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20230521
钱某有一幅祖传古画,市值100万元,高某为了低价收购该古画,伙同艺术品鉴定家孟某欺骗钱某该画是赝品,价值不超过10万元,钱某信以为真。后钱某以15万元将古画卖给了不知情的陈某。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本题考查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难度较大,错误率较高。 A、D项考查显失公平。显失公平的核心有二:(1)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2)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主要体现于价格因素)。本题中,古画价值100万元却15万元卖给陈某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要件。但是,基于合同相对性原理,作为买卖合同当事人的陈某(买方)并未利用钱某(卖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因为陈某“不知情”)。因此,钱某不得基于显失公平主张撤销买卖合同。故A、D项均错误,不当选。注意:《民法典》已将乘人之危并入显失公平,不再是独立的导致民事法律行为可撤销的事由。 B项考查第三人的欺诈。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题中,陈某并不知高某对钱某实施了欺诈行为。因此,钱某无权基于高某对其实施欺诈而撤销与陈某的合同。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考查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质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本题中,钱某将古画出卖给陈某时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因对标的物的错误认识,进而将100万元的古画以15万元出售于陈某,客观上造成了较大损失。因此,依法成立重大误解(对标的物认识错误),可以撤销买卖合同。故C项说法正确,当选。 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