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苏州宜童自闭症孩子的如厕能力
很多家长常常会问,我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部分进食、如厕、穿衣、梳洗等基础自理技能,那要怎样便教导孩子把所学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呢?比如收拾物件、清洁家居、到快餐店用餐、到理发店剪头发等,以此以增强儿童处理家居事宜的能力。
一.如厕技能的训练,包括哪些内容呢?
1.表达如厕需要
2.如厕的步骤和规则
3.如厕后的清洁

二.锻炼如厕技能前,需要哪些前提条件呢?
1.生理方面
具备成熟的生理系统。每天固定时间内排便,约一到两小时小便一次
2.沟通意识方面
懂得运用身体动作或声音来表示如厕需要
会用动作、手势、眼神、声音或语言向成人求助
3.认知方面
能够听从简单指令
进行活动时能安坐或持续活动五分钟及以上
能够表达出明显的排便迹象
能够感觉到自己已遗尿或大便

4.体能方面
具备基础移动能力,如走路
具备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如蹲下再站起来
双手配合运用,如双手可同时抓住物件
三.正式训练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正常儿童的参考年龄
学习如厕的进程 参考年龄
能表示已排尿或已排便 1-2岁
如厕前,能以手势或声音表达需要 1-2岁
能安坐便盆如厕 1-3岁
如厕前能自行脱下裤子 1-2岁
能站在小便池前小便 2-3岁
如厕后能洗手 2-3岁
如厕后能冲厕所 2-3岁
能分辨男女厕所符号 2-3岁
能做在成人坐厕上如厕 2-3岁
能撕下所需的卷装厕纸 3-4岁
小便后能自行用纸巾擦拭 3-4岁
排便后,能撕下并叠好所需的卷装厕纸清洁 4-5岁
四.常见问题
1.不能主动表达如厕需要
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
a. 感觉信息处理失调及认知较弱:儿童对皮肤触觉的敏感度较迟缓,及时遗便或遗尿后也没有太大反应
首次,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情况下教导幼儿干和湿的概念;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抚触按摩(利用触觉球等);孩子一旦尿湿,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换裤子的过程,加深理解干和湿的概念;同时可以多带孩子玩一些触觉游戏(手掌印画,玩沙子等等)
b表达能力不足:孤独症儿童多有语言困难,导致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
首先,加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用手势或者动作来代替;没有语言但理解能力尚可的儿童,可以利用图片表达,因此,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孩子的表达方式
c习惯问题:儿童太依赖尿片,没有动机在厕所如厕
当此问题出现时,需要安排儿童逐渐戒掉尿片或不用尿片,让儿童感受遗尿不舒服的感觉。当表达出如厕需要时,立即带去厕所,给与奖励。同时在生活中一定及时观察儿童在那些固定的时间会出现上厕所的动作或表达。

2.拒绝进入厕所或不肯坐在厕板上
a听觉信息处理失调和认知能力较弱:对声音过于敏感
首先,可以尝试让儿童佩戴音乐耳机进入厕所,并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以此减轻对于声音的抗拒;其次,可以让儿童操控厕所冲水拉杆,上完厕所之后让儿童自己冲厕所,习惯厕所发出的冲水声;再次,可以教授儿童认知厕所相关物件的功能,比如水龙头打开可以洗手,花洒打开可以洗澡等,目的是为了让儿童明白不同物件的功能并习惯其所发出的声音;最后,可以尝试进行辨别声音游戏活动(声音的大小和种类,如爆竹声,吹风机等)
b触觉信息处理失调:不喜欢臀部碰到厕板冰冷冷的感觉
首先,我们可以在厕板上铺一块布垫或者马桶坐垫,给儿童温暖的感觉。减轻厕板冰冷的感觉;其次,生活中可以进行减轻触觉敏感的活动,比如抚触或触觉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