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凭啥不起眼的惠妃能赢到最后
《琅琊榜》:凭啥不起眼的惠妃能赢到最后
《琅琊榜》是围绕十二年前的赤焰案展开的,梅长苏等一众人为了翻案各自隐忍着、努力着。唯独一个人毫不费力地拿下属于她的荣光。
从被皇后欺负,到宣布废后,不显山不露水的她,仅用两载时光,已站在了人生的高峰。
她没有越贵妃的妩媚和心机;没有言皇后的身世和势力;也没有静妃的医术和城府;但是她不争不抢,忍气吞声,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时代。
她就是三皇子的生母惠妃。很多人都说惠妃是躺赢的,那凭啥是惠妃躺赢呢?

01、被忽略的妃子
惠妃一出场就已经是妃位了,比静嫔的位份还高。剧中没有交代她是如何坐上妃位的,大概是生了三皇子吧。
大皇子萧景禹是辰妃所生,却因不被梁帝所容,赐死。
二皇子是言皇后所生,三皇子是惠妃所生,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在他们年纪尚小的时候,金陵突发瘟疫,二皇子没有熬过来死了,三皇子虽然腿上落下毛病,但硬是挺了过来。
自此,言皇后就开始处处针对惠妃,日常罚抄经文,偶尔还责罚她去先太后的佛堂点蜡烛。

这天,惠妃又被罚去先太后佛堂点蜡烛。
她哭哭啼啼地去完成皇后的布置的任务,路上被静嫔撞见了,两人一同去了先太后的宫中。
回去的路上,两人还听到了情丝绕的消息,惠妃便问静嫔怎么办,显然她是不知道要怎么办,想管也管不了。
从这里就能看出,惠妃胆小怕事。一个残疾皇子的生母翻不起什么浪。
越贵妃大概是看中惠妃这一点,为了气皇后,才略使手段晋了惠妃的位份。
一边是得宠的越贵妃,一边是得宠的七珠亲王,自然没有惠妃和三皇子什么事。
除了皇后偶尔想起,其他人早就忘记这对母子的存在。
其实在深宫里,被遗忘何尝不是一种福分。
被梁帝想起来,还是后来静妃故意提起的。

02、明牌也是智计
大年初一,静妃去看望惠妃,刚好碰见了三皇子萧敬亭也在。两个人叙话,说起了惠妃的病。
惠妃说:
太医来了诊治了好几趟,也诊不出什么疾状,皇后娘娘知道了,骂我轻狂。
她只是就事论事,略带抱怨,却没有反驳皇后半句。接着三皇子出面护母:
皇后娘娘也太欺负母妃了。
惠妃赶紧打断他的话,并教训了一顿,还告诉静妃说:这孩子是心疼我。
可见,惠妃胆子小但是并不是没有智谋。
在宫里,能够活下来,生了孩子,晋了妃位的女人,应该没有几个傻的吧。
惠妃不过是为了自保,极力隐藏自己。
就是情丝绕那次,她是想管的,可是苦于自己的势单力薄,又无计可施。

她自然是没有静妃的玲珑心思,可是亮明自己不争不抢,就等于给了皇后和越贵妃明牌。
这才似的他们母子能够在后宫中安身立命。
当得知南楚要嫁一位公主到大梁,惠妃的态度就更加坦荡:娶不娶的就让陛下定吧。
也就是说,对于萧景亭来说,娶或不娶都无关紧要。一个只求自保的人,是不敢奢望什么的。
娶了是恩赐,不娶也是恩赐。看似消极的态度,其实藏着惠妃豁达的人生态度。
换做旁人,恐怕做不到惠妃这般,被欺负,不被忽视,都是云淡风轻的态度。
为她以后逆袭,埋下了种子。

03、宣旨废后
猎宫回来后,誉王被押入天牢候审,言皇后被废。
其实这个时候,静妃才是后宫中的一家独大,没有了越贵妃,许淑妃应该是年份最长的,其次才是惠妃和静妃。
论位分,该是许淑妃宣旨;论宠爱,该是静妃宣旨;怎么论也轮不到惠妃宣旨。
可是,这事就就落到了惠妃头上,只能说造化弄人。

惠妃高高在上的宣读圣旨,虽然看不出表情,但是从掷地有声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惠妃的扬眉吐气:
言氏,接旨吧。
她看言皇后并不想接旨,便告诉她,没有株连言氏一族。
皇后跪着,惠妃站着宣布她的命运,不知道该是怎样的开心,可是她并没有把往日的恩怨计算在皇后头上,没有一丝为难皇后,非常难得。
惠妃能够站上现在的位置,是她忍辱负重换来的。
难得的是,那些苦难的岁月里,没有磨灭她心里的善,让她能够一如既往保有自我。

04、结语
大多数人,没有言皇后的家世、没有越贵妃和静妃的聪慧,只能是惠妃。
如果她不甘,她争宠夺权,哪怕有一点忤逆的态度,早就被皇后或者越贵妃料理了,那还轮到她宣旨废后。
好在惠妃迟钝,用现在话说就是钝感力。她不敏感,不计较,好坏都接着,练就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
笨嘴拙舌,卑贱中不缺乏正义,一复一日的努力工作,好事轮不上,坏事总背锅。
可是,越是在人生低谷,越要学会坚韧,守得云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