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文如箭
<檄文如箭>;
副标题:
当语言交流有点战场的味道时,各种消息就可以比作刀枪,用作兵器;并且比刀枪更文明。
一、
项羽困垓下,汉军围之数匝。楚军精锐在此,汉军虽多,急切不能破。
于是,韩信作楚歌、吹箫,教汉军。
某一天深夜,战斗过后,楚军睡了。睡梦中,
听见四面传来楚风歌谣。
歌曰:
“九月深秋兮四野飞霜, 天高水涸兮寒雁悲怆。
最苦征战兮日夜彷徨, 披坚执锐兮孤立沙冈。
离家十年兮父母生别, 妻子何堪兮独宿孤房。
虽有余田兮孰与之守, 邻家酒熟兮孰与之尝。
白发倚门兮望穿秋水, 稚子忆念兮泪断肝肠。
胡马嘶风兮尚知恋土, 人生客久兮宁忘故乡。
一旦交兵兮蹈刃而死, 骨肉为泥兮衰草濠梁。
魂魄悠悠兮枉知所倚, 壮志寥寥兮付之荒唐。
当此永夜兮追思退省, 及早散楚兮免死殊方。
我歌岂诞兮天遣告汝, 汝其知命兮勿谓渺茫。
汉王有德兮降军不杀, 哀告归寄兮放汝翱翔。
勿守空营兮粮道已绝, 指日擒羽兮玉石俱伤。”
楚军闻歌,土崩瓦解,霸王死。
二、拖延语态;
在轰炸珍珠港之前,山本要求内阁帮助他尽量争取时间,
好集结他的舰队。于是日本委托驻美国大使野村吉三郎先生,
积极地进行会商和妥协,
与美朝野会谈九个月,从春天谈到冬天。
直到十二月的一天,野村先生对他们说:
“很遗憾,我们认为这样谈下去,估计不会达成协议。”
说罢深鞠一躬,告辞了。
第二天早上,瓦胡岛上空看到飞蝗般的攻击机群。
三、深间之言,瓦解士气;
其实想来,韩信作歌的妙处,有一位英国绅士解释得最好--坎贝尔。
坎贝尔先生也说过:“当语言成为一个武器,且等价于几个旅的时候,大家是普遍乐从的。”
1918年,一战白热化,英国制造出一条消息,说“德国工厂把尸油做肥皂。”
世界各地的情报工作者听命而动,立即向全世界散播,
这个爆炸性消息不胫而走,传遍欧、美、亚、非各个国家,
这年的11月,德国人在雷东德火车上投降。
四、老师的预言,学生勇敢实践:
还是这一年,李大钊属文说,“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经过军阀割据十二年(1916,至1928),1916袁世凯死了以后开始割据,到1928年张汉卿看不下去老百姓受苦,
宣布东北易帜;
两广策动大革命(1924,至1927);
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
抗日战争(1937,1945.8);
解放战争(1945,1951.5.23);
抗美援朝(1950,1953.7);
当年某某先生说“可能不行”的小伙子们终于底定中国。
五、善待记者,朋友有信;
埃德加斯诺有一颗躁动的心,
他本来在燕大当老师过的挺好。
但是他的独立性和思想性,让他下决心冒险来到流行病肆虐、战乱的西北,
又深入苏区,
洗过西北河沟的露天浴,采访了周、朱、毛、彭几位先生,领略了延安开明的学风,明白了小鬼的用法,体会了窑洞的虱子,
斯诺对红色中国越发倾注了热情,
最终写成<红星照耀中国>,
并从1936年开始国外印刷,
几年间,
该书以写实的笔触在国际上和国统区生动地阐述了他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国统区改名<西行漫记>)
六、打出鲜明的旗帜;
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时候,有长者请蒋介石在武汉再办一所大学校,
号召青年来抗日,他不同意;
没多久,延安开办了抗日军政大学,
于是全国的抗日先锋们都前赴后继、奔赴延安,
火车不行就马车,马车没得,
就步行;
就算脚底板打水泡也要去延安。
为什么那时候延安这么大的号召力呢?
1.在全国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大义感人;
2.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官兵平等,三三制;
4.斯诺的<西行漫记>;
所以,看到这些实在的情形,陈嘉庚才对南洋的侨胞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