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荒"更可怕的是"电池荒"
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新型能源产业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在近日,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股价连连上涨,总市值一举超过1.3万亿元。热烈的资本市场表现背后,凸显出的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电池荒”问题。
不久前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为了从宁德时代顺利拿到电池,亲自在宁德时代蹲守1个星期。而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近期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客户最近催货让他快受不了。在这背后,一场“电池荒”正悄然来袭。

供不应求 各大动力电池厂商满负荷运转
为了满足车企们的需求,各大动力电池公司也开足了马力。赣锋锂业是江西省新余市的一家锂电池厂商,为特斯拉Model 3(参数丨图片)、比亚迪汉等多款新能源汽车供货。
面对电池短缺,车企们不敢怠慢,纷纷提前抱紧动力电池厂商的“大腿”。长城汽车于今年6月初与宁德时代签署了长达十年的动力电池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曾多次表露对于电池供应紧缺的担忧,直言供货商给多少,特斯拉就买多少。

6月28日晚,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特斯拉签订协议,未来4年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全球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千兆瓦时(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千兆瓦时(GWH),缺口约18%。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扩大到约40%。
据数据显示: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54.75GWh,同比累计增长217.5%;而同期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无论是量还是增幅比例,供都已经大于需。

那为什么车企还是喊着电池不够用?这说明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结构有待优化,高端电芯及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需要快速改变。
"电池荒"比"芯荒"更让车企心慌
新能源产销双双创记录,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池荒。
今年5月份,锂电池电芯制造商蔚蓝锂芯在公告中直言,目前锂电池业务保持满产状态,估计产能瓶颈将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存在;同月,宁德时代发布投资者调研纪要,也透露出产品供应紧张的问题。

"电池荒"有多严重?国内某车企相关负责人直言:相比遭遇"缺芯"危机,电池供应紧张更令人忧虑。
特斯拉马斯克在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限制首款电动卡车Semi生产能力的唯一因素是电池供应;小鹏汽车何小鹏被曝出曾为了顺利拿货,本人在宁德时代蹲守了一个星期;蔚来汽车李斌在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相比芯片,今年二季度电池供应会是最大的瓶颈";比亚迪DM-i车型产能一直跟不上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刀片电池产能不足。
动力电池企业“跑步”扩产 半年投资3500亿元
今年以来,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脚步快得有点出人意料,然而,动力电池却没有跟上来,为缓解“电池荒”,动力电池企业不敢懈怠,纷纷开启“跑步”扩产的模式。
锂产品是动力电池重要原料之一,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锂矿企业正增加产能。
除了上游企业外,动力电池企业自身也积极投资建厂,并尝试向上游延伸。
此外,亿纬锂能携手华友钴业,前往印尼开展冶炼项目;蜂巢能源则在南京溧水投建14.6千兆瓦时(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家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宣布扩大和优化产能,相关投资项目共57笔,总投资规划超3500亿元。
众企业纷纷布局 固态电池竞赛悄然打响
近日,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将在今年7月发布一款以“钠离子”命名的固态电池。早在今年一月,蔚来汽车就已率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固态电池包,预计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实现商用化。
国际巨头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快对固态电池的布局。LG化学表示将在2025年至2027年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松下计划在2025年推出一款使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大众集团宣布在2025年开始投入使用固态电池。不甘落后的宝马集团也宣布,计划在2025年前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原型车。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