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打好基础二战轻松复旦380分上岸:相信相信自己的力量

2022-06-12 21:21 作者:华图法硕  | 我要投稿

华图法硕:为了助力备考法硕的同学,我们邀请了学长学姐们分享考研经验。




二战复旦380分上岸经验贴:

相信相信自己的力量


初试成绩:380 政治:76 英语:78 基础课:106 综合课:120




一.我的一战:


其实是不愿意回忆的经历,但还好最后结果不错,也可以笑看曾经的失败。希望我的经验可以给后面的学弟学妹一点点启发,不论顺利圆梦还是逆风翻盘,最终都能如愿以偿。或是能给不知何去何从挣扎着坚持的你一点点动力,也算这篇经验贴有了一些意义。我考复旦考了两年,一战复旦358,复试线355,复试遗憾落败。因为2019,2020复旦的分数线连续两年360,知道初试成绩后感觉无望复试,也没有积极了解各种排名,在知道自己进复试后距复试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准备非常不充分,手忙脚乱,甚至连复旦复试的风格都没有搞明白,非常遗憾。对于一战失利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初试成绩不够高,二是复试准备不足


我一战初试各科成绩如下:政治:68 英语:64 基础课:120 综合课:106


从我的数据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一战的公共课成绩非常拉分,尤其对于上海这样的大旱区,公共课拉分很吃亏,但公共课这个成绩也并不意外,因为当时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在了专业课,一方面是对法律感兴趣,常常一天90%的时间在学专业课,而英语在考试前没有完整的卡时间做过一套题,政治也没有刷完肖1000题;另一方面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文科生,英语政治基础还可以,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总结起来就是对英语和政治的重视程度不足。


关于最终选择复旦,其实与我的经历有关。高考失利让我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刻起就下决心要保研,但是阴差阳错因为变故沉沦了两年无缘保研,当马上面临考研的时候,我决定不能再继续放纵自己,既然已经错过保研,就要考一个保不上的的学校,要不总觉得亏了。前期关于择校没有考虑太多,也没有因为择校而焦虑。在我看来,不论哪一个好学校,标准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个知识点学透,把考试分析的每一个角落尽可能的背诵,我觉得我这一点非常好,就是我从来不存在侥幸心理,也从不看各种押题,我相信如果我都会,考试难不倒我。我也从不因为社交网站或者各种公众号推送的学校有多难考,内卷有多严重而退缩,因为不管有多难,总有人会最终成功,如果一定有人成功,为什么不是自己呢?最重要的是,我一直坚信,当我把知识学的足够到位,再严重的内卷都与我无关。前期我只知道我想去上海,关于学校没有了解太多也没有考虑太多,只是专注于学习本身。我现在依旧认为,第一年的备考为我的专业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一战失利,二战只是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父母都非常尊重并支持我的选择,没有干预太多。预报名时在上交和复旦之间纠结,考虑到复旦更加综合,人文气息更浓重,最终选择复旦。


上面提到,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的做到最好,关于备考,有以下一些话想说:



1.关于老师的选择:


刑法:于越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而且较为细节拓展关联的比较多,听于越老师的精讲课程很受益,后期几轮复习的的时候我一直在翻看精讲的课程讲义,易混的案例也都有听课时认真做笔记记录。


民法:杨烁老师。前期完整的听了杨烁老师的课,同样解释的非常清楚细致而且有趣,因为时间充足所以又听了一遍查漏补缺。


法理学:杜洪波老师讲解清楚详细,体系性很强,对于打基础很受益。杜洪波老师是第二年备考才接触,对我学习法理学有了新的启发。


宪法法制史:赵逸凡老师,安扣的总结讲义对于记忆背诵很有帮助,也太有趣了吧yyds。


政治:徐涛老师肖秀荣老师。因为高中时是文科生,因此对政治有一定的基础,但很久没有系统认真的学习过政治,还是听了徐涛老师强化班的课程,辅之以肖1000题练习。后期刷了肖四肖八的选择题,背诵了肖四肖八的主观题。


英语:没有听过课,唯一的资料就是真题和单词书。



2.关于时间安排:


3月:开始了解法硕的情况,知道要备考几门课,分别考些什么,各科分值占多少,考试的题型有哪些,并且开始翻看各种经验贴对自己各个月的学习进度以及跟哪些老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规划。


4月-5月:开始听基础精讲的课程,我跟着华图的课程完整的听完了基础精讲,基本到了5月中旬。一般机构的安排比较合理,建议大家跟着一个机构,在各个阶段做各个阶段的任务,不会迷茫也不至于太慌张担心自己的进度。听课的同时辅之以做题,可以在市面上找一些基础阶段的练习题配套练习。同时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最近有些学弟学妹问我开始学习民法了,发现自己刑法已经遗忘了怎么办?首先这是正常的现象,不能指望听一次课就把知识牢记。发现遗忘也同时在提醒自己,该回顾一下学过的知识。我一开始还准备了纠错本,把做过的错题整理在一起,发现有点浪费时间,也不会再翻看。后来就把练习册做过的错题用荧光笔在题号前做明显的标记,以便翻看。这样省掉抄题干的时间,也便于查找。这一阶段没有学习英语和政治,也没有逼自己很紧。每天跟着机构更新的课程完成任务就会休息,学习时间每天大约在4-5小时,同时还要兼顾学校的课程。周末也会给自己休息出去和朋友聚餐。



6月:有1-2周的时间准备期末考试,每天的专业课学习量有所减少,当时也因此很焦虑。但是想告诉大家,学校的考试还是要重视,虽然不求高分,但是无论挂科还是补考又会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会对考研有所影响。我和大家一样那时候常常抱怨我要跨考,为什么还要准备学校本专业的考试。答案很简单,如果不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就不用谈考研。毕业是继续考研的基石,该准备的考试还是要好好准备顺利通过。


7月-8月:暑假期间开始第二轮复习,依旧按照从基础课到综合课的顺序,做笔记进行整理,易混的地方辅之以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中发现不理解遗忘的知识点再听课复习。暑期阶段华图的课程更新到了强化阶段,在听老师的课之前自己先进行做题,然后再听老师对一些题目的讲解,会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光听课不做题是没有办法查漏补缺的,想要把知识具体运用到题目中还需要经过做题巩固。比如刑法,一开始会觉得分则的四要件很简单,其实不然,有很多具体的细节运用,或者例外情况需要在做题中注意。暑期大量的进行选择题刷题,我选择了《人大绿皮书》进行做题巩固。暑假一些带背的小程序已经开始,我也开始背诵,但没有跟紧,建议大家如果可以,严格按照自己选择的机构的安排跟着背诵暑期。暑期算是背完了一轮,但后来发现并不熟悉。



暑期也开始了英语和政治的学习,但时间较少,只是在学习专业课累时听政治来放松,英语也只做了真题的阅读,对于错题没有认真分析。现在想来,当时对政治和英语还是太懈怠了。我在七八月保持了依旧一天6-7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心情非常烦躁的时候也会给自己放假。九月开学,对我来说回学校可以更加自律,九月开始我给自己的规划进入了冲刺阶段。


9月:9月初开学,我记得当时我回学校只带了两三件换洗舒适的衣服,带了一双换洗的鞋,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做好了好好学习投入的准备。心态上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而言从进入学校那一刻开始到考研之前,眼里只有备考这一件事。9月的学习规划是拿着讲义继续复习基础,一遍一遍的做笔记整理总结努力使知识印象深刻,我习惯边看边拿一张草稿纸写写画画,这样可以使自己专注。除了复习基础阶段的讲义,就是继续背诵华图的主观题知识点,基本上全覆盖,有一些口诀也很好用。在新的考试分析出来之前,我一直用的是基础阶段的讲义,辅之以华图总结的主观题知识点进行背诵,中旬开始自己动手写主观题。对于主观题,一开始因为不了解所以抗拒,但后来接触之后,我个人是很喜欢做主观题的,不论基础课还是综合课,主观题都让我觉得有趣,有时候沉浸其中滔滔不绝的写满整个篇幅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下午会抽两到三小时的时间学习政治和英语,英语开始做翻译题和完型,政治刷1000题和听强化课。英语只是改了错就过去了,政治也是如此,后面也没有翻看,错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英语和政治的学习是我的不足,也是大家备考中可以注意的地方。刚开学的半个月我会回宿舍睡午觉睡半个小时,后来预报名之后不睡午觉回教室趴一会儿。9月的学习时间每天稳定在9-10个小时,感觉考研近在咫尺,基本没有整天的休息过,有的只是身体不舒服睡个懒觉。



10月:拿到新的考试分析后考试分析就成了我主要的背诵教材,之前用的华图背诵资料就成了我晚上回到宿舍睡前检测自己一天背诵成果的资料。这一阶段主要是做题和背诵,我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对照背诵资料在考试分析上将考点全部标注出来。10月我的学习重心依旧在专业课,政治和英语还是下午的两三个小时。标注完之后就每天拿着考试分析背诵,背诵中途遇到易混的知识点马上在纸上进行总结。十月我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是早晨6:30-7:00起床,大约7:15到楼道,先复习昨天的背诵内容,再背诵当天的任务,上午的背诵时间达到4-5个小时。为了错开食堂的高峰期吃饭,午饭时间在一点左右。大约两点半开始学习政治和英语,依旧是肖1000题和英语真题。十月意识到自己真题没有好好刷过,于是这一阶段做的题目主要是十年的真题,基础课和综合课一共二十套。大概两三天一套,简答题自己非常熟悉的不会动手写,其他的都会认真的写,选择题会给自己打分,认真改错题找对应的知识点并完全弄明白为止。晚上会再看基础讲义地毯式地过知识点,十月开始晚上会读读英语的范文,在离开教室之前背一个单元的单词,大概11点离开教室。十月的学习时间稳定在每天10-11个小时。



11月:当时对自己充满信心一直觉得自己背诵的不错,直到一天晚上看到一篇经验贴,里面提到“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我一下脑子里没有定位到相应的知识点,还有“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特征”,我发现自己也没有分清,一下子很慌,意识到背诵还是有很多欠缺,有的知识点背诵没有认真过脑。虽然慌张了一下,但马上告诉自己还有时间,从明天开始加大背诵量,并且每一个点都要注意自己在背的是什么。十一月背诵时间增多,上午和下午每天都在背诵,因为有了基础,一天在一百个点左右,中午吃饭也挂着耳机听带背,当时压力很大,但是想上岸的心情支撑着我再坚持坚持。因为背诵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又不敢完全放松不做题,当时于越老师和杨烁老师出了新的模拟题,这个阶段的模拟题有一些难度,对于查漏补缺意义很大。我会在学校必须上的课上刷选择,做错的题在旁边批注。有时候做错很多也会沮丧,但是我会不停的告诉自己没关系,沮丧的时间不如多掌握一个知识点。那年综合课法理学新增了一些知识点,我清楚的记得我当时在一节课上背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非常崩溃,背了两个小时,当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全部背诵。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这里有一个小经验就是关键性的踩分语句要完整背诵,后面的话背诵一道两句解释即可,或者用自己的话表达,考试分析固然需要全面背诵,但是这里的全面是知识点的全面,而不是每一个字都要背诵,不是死板的理解为每句话顺序也不能改动,相反,法综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很大,这是我第二次考试时候意识到的,也因此开阔了思路,答主观题时更游刃有余,拿到了高分。有一些考察可能性确实很小的知识点每一次遇到也都要看不能完全放过,虽然不能清晰记忆但也要做到有印象。这一阶段加上了政治的主观题,于是我早晨去教学楼的前一个半小时会背诵政治主观题一套,第二天早晨会先复习前一天背诵的主观题再背诵新的。晚上离开教室前一个小时读英语作文,总结模板,三到五天自己写一篇英语作文,找我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批改。这一阶段的学习时间达到了12-13 小时,状态特别好的时候偶尔达到14个小时。考研越来越近,自己也会焦虑,晚上躺在床上也会刷刷老师们的微博,随手再做两道题。



12月:进入12月考研已经非常近了,依旧早晨背诵政治主观题,一套一套背完了就按照学科背。专业课方面继续一遍遍的背考试分析,背累了就看知识点,看之前做过的题,努力希望能补一个漏洞是一个,万一就被考到了呢。华图的专业课模拟考试都有按照考试的标准打印答题卡严格卡时间做,完全闭卷检测自己,模拟两次之后我对自己上考场更有信心了。但是英语在考试前都没有卡时间做过一套卷子,肖1000题也没有刷完,但主观题全部背诵完毕心中有数了。考政治的前一天,怒刷了三四套模拟题的选择,发现自己选择非常不扎实,有的模拟题选择甚至只有20多分,说不慌张是假的,但第二天就考试了,只能听天由命。对于政治和英语的学习,我确实很欠缺,这一部分在我第二次备考中就吸取了教训。12月依旧保持着一天12-13,有时候14个小时的节奏。说句题外话,虽然是细节但我觉得也很重要,考研在冬天,那天下午去考英语时没有带帽子吹了风,教室又很热,导致考试时一直很头痛,所以考试时做好必要的准备也很重要,不然学的再好没有一个好的状态发挥不出来也无济于事。


我对自己一直感觉很准,考完所有科目之后我觉得英语考得不好,政治一般,但专业课发挥的不错,后来结果也确实如此。专业课的成绩是我应得的,回顾那段时间,觉得累但是很充实,为我二战打了很好的基础。在上考场前,考试分析中每个知识点的位置大概在我脑子里都有印象,所以当那年考到“简述《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时,即使没有做过总结,考场上也没有慌乱,脑海里像翻书一样过了考试分析中的各种情形,从中选择了符合题意的作答。



3.关于学习习惯


在学校学习期间我习惯去教室学习,在楼道里背诵。对我来说有学习的氛围就好,和研友一起学习需要沟通的太多很麻烦,所以一直自己独来独往,晚上回宿舍和室友聊聊天放松心情。也很感谢当时大四的各位老师给了考研的同学,特别是跨考的同学最大程度的理解,身边的朋友室友也给了最大程度的帮助,所以学校的课程并没有让我太过焦虑。



二.我的二战

1.关于时间安排:


我对自己的基础心里非常有数,一直到九月都比较懒散,6-8月当了一段时间家教,陆陆续续在学但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但还是在九月前把基础课又听了一遍进行巩固,状态不佳主要原因是二战自己一个人感受到了强烈的孤独感。和一战一样,9月对我来说,是一个该开始冲刺的节点。吸取一战的经验,我对于政治和英语开始重视,决定从头开始。时间安排也较一战有了变化,上午政治两小时,专业课两小时。下午英语两小时,十月甚至有三个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留给了专业课。政治每听完课就跟着刷完相应的一千题,把错题的知识点专门摘在本上进行积累。英语依旧从阅读开始,每一篇阅读不懂的长难句专门摘在本上分析句子结构并翻译,用晚饭后的时间背单词。专业课九月还是在翻看讲义,过知识点,拿着去年的考试分析背诵。9月预报名还是选择了复旦,因为不甘心,想在哪跌倒在哪爬起来。9月学习时间在5-6个小时。


10月:依旧上午基础课背诵两小时政治两小时,中午会午睡,下午英语两小时,综合课背诵两小时。晚饭后背单词,做专业课题,专业课真题重新再刷第二遍,每周固定的认真做两道主观题,并对照答案仔细修改。新的考试分析出来后我还是用一周的时间对新的考试分析进行了标注,开始拿新的考试分析进行背诵。


11月:英语已经做完近十年真题并开始二刷,同时做了张剑押题五套卷,刷了英语二的完型。政治做完了一千题并开始二刷,每天早晨留半个小时读肖秀荣时政的小册子,复习一个小时政治的知识点。专业课一如既往继续背诵和做题,当时老师们出了模拟题,还是用模拟题查漏补缺。易混的知识点,新增的知识点总结,背诵。华图去年出了主观题红皮书,是按照不同的逻辑进行的总结整理,辅助考试分析很好用。刑法用于越老师的小册子,分则概念四要件各种情形非常清楚。民法我一直习惯用考试分析背诵,有一些补充的知识点补在考试分析旁边。对于综合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脑海里能关联相应的知识点,有时候不仅学科内部关联,学科和学科之间也要关联,比如“德治与法治”这一关键词,不仅在法理学中有相关知识,法制史中也有相关知识,而关联是建立在对知识熟悉的基础上。对于法制史,很多知识很容易混淆,所以我自己不仅按断代进行了总结,也按照各种专题进行了总结,自己总结之后又用赵逸凡老师的红皮书进行对照。所以考试考到“宋代的监察制度”虽然没有写全,但多少有印象,不至于无话可说。


12月:临近考试,关于政治的主观题依旧像一战一样背诵总结,但不同的是,认真的做完了市面上三位老师的押题并总结了知识点。考试前又翻看了之前的错题笔记。英语做完了模拟题又回到了真题,考前两周每天卡时间三刷真题,一天一套阅读已经基本可以保证全对了。英语作文有之前的模板,没有太多的准备,考前一周练习了两三篇押题的作文。专业课在这个月进行了全真模拟考试,两次下来基本对自己很有信心了。




2.关于学习习惯:


二战和一战不同的是自己没有校园的氛围,所以选择在哪里学习,怎么学习就很重要。二战我在家门前的一个教室学习,但自己一个人还是太过孤独,后来备考期间是和高中的好朋友一起学习。很幸运因为高中就坐同桌,所以彼此了解,一起学习很舒服,学习之余聊聊八卦喝喝奶茶,好像回到了高中的时光。


政治发挥稳定,主观题虽然没有像上一次全部押中,但用自己的背诵的内容和总结的模板足够。英语客观题部分失分也很少。所以第二次公共课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基础课成绩其实不够理想,选择失分很多,说明我的学习还是有很多不足,还需要以后更多的学习和思考;综合课的成绩意料之中,选择题失分少,答完整体自我感觉很好。查到初试成绩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可以安心准备复试了,所以复试的准备时间也很充足,到正式复试前和小伙伴进行了几轮模拟面试。


我也曾无数次的想过,如果我去年没有太早放弃复试,会不会去年也有逆风翻盘的可能,而不用再增加一年的时间成本;但是生活没有如果,细细想来,两年的备考让我找到了我认为适合自己的道路,让我的心智更加成熟,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毅力,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也曾经因为没有在应该上车的站点和时间顺利启程而无奈,但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和未来。专注于事情本身,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只管相信自己,不必焦虑有人比你提前拥有。


打好基础二战轻松复旦380分上岸:相信相信自己的力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