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对合区(ZOA)与膈肌呼吸功能-自学系列
对合区(ZOA Zone Of Apposition)的定义为膈肌肋部肌纤维(垂直走向)与肋骨内侧相接触的区域;


膈肌整体可以简单的视为一个圆柱体,上方为中央腱与部分水平走向肌纤维共同构成膈肌的穹顶;
下方为垂直走向肌纤维,连接穹顶与肋骨内侧,这部分与肋骨接触形成ZOA;

ZOA是动态变化的,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对合区约占整个胸腔总表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一,在最大程度吸气时,ZOA接近于零;

正常情况下,膈肌高度在安静吸气时减少了约 1.5 ~2厘米,而膈肌的穹顶大小和形状上保持相对恒定;这意味着,呼吸动作大部分发生在ZOA位置;
膈肌促使肋骨外旋进行吸气,而非过度下沉,此过程需要适当的腹内压才能完成;
吸气时,膈肌收缩,腹壁(腹肌)通过维持适当张力促进腹腔压力增加,而不是在膈肌收缩期间使腹部向外突出,来抵消膈肌的吸气功能;
所以,一个良好的ZOA是膈肌主导呼吸功能的前提;

如何理解膈肌功能?
膈肌是最主要呼吸肌,主要有三个功能:
1、呼吸功能:主导吸气动作,膈肌向心收缩横隔下降,增加胸腔纵径、提升肋骨,增加胸腔前后径;此时胸腔膜内压下降(小于大气压)空气进入肺部;
2、姿势功能:膈肌向心收缩,挤压内脏,增加腹内压,稳定躯干;
3、括约功能:膈肌脚部纤维(腰椎附着),与下食道括约肌一起协同,限制胃部内容物反流;

这里主要围绕呼吸与姿势两个功能讲解;
膈肌的呼吸功能与姿势功能,是相互影响的;这里还有另一个影响因素:骨盆底与腹壁位置;
下面我们梳理一下这几个“关键词”内在的联系:ZOA、膈肌呼吸功能、膈肌姿势功能、腹内压、骨盆底与腹壁;
腹内压(IAP)由腹壁和内脏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隐藏在腹腔内的稳态压力;
人体进行呼吸动作时,这几个关键词会按以下顺序发挥自己的作用:
以下为重点部分,可重复阅读以便理解!
正常情况:
(前提:双侧拥有良好的ZOA、骨盆底与腹壁拥有适当张力、胸廓-骨盆对位正常)
①吸气初期,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
②腹壁与骨盆底不过度向外扩张,肋骨处于内旋位时(拥有良好的ZOA),腹内压升高,膈肌姿势功能发挥作用,维持腰椎姿势、胸廓与骨盆对位;
③膈肌中央腱受到腹内压的支撑,保持相对稳定(作为膈肌收缩的锚点,固定);
④由于中央腱相对稳定,膈肌收缩无法继续下拉中央腱,此时拉动肋骨做外旋动作,胸腔空间增加,胸膜内压下降,空气进入肺部,膈肌呼吸功能发挥作用;
⑤肋骨外旋,同样增加腹腔空间,为避免腹内压下降,腹壁肌群、骨盆底离心收缩,保持合适的肌肉张力,继续维持腹内压;
在整个呼吸周期中,①→⑤→①循环往复;
异常情况:单侧(L AIC模式)失去ZOA,此时两侧膈肌主导的功能产生差异;
(前提:右侧下肢承重,左侧失去ZOA,右侧拥有良好的ZOA、左侧髂旋前,左侧骨盆底与腹壁张力下降(不好募集)、胸廓-骨盆对位不良)
①吸气初期,膈肌收缩,横膈膜下降;
②由于两侧腹壁张力、骨盆-胸廓位置异常,左侧膈肌需要更多的下降幅度,以建立腹内压,此时左侧膈肌执行了更多姿势功能;
③右侧膈肌与“正常情况”一样,右侧腹壁张力、骨盆胸廓位置良好,在横隔小幅下降后,腹压升高;
④与“正常情况”的最大不同:
此时,右侧承重更多,右侧腹壁短而强,右侧肋骨刚性更大(被挤压),进一步膈肌收缩时,会促使左侧胸廓产生更大的扩张幅度(胸膜内压更低);
在这个呼吸过程中,右侧的腹壁维持右侧肋骨位置,使同侧(右侧)获得ZOA,而右侧ZOA在不对称的胸廓-骨盆位置时,促进左侧胸廓更好的扩张;
这也是为什么进行肺尖扩张测试时,右侧肺尖扩张更容易受限的原因。
因此,在恢复右侧胸廓扩张能力时,需要优先恢复左侧ZOA;激活左侧腹壁、恢复左侧骨盆底、引导左侧肋骨内旋等改善。

还有一种情况,是双侧(PEC 模式)失去ZOA;
此时两侧膈肌均需要充分的下降幅度,以建立腹内压;
膈肌呼吸功能下降,吸气时会激活更多的附属呼吸肌与脊柱伸展肌群,进行打开胸廓的动作,使胸腔膜内压下降,使空气进入肺部;
竖脊肌强壮、耸肩呼吸、腹壁过度外凸是典型的双侧失去ZOA的表现。

扫描添加微信,加入微信交流群。
(备注: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