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朝的奇妙吐槽【永乐】(上)

明清两朝的奇妙吐槽【永乐】(上)
当阳光从乾清宫两旁守候的大汉将军缓缓地推开朱红色的拱门时。天边的星辰还没散去,远处的,明永乐帝朱棣,在十五名手持金瓜的锦衣卫栊成了一个方阵,外层是五军营刀牌手,弓弩手共二十人。三千营中精干的骑兵们则与神机营的车队一道负责开路。
但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今日,京师街道上的行人,只有一些一些布衣,国子监的轻青衣学子们似乎指着墙上张贴的告示,帮百姓们认出这些字,有些通过了童试,取得了童生资格的布衣则在宣读那些文字,显然,他们并没有发现永乐皇帝的仪仗队。
“今日,俺朱元璋,不知怎么,就回到了这,凤阳的乡民若想喊俺重八的,也尽管喊吧,只是,俺不知,这国都为何会签到北平来?俺记着,俺让标儿去的是洛阳,西安,最远也不是小十七的大宁?咋就迁到北平来了呢?”
纪纲双手捧着告示,在永乐身边读着告示。半晌,纪纲没有听到永乐开口,稍稍向前走了几步。随后俯下身半跪着说:“皇爷,这京师也许还有些建文余孽没有清理……”
没等纪都指挥使说完,永乐便摆了摆手说:“不必,朕要亲自入宫,看何人敢冒用先帝名讳。”
随后,朱棣挎上一匹马,抽出腰间的长刀大喝道:“三千营随朕同往!”
一阵闷雷般的马蹄声落在青石路上,两旁的路人纷纷避开道路,直到马队离去,百姓们才重新聚在了一起。
“狗剩,你说,会不会是洪武老皇帝真的回来了?”一名穿灰色布衣,显得高瘦的百姓问道。
这狗剩,是定国公徐增寿家的杂役。他嘴里塞着几片板鸭肉,嘟嘟囔地说:“我怎么知道,我只听我一个远方的亲戚说,这当今圣上在登上大宝后继续沿用洪武年号,硬生生造了个洪武三十五年这个虚年,我估摸着,应是触怒了这天,所以才会招来这样的告示。”
很快,随着锦衣卫的缇骑经过,方才还有些骚动的人群瞬间噤声。待缇骑们远去后,仅有一名头戴孔明纶,袖口里揣着一张画像的青衣男人小心翼翼地将那卷画像取出,。
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他轻声地对画像上的人说:“叔祖,您看到了吗?燕王他也有今天,就在方才,他那脸上惶恐的神情。吾真是不胜快意!”男人的声音停住了,几名头戴黑色碟状铁盔,以面纱遮脸,仅有一双眼露在外面的男人,将手中的弯刀没入他的背后。
男人缓缓地转过头。嘴角渗出几缕朱砂似的红,但他的脸上却带着笑:“曹福,你这燕逆养得秃鹰,你是害怕你的永乐爷?放心,他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咳……”牡丹色的水珠在绽放在阳光下,映在月光下,除了清冷,的银光,隐约间似乎有几分金黄的光辉在其中闪烁。
最终,男人的身躯倒下了,重重砸在青石路上。掀起一阵烟尘……
另一边,朱棣跨过门槛,进入乾清宫时,突然发现乾清宫金丝梨花木桌附近的烛台都被点亮了,朱棣抬头,发现一位头戴九旌冠冕,身穿红黑滚龙袍的男人端坐在龙椅上,那双不算大的却却极为有神,原本雪白的胡须也变成了黑色,在他一旁身穿袈裟,顶上烙下了六个戒疤相貌清秀,神态祥和的正是他寻了十六载,也未曾寻到的建文帝——朱允炆。
只见祖孙两人异口同声地开口道:“老四【皇叔】别来无恙?”
话音刚落。朱棣头顶的九龙羽翼善冠。“吧嗒。”一声掉到了地上。
朱允炆一脸和煦地说:“皇叔请安心。侄儿不回来抢你的位子,只是咱爸想回来请教你几个问题,皇叔,您和咱爸关系这么好,应该不会介意的吧?”
“当然,不会。”朱棣面色镇定地说。
朱允炆拉开屏风,一名身穿红底四爪金蟒长袍,头戴澜圆皮帽,相貌继承了马氏的清秀,眼神同时具备了父母的神韵,他微笑着开口到:“四弟,大哥今天问你的还是老问题,永镇北疆,你当真,无悔吗?”
霎时间,殿内一片死寂。
突然,这里的一切都陷入了消失不见。灰发女孩脸上的神情有些失落,她双颊稍稍鼓起嘟嘟囔囔地说:“我还想看,他们吃明代御膳房的美食呢。怎么就没了呢~”
调试着新式全息投影的蓝发少年面无表情地说:“不,根据《实录》和《全典》的记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明宫有五怪,御方,御膳,言官,厂卫与两监。”
男孩摸了摸女孩的灰发,深蓝色的双眸里透着光:“好啦,天依,比起馋这些重油重盐的御膳,不如告诉阿绫她们,新式全息投影研发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刚才,明太宗骑马冲过来的时候,我看你脸色都白了。”
天依盯着这个已经比自己要高出许多的男孩大声说:“才没有,我是饿了,摩柯真是没意思。哼!”
徵羽摩柯有些好笑地望着在原两腮变成小气球的天依说:“那么,小饕餮,你的那份食物,我们只能勉为其难地吃掉了。”
闻言。天依一马当先,很快就把摩柯甩在身后,随后又在半道上停下来,一脸大义凛然的神情:“这怎么行,如果你们吃坏肚子了,研究进度耽误了,那就是我的罪过了。”
随后两人便将房门轻轻地带上,一同前往餐厅用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