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商报:四川省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 有关意见规划标准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获悉,为推动四川省从畜牧业大省向强省跨越,推进生猪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率先实现现代化,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起草了《关于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的意见》《四川省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四川省生猪现代化养殖示范场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意见》《规划》《标准》)三个重要文案。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北京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等7位专家对三个重要文案进行了专题论证。
论证会上,专家组对四川省以生猪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四川作为全国生猪养殖大省,推动生猪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对全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对四川率先研究起草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技术标准给予了高度肯定。
专家组认为,四川省关于生猪产业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文案内容具体充实,符合国家生猪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和四川实际,政治站位高、前瞻性强。其中《意见》《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路径可行;《标准》将“品种优良化、装备智能化、管理智慧化、防疫规范化、生产绿色化、产出高效化”作为生猪现代化养殖场的指标并提出了示范场的量化标准,为生猪养殖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同时,专家组积极就推动四川生猪产业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对进一步突出四川特色、更加精准设置发展目标、分类细化区域布局、带动中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化养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关链接
四川正着力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生猪全产业链
四川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2022年,出栏生猪6548.4万头,保持全国第一。如何确保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四川的必答题。2020年,四川出台《川猪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提出把四川建成全国最大的特色风味猪生产基地、全国回锅肉优质肉品原料供应基地。2022年,四川特色风味猪出栏量达400万头。成华猪“嘉林黑猪”、川藏黑猪“黑味美”等多个四川特色风味猪品牌市场占有率正逐步提升。2023年,四川将确保年出栏生猪6000万头以上。按照规划,到2025年,四川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要达65%以上。
引进现代化养殖企业、强调集群式发展是四川多年来应对“猪周期”从被动到主动积累下来的经验。依托大型养殖场发展代养寄养,一大批中小养殖业主正加快融入现代生猪生产中。有条件的养殖大户加快发展家庭养殖,无条件的散养户则通过合作入股、共建共享养殖场等模式将分散养殖转变为集中养殖。2023年,四川确定493家生猪养殖场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已累计备案专业从事生猪生产的家庭牧场超1.7万户。
从圈舍到餐桌,四川正着力提升猪肉精深加工能力,培育养殖屠宰一体、加工流通配套的新型产业体系。“十三五”时期,四川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超过7000万头,冷库储藏能力超过30万吨,精深加工能力达5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从稳产保供到擦亮“川猪”金字招牌,都离不开构建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四川正着力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生猪全产业链。
(来源:西南商报 2023年6月7日 第06版:乡村振兴 四川省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 有关意见规划标准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