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舰队”真的一次性吓倒了同时代的列强?

大白舰队是全球海军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事件。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北美大陆上已经立国130多年的米利坚合众国经过百年的发展和积淀,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实力强大的国家;后来认为早在1893年前后,该国的工业产值已经首次超过英国而跃居世界第一。当时虽然没有GDP的算法,但是研究认为该国的实际GDP最晚在1896到1898年期间也已经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在二十世纪初期,全球的实力和繁荣中心仍然在欧洲,具体就是在伦敦到巴黎一直到柏林的这条线上。北美实力的崛起,当时认识到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欧洲百姓甚至战略家门,对北美的印象,基本还停留在殖民早期遍地都是美洲野牛和印第安人的时代。因此对北美仍然普遍看做“乡下”。这种印象自然是让已经全面崛起的米国上层非常的不满。

米利坚是一个有野心的新兴帝国。对偏居北美一隅是相当不满意的。虽然很早就通过门罗主义暗示整个北美和南美都是他家的势力范围。但是当时全球的重心在欧洲,而全球的主要事物仍然发生在亚非欧组成的旧大陆上。新兴的米利坚崛起太晚,全球的主要殖民地早就被欧洲列强基本瓜分完毕了。虽然通过美西战争从老牌殖民国家抢到了一些殖民地,但是数量太少,自然满足不了胃口。于是米利坚直接对欧洲传统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的照会,那意思是你们的殖民利益,我也有资格分一杯羹。但实际上欧洲列强的反应寥寥。那意思是,你一个美洲放牛娃有什么资格让我们平白多分一份给你?在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海军是当时唯一能在全球和主要强国的家门口展示国力的办法。于是当时的西奥多·罗斯福总T下令,其海军由16艘战列舰为主,

组成一支庞大的舰队,从1907年12月16日至1909年2月22日的14个月间,环游全球,以展示其海军实力,早就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除了16艘战列舰,还有几十艘辅助舰船随行,全部把舰体涂成耀眼的白色,因此历史上叫做大白舰队。后来研究全球海军史的一些专家认为,大白舰队环球航行,让当时的列强包括大部分沿海国家,对米利坚这个刚刚崛起的大国有了全新的认知,等于是用非战争手段,一次性获得了全球海军强国和全球性大国的认可。因此不断有人建议:目前海军吨位实力也已经是全球第二的新兴大国,也有必要组成一支类似当年大白舰队的“新大白舰队”。比如派出2艘滑跃航母为核心,加上十几艘甚至二三十艘055和052D,也来一次环游世界,让全球对新兴大国的实力也有一次重新认识和定位。但是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如果深入地研究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大白舰队环球航行的正面收益,其实未必会比负面效应更多。

因为大白舰队远航时,其海军吨位综合实力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白舰队的航行首先受到了当时世界海军霸主英国海军的嫉妒。大白舰队的出现,并没有阻止当时英德之间空前激烈的造舰竞赛。最终几年后就爆发了日德兰大海战。直到1920年代,经过华盛顿海军条约,米利坚海军才首次取得了和英国海军相等的地位。但这是通过参加一战并且站在协约国一边,损失十几万人才获得的好处,并非大白舰队的一次环游就会有这个结果。实际上大白舰队最大的“战略收获”,是引发了当时野心勃勃的四岛旧海军的警觉。大白舰队的16艘战列舰,是旧4岛海军拼了老命也装备不起的。因此让四岛海军早早地明白:正面堆舰,是永远赢不了的;只有偷袭才是快速决胜的唯一办法。其实珍珠港事件,是酝酿了30多年才动手的。由此可见,在海军实力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前,过早追求虚名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