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昆羽继圣:始于中国的化学是如何被西人篡改为西方源头的?

2023-09-02 16:59 作者:神女紫  | 我要投稿

原文作者:昆羽继圣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279821348661793

按西史叙事,化学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其最早的化学形式是炼金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化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二者提出了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论。


16世纪至18世纪,西方化学家通过实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开始对物质进行深入研究,试图揭示其真正的性质和本质。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有盖伦、博义、黑尔等等。


法国医生盖伦(1540-1612年)是近代化学的先驱之一,是他将炼金术中的实验技术应用于药学和医学,并成功地制造出了许多新的药物。


作为定量化学的主要创始人,英国化学家博义(1627-1691年)提出了化学元素、化学符号和原子量等许多重要的化学概念。


而英国化学家黑尔(1728-1799年)则是化学实验技术的先驱之一,他发明了瓶口分析管和瓶口漏斗等许多化学实验器具。

然而,无论是从化学(Chemy)一词的词根溯源来看,还是从白纸黑字的记载来看,这个说法都站不住脚。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马迪哈桑(S.Mahdihassan)就曾考证过“化学”一词的语源,认为它来源于中国炼金术的重要制液——“金液”一词。对于阿拉伯的炼金术来源,西方一直宣称是来自于希腊炼金术,但却也无法掩盖另一大来源:中国炼金术。这是得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公认的事实,有许多文献史料的相关记载散落于各国,无法抹除。而中国炼金术大约是在唐朝沿着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的,当时中国与阿拉伯有海上丝绸之路相连,起点在福建泉州。金液在福建方言中读音是Kim-ya,阿拉伯人在翻译中国炼金术时,在此译音前加上一个定冠词,便构成了当地的“炼金术”(Alchemy)一词。炼金术西传时,欧洲人又去掉了阿拉伯定冠词,将炼金术变成了“化学”。所以,拉丁语的“化学”Chemia来自于中国炼金术“金液”的福建方言读音Kim-ya。

因此,Alchemy = chem (金)+ y (液) = chem (仙) + y (药)

南宋东海青元真人、清河老人、郭罔凤合著的《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度人上品妙经注)》中就记载了“迁化学人,炼度之所也”,如下所示:“三十二天各有丞相,乃天中宰协侍宸,主录勒籍之司也。南昌即丹天世界朱陵火府,迁化学人,炼度之所也。”

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年),准格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略哈密,康熙调兵遣将对其进行反击。二度被废的太子胤礽觉得此时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迫切希望以此机会戴罪立功,东山再起,便用明矾水写了一封隐形信件给普奇公爵,请其在康熙面前美言几句,推荐自己为征讨的大将军。注意,这封信必须要涂上小苏打,生成氢氧化铝成为白色固体,方能看到这种字迹。但是,康熙猜透了废太子的把戏,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由此可见,彼时这父子二人皆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



除此之外,康熙、雍正时期的颜色釉,其实也都是化学的艺术。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温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



由此可见,远在传教士尚未抵达中国前,中国从炼金术中诞生的化学知识就已经累积到了一定高度。鸦片战争后才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并没有首创“化学”一词,墨海图书馆的编辑王韬等人只是选择了华夏历史上原本就有的“化学”一词来作为西方新诞生的学科名称。



正因为如此,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于1883年所撰《西学考略》“西国相师之道”部分记载:



“教化由东到西。”



“……五大洲唯雅细亚(亚洲)开化最早。……中国之古术必因之以西传,厥后至秦汉之世,希腊及犹太之化传之罗马,复由罗马递传至欧洲,诸国至西国取法中华,其可恃而有据者试为缕指而臚(lú,陈述)陈之。一为修炼丹药各术,西人因而推出化学之理以广其用。”



这段记载不但说明文明的传播路径是由东向西,由中国这个文明中心向世界各地传播,更举例指出西方化学的源头是中国的炼丹术,即炼金术。



昆羽继圣:始于中国的化学是如何被西人篡改为西方源头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