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96)

图解【电动飞轮式发射器】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这里笔者以比较熟悉的又比较好画的精E的内构来讲解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各部位名称。
本图解的目的主要在讲解主要的动力部件与推弹部件的名称与功能,故此电路等部件并不在本图解的讲解与绘制范围,请自行脑部。
由于一些部件在侧视图的状态下显示会影响讲解与演示,故此笔者额外绘制了了另一些视角的图解。同时由于推杆的位置导致其绘制侧视图会影响掩饰,而绘制俯视图又挥阻挡另一些部件结构,故此笔者同时绘制了侧视图与俯视图,并将俯视图的推杆头部旋转了90°使其不会阻挡部件结构。

【1】软弹。
关于软弹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2】飞轮。
飞轮是一个类似于饮料瓶盖的零件,通常成对出现。
飞轮可以将电机轴旋转的力传导给接触到的软弹,抓住并为对其持续加速,使其飞出飞轮仓后能以较高的初速度行程的惯性继续飞行,直至落地。
相对而立的飞轮能够对软弹施加一个相对的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较为平稳的飞行,不会立刻下坠,或出现剧烈的布朗运动。
少数的发射器的飞轮带有防滑齿设计,采用这种设计的柱状软弹发射器只有老钢炮,除此之外,只有发射球弹的竞争者系列以及超越系列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大量采用。三者采用防滑齿飞轮的原因终归只有一点,那就是因为软弹接触飞轮的的时间长度较小,防滑齿可以使得飞轮更好的抓住软弹为其加速,使其飞出飞轮后能有更高的初速度。
第三方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飞轮通常标配防滑齿,这可以使得高速旋转的飞轮更好的抓住软弹为其加速,避免打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射程。
部分发射器的飞轮的竖截面为工字形,这种造型的飞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额外的对中零件,起到矫正弹道的作用。
【3】飞轮组侧视图。
飞轮组是一把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核心动力零件,其由飞轮、电机和飞轮仓组成。
一个常规的飞轮组中的两个飞轮是相对旋转的,如图所示,在通电旋转的时候,上飞轮做顺时针旋转,下飞轮做逆时针旋转。这样设计可以为通过其间的软弹向前(图中向左)加速。
柱状软弹的飞轮仓的两个飞轮之间的间距是个精巧设计,既能碰触的软弹弹头和海绵体,又不至于过度挤压软弹,还不会导致打滑无法抓住软弹为其提供推力。飞轮的间距通常与所发射软弹的最大直径匹配,并严格的控制误差,该设计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防止非标软弹发射的手段。
竞争者和超越系列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飞轮与柱状软弹的略有不同,这两个系列的飞轮的剪经小于发射物的直径。原因在于这两个系列的发射物均为球弹,而球弹相对于柱状软弹,在实际发射时被飞轮加速的时间大大缩短,为了提高初速度,设计师将飞轮的间经设计的小于发射物的只将,这样发射物再通过飞轮指示,除了会被飞轮加速外,还会因为从飞轮之间挤出而获得一个挤出的力。
柱状软弹需要进入飞轮仓一定距离,才能有效的被飞轮“抓住”并提供动力,这需要软弹身长与推杆精细配合。同时由于飞轮仓与软弹头,软弹尾与推杆头之见各有一段距离,一但软弹过短,被推杆推动的软弹进入飞轮仓的深度就会减少,造成飞轮无法有效的抓住软弹并为其提供推力,这种精妙的设计也可以看作是防止非标软弹发射而做的。
早期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飞轮仓进入软弹的一侧会设计一个对中部件,通常为对中垫与对中杆,这种设计可以有效的使得软弹从飞轮较为中间的位置通过,这既保证了发射器可以正常发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精准度。不过近些年的发射器大多取消了这种设计,MEGA、竞争者与超越系列的发射器可以认为是带有凹槽的飞轮取代了对中垫,但精英弹发射器取消了对中垫,只能认为是节约成本。

【4】飞轮凸起设计。
因为与飞轮一体成型,所以此处实际应与飞轮颜色同色,但为了能在侧视图中汇出,笔者将其填为黑色。
此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飞轮套在电机轴的长度,增加电机轴对飞轮的抓力。
由于NERF的飞轮是一个类似于饮料瓶盖子的零件,如果不设计这个凸起,那么电机轴连接飞轮的部分的长度就回过短,而此设计则可以增加这个长度,增加电机轴对飞轮的抓力,避免打滑而无法使得飞轮旋转。同时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护电机轴以及美观的作用。
【5】电机。
电机是一款电动飞轮式发射器的核心的核心零件,一般的基础改造都是从替换此零件开始。
电机是NERF圈子的称呼,圈子外一般称之为马达。
电机插进飞轮仓并插进飞轮进行固定,这三者组成飞轮组。一些改造版本的飞轮仓会通过螺丝将电机固定在其上。
电机与电路连接,通过加速扳机启动,当没有插入弹匣、没有关紧卡弹处理仓时会无法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