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南虫记·江油·养马峡·20180903(二)·植物篇

2018-12-05 23:45 作者:刘大鸭蛋  | 我要投稿

    植物不会跑,记录起来比较容易,因此,我在养马峡记录植物的第三天收获很少,主要集中在早上和中午,下午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完全没有看到没记录过的植物。

    刚走到公路,我就看到了菊科。

白酒草 Eschenbachia japonica

    菊科植物有神奇的能力(指神奇地除去人的头发)。

    在南方是一种不太常见但仔细看总能看到的杂草,微妙地有点神似小蓬草,有时会鉴定错误。

    路边的树木很奇怪,像是杨树,又不很像。

山拐枣 Poliothyrsis sinensis

    与真正的拐枣没有关系,果序不膨大,不能吃,但花比较多,是当地重要的蜜源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有引种,引种个体可以开花结果。

    植物猎人还蛮有眼光的。

    悬钩子也是经常出现在路边的类群。

鸡爪茶 Rubus henryi

    叶形多变,图中的叶形在四川盆地比较常见。南方有些地区以其嫩叶炒干代茶,故名。

    然而,鸡爪茶不含***,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快乐。

    据说果实很好吃,但我从来没碰到过。

    景区内的旅馆老板很有情调,喜欢在门口栽草花。

红花酢浆草 Oxalis corymbosa

    观赏种类,原产南美洲。在北方只是观赏植物,但南方已逸为野生。

    但酢浆草属有很多原生种类,这些种类的天敌(比如酢浆灰蝶)能够适应进口食品。因此,本种在野外不构成优势,算是和平归化的外来物种。

    前一期提到的酒店外墙上,有人栽了几棵金银花。

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金银花的中文正名应该是忍冬。与金银忍冬不同,本种不是直立灌木,而是木质藤本。

    未开放的花晒干后,有人用来泡水,虽然我完全不相信它的药用效果,但口味还是不错的,我认为。

    每个人的口味不同,这个不能强求。

    往景区大门走的路上很空旷,植物不多,但偶尔能看到不常见的种类。

钩子木 Rostrinucula dependens

    当地不常见的唇形科灌木,体表有浓密的短毛,花序倒悬。西南地区分布很广,美国密苏里州植物园有引种。

    把这个东西当园艺观赏植物,还蛮怪的,可能是因为外地植物对他们来说长得比较奇怪吧。

    排水渠旁边还有一些喜湿植物。

野灯心草 Juncus setchuensis

    很奇特的种类,与灯心草本种很相似,但灯心草分布海拔更高。

    古人用它的髓做灯芯,故名。据说还有用茎皮编成的器具,但我从没见过。

    中医认为它是利尿剂,不知道是怎么总结出来的,很怪。

    我以为这种人口密集的地方只有一种铁线莲,然而我错了。

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直译应该是“中国铁线莲”,形态确实也是国内常见铁线莲的基本款之一。不难看出,大多数原生铁线莲尽管不难看,但本身算是比较朴素的种类。国内不太有自主育种铁线莲的激情,可能与原生种水平不高有关。

    寺庙对面的荒地上有另一种大型悬钩子的幼苗。

川莓 Rubus setchuenensis

    本种与同域分布的湖南悬钩子形态相似,但后者裂片尖头,本种钝头,此外,湖南悬钩子分布海拔更高一些。

    它的近缘种还有不少,比如寒莓之类,如果没有花,可以用体表被毛、叶形和托叶形态以及产地等特征来区分。

    之前提到的废弃旅馆,它的“绿篱”似乎是一种野生植物。

肉色土圞儿 Apios carnea

    这是一个考验屏幕分辨率的生僻字,读音是luan二声。

    旁边的叶子属于另一种植物,本种具有宽阔的羽状复叶。

    缠绕藤本,爬满了篱笆,似乎是豪虎蛾的寄主植物。

    爬上一段楼梯后,从小路可以走进旅馆的后院,后院里剩了一点观赏植物。

葱莲 Zephyranthes candida

    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原产美洲。无论是原产还是引入,石蒜科都有很多颜值拔群的种类。

    鳞茎类似某些可以食用的葱属植物,但本种有毒,建议给鳞茎做好标记。

    由于长期无人打理,后院荒草丛生。

糯米团 Gonostegia hirta

    没有毒刺的荨麻科植物,南方常见杂草,耐阴湿环境和贫瘠土壤,甚至可以在竹林边缘生长(但长势不好)。

    花序形态很有趣,故名。

    草丛里还有不少龙芽草和长柄山蚂蝗,之前记录过,这里没写。

    偶尔能看到不被种子植物覆盖的地面,长满了苔藓。

大灰藓 Hypnum plumaeforme

    很奇特的苔藓,横走茎发达,盘根错节,不容易摘下来。叶子看起来很厚,但实际上只是表面蜷曲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本质上还是只有几层细胞的薄片。

    这种结构似乎还能用来储存水分,但形成凸透镜的水滴可能在阳光直射时灼伤细胞。

    从这以后,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找到了一片长满野茼蒿的荒地,里面大多数植物都记录过了。

龙葵 Solanum nigrum

    由于这东西过于常见,我甚至完全不想记录它——到处都有的东西,有什么记录产地的必要吗?

    后来想了想,为了让数据更完整,我还是象征性地拍一拍吧。

    果实有毒,但剂量不足时毒素会在发作前被肝代谢掉。

    荒废的田垄上还有一些矮小的杂草。

拟鼠麹草 Pseudognaphalium affine
   华东一带有些地区把它当作野菜,但四川人似乎并不喜欢这种口味清淡的植物。过水,撒上刀口辣椒,再泼一勺滚油,这些本来没啥味道的野菜可能只尝得出辣味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选择白菜呢?

    话虽如此,刀口辣椒这种东西,我自己是绝对不会用的。

    快要走回旅馆的时候,我在一家杂货铺门口看到了不同的观赏植物。

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

    鸢尾科植物,本属在国内只有一种。

    本种在国内主要的用途是传统医学(迫真),虽然也用于观赏,但似乎并不是一种可以随便在市场上买到的常见观赏花卉,我怀疑店家是从山上挖下来的。

    这个还好,不是兰科,多得很,挖点就挖点吧。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

西南虫记·江油·养马峡·20180903(二)·植物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