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我一定要背熟!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梳理!

❥ °☆ ┄哈喽诶瑞巴蒂,你们的大恬学姐出现啦ヽ(≧∀≦)ノ
❥ °☆ ┄今天学姐整理了《高中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梳理》!内容太多,这里仅展示部分,通关密码【历史25】,欢迎来撩~

高中历史
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一)夏朝: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约前2070年禹建立,开创了世袭制
世袭制内容有二:父子相传,兄终弟及;影响是形成了“家天下”的局面。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内外服制度的内容:内服是王畿,由商王直接控制;王畿四周是外服,由附属国管辖。
(三)西周
西周 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制度,
1、贵族等级分封体制:
(1)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王畿地区。
(2)其他地方分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拱卫周王室。
(3)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
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体制,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也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2、宗法制: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3、礼乐制:维护统治的文化制度。
4、等级分封政体的特征:
(1)政治权力和血缘关系相结合,是西周整体的基本特征。
(2)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权力有制约作用。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中央集权。
(4)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一)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政治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二)秦朝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1. 历史背景:
(1)社会经济的发展(表现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2)宗法血缘关系的瓦解(代远情疏);
(3)各国进行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4)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 内容:
(1)皇帝制度(核心),皇帝总览一切军政大权
特点:皇位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
①三公及其职能
三公:丞相(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
九卿:分掌各类政务的机构。
②决策方式:国家大事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3)地方官职,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①原因:吸取历史上分封制导致诸侯纷争的历史教训;李斯的建议。
②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
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
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 丞、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
(4)文书发挥重要作用。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
三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一)中央行政体制
1、西汉
汉承秦制,中央行政体制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中朝:又称内朝,包括侍中、尚书令、常侍,负责决策。使外朝丞相权力大大削弱,加强了皇权。
西汉晚期后,三公制取代丞相制,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
2、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
3、魏晋:三省体制逐渐形成。
4、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 。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并称宰相, 分掌宰相职权。他们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2)评价:三省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并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5、宋朝:
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职能废弛瘫痪。
另设中书门下省,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
6、元朝:实行中书一省制,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
7、明朝:
(1)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亲理政务,绵延10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结,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更高阶段。
(2)内阁制: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大量政务,成为事实上中央行政的中枢首脑。
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是内侍顾问机构,无决策权。
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

❥ °☆ ┄最后の话
❥ °☆ ┄我是你们的每天整理资料与学习方法的大恬学姐吖
❥ °☆ ┄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让我们各自努力,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