的世界,不懂得发挥长处关注劣势就会长期为错误的观念难过

  3. 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很可憎,所以应该对他们做严厉的谴责和惩罚。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没有绝对的对错,责备和惩罚不能改变人,排斥和歧视对自己的目标也没有用

  4. 如果事情达不到预期,那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目标导向是可以的,但是达成目标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评判,只是一个量化和对自我的了解,生活是一场长征,情绪不对有害无益

  5. 不愉快的事总是由于外在因素,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因此人对于自身的痛苦和困扰也是无法控制和改变的。外界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们认为严重才是对情绪最大的困扰,可以试图找到控制的感觉

  6. 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自我所承担的责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倒不如逃避。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情绪也会越来越差

  7. 人们要对危险和可怕的事随时加以警惕,应该非常关心并不断注意其发生的可能性。合适的度很重要,过分则会导致焦虑

  8. 人必须依赖别人,特别是某些与自己相比强有力的人,只有这样,才会生活得好些。过分夸大会导致失去学习能力,产生不安全感

  9. 一个人以往的经历和事件常常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永远难以改变的。过去不至于决定人的将来,重新看待事件,人是可以控制和改变自己以后的生活的

  10. 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的问题,并为他人的问题而悲伤、难过,关心他人,赋予同情,是有爱心的表现。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忘记自己的事,关注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的事

  11. 对人生中的每个问题,都应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人生很复杂,追求完美答案是没有的

非理性思维方式归纳:不合理信念就是将想要、希望变成一定要、必须,一个情绪沮丧的人总是坚持他必须有什么,而不只是想要或喜欢而已。把过度需求用到各方面,尤其是关于成就结果和他人赞赏上,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应用到别人身上,要求别人时,容易产生敌意愤怒

举例:

一个家长认为女儿对自己漠不关心,所以怨恨孩子,对话:

为什么你一直在这种情绪里,“她一点儿也不关心我”

这是一些诱发事件,可能不是直接原因,是你对一些事的看法,看法有合理的不合理的,比如你喜欢的东西在椅子上被一个陌生人压坏了,你会怎样,“ 愤怒,他怎么能毁坏别人东西”

如果他是个盲人呢,“那有点儿同情他”

同样是东西坏了,情绪反应不同,是因为你的看法不同了,就你的问题,很多家庭亲子不畅,但很多家长都没有怨恨情绪,为什么呢,“我跟他们想的不一样?我有哪些不合理呢?”

下面我们具体谈一谈,你和女儿的相处和问题,“我尽了一个母亲的责任和义务,她总是不耐烦,我什么都跟她说,她都不跟我说她的事情,真让我伤心”

你是说你女儿必须跟你说,像你都跟她说一样?,“是的,她应该,必须这么做”

因为她是你女儿,就必须什么都跟你说?,“难道你在为她辩护吗?”

这不是辩护,你希望她毫无保留,但这很难,问题就是这个,你有了这种必须的要求,它又很难实现,所以你才会这样怨恨,我们再假设一下,有个男人爱上了你,对你很好,但你缺不爱他,这很有可能,对吗?,“是的,大学我遇到过,我最终离开了他,因为没有理由我必须爱他,我也做不到”

你看,这个跟你女儿的情况虽然不太相同,但本质都是,我们无法做到别人要求我们必须做到的事情,也无权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到什么,有一个不合理的信念是,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待我,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如果你要求了,你得不到的时候就会很恼火,“你说的对,我不该这样想”

这就是你的另一个不合理观念了,谁说你不该有这样的想法的,每个人都会有,我们只需要学会控制一下,把别人应该如何必须如何,变成希望他如何想要他如何,这样在我们失望的适合,情绪就仅仅是有点难过,而不是过分怨恨自己或者他人



读厚学生心理辅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