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的儒文腳步
白沙,甘泉,伦文叙,可以说是一路子下来的。阳明也与之交往,并且多有取用和呼应,阳明的文论也是必修。十年多前,自然也都问学深入过。这些不同时空的同样内容,并不是巧合,这些经过,都会使常道,越来越清晰。
在梁任公文选中,也整理出了九个篇章。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478633?spm_id_from=333.999.0.0
是与现在能用力的儒学,比较相关的内容。也是为了把不同时期的广东文脉,做一个梳理。许多事情,不会凭空发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的原因,也有几个陈述如下。
一者,人法地,出自老子。
再者,人杰地灵,出自王勃。
三者,没有调查过,没有发言权。实践是唯一的检验。
四者,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向大德贤能学习。
五者,家祖创办书院时,是沿用白沙书院学规。
六者,个人去住过广东与广州。
七者,梁启超先生也住过台中。
而梁先生的评价向来正面,所处的时局也复杂,其所见聞和所行验,皆有真知卓見。其后子弟當中,光耀门眉的也很多,这又证明了,內容传续的有效性。
九篇梁任公文选当中,第(五)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有六千多言。第(八)变法通义,有四万多言。不少內容是書院或道統的論述。一時間學堂的用功,還不會接觸到。
但是梁先生为这时空,所作的诊察,和所开的处方,却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会有时代的价值,重振儒学这个议题,其实,祭祀官府其实也一直在做。
但是,特定立场的人,會改名撤权,贬低格局,停止经济活动。又假其名,行洋教、佛教等等社群伪事,欲变文而稀释儒学宗旨。其中包藏祸心的文化阉割,或是污蔑手段等等,也只有明白人能知道。
这是炎黄周孔以来的文化道统,也是人人自许继承的文明良心,此等大义,并不是茅庐居处的笔墨小道。若没有这一份自知与自信的标的,无法产生汉唐黄土的礼运大同。也是世界文化中,唯一属于中国原生的大国主义!这也是才能正确搭配联合国创始国的格局。
九州自有大陆主义的儒生气息,近代则有海风儒门的振兴,这其中的沿用与发明适应等等为议题,便是文明重新上升的道路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