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军与日军对比

2018-08-19 16:10 作者:格林机铳  | 我要投稿

这次是海上力量,清军在海上有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但是参战的却只有北洋。

当时战前北洋有定远级铁甲舰两艘:定远、镇远。这俩艘是日军所忌惮的,在海战中挨来上百炮楞是没沉。俩艘装甲巡洋舰:经远、来远。三艘防护巡洋舰:济远、致远、靖远。还有两艘碰撞巡洋舰:扬威、超勇,炮艇: 镇边、镇中、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鱼雷艇: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龙、定一、定二、镇一、镇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北洋还有练习舰三艘:康济、威远、敏捷。辅助舰艇:海镜, 湄云 ,利运,操江, 犀照,飞霆,飞凫 ,超海,铁龙,飞龙,快顺,遇顺,利顺, 捷顺,宝筏, 导海, 导河 ,快马,海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机船,螺桥船, 50吨运煤船,20吨水船。

先拿清军的定远说一下,定远的排水量为7000吨左右。航速为14.5节,以萨克森级铁甲舰为原型,水线以上装甲厚度为365mm,水线以下为305mm。其武器配备为左右舷各有一座双联305mm克虏伯炮,在首尾各有一门150mm炮,四门速射炮外加上8门37mm5管机关炮。另外,还有3具14寸鱼雷发射管。镇远与其大致相同。

日军当时在海上有主要军舰:松岛、桥立、严岛、吉野、扶桑、浪速、高千穗、秋津洲、千代田、高雄、西京丸、八重山、筑紫、大岛、爱宕、摩耶、赤城、鸟海、金刚、比叡、武藏、大和、葛城、筑波、天龙、海门、天城、磐城、凤翔、小鹰、小鹰、近江丸、山城丸、相模丸等战舰。

双方排水量、武器对比:

日本联合舰队排水量共39491吨,150以上火炮34门,中口径速射炮74门,中口径炮14门,小口径速射炮151门,鱼雷管35具。平均航速18.5节。

北洋舰队排水量共35139吨,150以上火炮55门,中口径速射炮3门,中口径炮20门,小口径速射炮141门,鱼雷管44具。以前常有人说北洋比日本联合舰队吨位多,现在来看……事实上,当时北洋原本还要再聚购进军备,可问题是朝廷上那个姓翁的跟姓李的有仇,他就上书大概意思就是现在的北洋舰队就已经足够啦,不用再给他进行扩充啦。然后停了北洋的购买……

与日军舰队大量舰艇是1890年后新造相比,清军1890年以后新建的就光广丙,并且舰型混乱,速率不一,还有服役近15年的老舰,很多锅炉老化,速率只有不到7节。

北洋大量装备的克虏伯1880式210mm后膛钢套箍炮,北洋水师的“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远”舰均装备了此种口径的火炮。理论射速是1发/分。北洋最具威力的1880年305mm克虏伯钢套箍炮理论射速只有1发/3分钟 。在实战中五分钟才能打一发。

北洋理论上10分钟可发射120mm以上炮弹270发,但这是理论射速,在实战中是有出入的。

而日军大量装备的152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和120mm40倍口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理论射速达到10发/分。在实战中也可以达到6-7发/分。

导致发射速度不一样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清军用的是驾退炮日军用的是管退炮。管退炮退回来之后可以自动再向前,驾退炮退回来之后还要人力往前推。

还有一些人总认为当时清朝陆军武器不如日军,当时有些清军虽然还是使用冷兵器,平均也买了很多的新式兵器。购买了不少的毛瑟步枪。有人认为当时清军还在用排队枪毙的战术,我都想一巴掌糊死你,看个《坂上之云》,就全按上面来?上面描写的清军劫持英国船长被视为海盗行为被击沉运兵船。事实上,历史上面明明是日军他自己开的炮,日本对外界瞎鸡儿宣传的你还真信啦?而且还有说什么清军光用排队枪毙的,麻烦你翻一下那些战绩,你从哪儿看出来都是在排队枪毙?看了个日本拍的电视剧,真以为那部电视剧上演的全部都是真相?《坂上之云》这部剧里面有些地方还是没说好,比如上面清军用火炮晾衣服,来来来来来,就定远舰的主炮那距离甲板的位置,你给我晾衣服。关于军舰上晾衣服这事儿也早就被人说明了。一看这个板上之云就以为这就全是真的?《坂上之云》有些地方还是掩盖了一些事实。



清军与日军对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