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Doomer音乐?俄语后朋的颓丧美学·后苏联的虚无主义|东欧后朋|Molch

BAUMIN Doomer
引入:Molchat Doma在Doomer社群中重要性
Wojack表情包,类似熊猫人,第一个形象为Boomer(代表战后一代婴儿潮,也比喻老古董,与年轻一代脱节“OK,Boomer”)
重点:Doomer代表冷战后一代,面对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而展现出的荒谬,无意义而无所适从最终表现出忧郁,信息的过载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被迫旁观世界之荒谬,wiki百科认为其为马尔萨斯主义者,全球性问题使得悲观者认为世界末日到来的必然性,进而认为世界虚无而无意义,虽然本质上是西方原型的衍生品,但是反映的是前苏联地区的怀旧感情对“苏联解体后“自由”表象下经济政治的不稳定导致了大多数国家发展停滞,寡头政治形成”局面的不满
叔本华“生活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避免非常痛苦的方法,是不要期望非常快乐”
Molchat Doma在Doomer社群中重要原因在于其展现的悲观情感不仅是黑暗哥特的风格,还有歌词(例:“夜壶”歌词来源/ps.其专辑封面为苏联现代主义的斯洛伐克全景酒店,带代表一个从未实现的未来,提醒人们过去时候人们对未来的展望)
苏维埃电子浪潮多围绕新建工业城市与征服太空的未来主义梦想,通过沉浸在梦想中缓解资本社会现实压力
后朋克(有时被称为No Wave)属于70-80s摇滚勃兴风格交杂的产物,承载着年轻人对社会不满从外向型宣泄(朋克)到内向型的自省,远离朋克的政治内容与摇滚商业化,充满虚无主义色彩
“如果朋克希望毁掉的是世界,那么后朋克希望毁灭掉的是自己”
“后苏联时期的阴郁氛围正是RussianDoomer音乐迷人原因”
80s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是苏联怀旧声音主要启蒙&苏联摇滚黄金时期,其时苏联摇滚继承俄罗斯本土民谣传统加之以融合西方朋克与新浪潮,成为苏联变化象征
犯罪电影《ACCA》第一次将此风格从地下带到主流(KINO对公众首秀,想要变革)
后来《针》上映,同年KINO发行专辑《血液型》被解读为对苏阿战争武装冲突的看法
Victor Tsui:朝俄混血,少年时期接触滚石&披头士音乐,青年时期与帕什科夫组建Chamber No.6,77年升入艺术学校但因为玩摇滚被开除,80年在苏联第一个后朋乐队担任贝斯手,并组建早期KINO,82年列宁格勒摇滚俱乐部成立并成为摇滚中心,KINO82首登台,86-89担任锅炉工,90年末演(莫斯科卢日尼基体育场)后前往拉脱维亚并于当年8.15死于车祸,同年12月KINO其他成员将最后一首小样出版后解散,“崔墙”在后苏联时代成为当代景观标志
“到目前为止,音乐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接近时间机器的东西了...为什么Molchat Doma和KINO成为Doomer音乐代表,我想是因为其中不止是悲观,还出于其中蕴含希望的一面...伤心的快歌(即Doomer的冥想音乐),你不会为此流泪难过,你只会沉浸于回忆与思考中...当代社会与日俱增的疏离与绝望的体验并非没有价值...一个人必须自主走过生活泥潭并意识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持续的痛苦与挑战,Doomer没有意识到如何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只能封闭内心“西西弗斯意识到自己任务的荒谬性与未来的确定性,但是他在直视,反抗荒谬中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