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能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你家会所吗?

2021-07-15 11:59 作者:西安有房  | 我要投稿

「会所困境」



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会所?

 

——功能齐全,最起码要有图书室、健身房、咖啡 bar、餐厅,还有片源齐全的电影院,还有托育所;最好能有商场那种热闹的氛围,但是只有业主能进,不想让外面的人进进出出,会乱。

 

如果开发商稍微认真一点,这些都能满足,在交付的时候同时交给你一个美轮美奂的会所。但是交付以后,会所是由物业来管理的,哪怕物业也很用心,几年以后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 因为物业的专长是服务而不是开店,所以会所肯定不如商场有活力。就拿一杯咖啡来说,物业能提供的就是一杯正常的咖啡,但商场里是自带品牌气质的、不断根据市场口味调整的咖啡菜单。

 

● 如果会所只服务业主,就算是一个有几千户业主的大盘,它的经营所得大概率也是无法维持运营成本的。最后要么关门,会所变成物业用房;要么降级,什么餐厅咖啡厅,都变成小卖部。

 

● 就算开发商愿意不断补贴,但是,靠补贴活下来的会所,你想想,能怎么个好法嘛。

 

难道会所就注定只能是售楼部里一个美妙的样板间吗?济南万科做了一个尝试:让会所一直葆有最开始的美妙光景,甚至生长出各种可能性。

 


 「小区里-门禁外」


为什么大部分的会所都经营不下去?这里面存在三组天然的矛盾,在业主和会所之间:

 

● 封闭/开放:业主天然希望会所只为内部服务,但是维持会所运营天然要求更多的人流量;

● 开发商补贴/市场化生存:物业来管理会所,就意味着依赖开发商的补贴;但一个空间的活力,来自市场化的经营;

● 死水/活水:业主和会所都没有错,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就是死水和活水这么大。

 

济南万科做的,就是基于「会所活化」的一系列尝试,在万科·翡翠公园。其中最核心的一步,就是「把会所打开,向城市开放」。

 

——等等,这不是违背了我对会所的要求吗?会所是我们小区的一部分,作为业主我不希望所有人都能随意进出我家啊。

 

翻译一下这句话,其实「希望封闭经营」的根源,是担心开放之后会影响小区的私密性。会所的品质不会因为人来得多了就下降,就像一家高级餐馆不会因为食客多而变成街边的安徽料理。所以,「封闭」是相较于「隐私感被破坏」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济南万科·翡翠公园的会所,是通过空间安排来解决混乱问题的。

 

翡翠公园的会所,放在「小区里-门禁外」。首先,从平面上来看,会所处在翡翠公园和城市相贴的地方,而不是藏在小区深处;然后,把大堂让渡给城市,业主可以刷开门禁进入小区,城市消费者通过大堂一端的电梯或者旋转楼梯下到负一层,进入会所。

 

▲ 济南万科·翡翠公园会所示意图

 

这样一来,去会所消费就不存在「外来人员进入小区」的问题。对城市消费者来说,这跟去别的商场一样都是消费;对业主来说,不仅保留了私密性,而且还有一种自豪感:这是我家的会所,欢迎你来给我们贡献活力和消费。

 


 市场化生存带来高级烟火气


通过空间安排解决了「封闭/开放」的矛盾,还要解决「开发商补贴/市场化生存」这对矛盾。

 

经营会所,开发商的第一动力当然不是赚钱,而是为业主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务,所以他们的底线是:能有就行。但是我们不仅想要有图书室、咖啡厅、健身房这些基本的功能空间,而且想要图书室有阅读氛围,咖啡厅有休闲氛围,健身房有挥洒汗水的氛围。说白了:我们想要有烟火气。商家的市场化生存才能产生烟火气。

 

济南万科的做法是,在万科·翡翠公园里面打造一个「Mini Mall」,用商业街的思维来运营会所。

 

开发团队先是要对整个会所空间的功能做定义。这里做健身房、游泳池,有大幅落地窗的房间做私宴厅,这几个房间串联起来可以满足托育班的需求,这条走廊装上射灯可以办个快闪美术展,这个拐角可以放一个小型电影院,那个半开放的角落适合放一个剧场……

 

「商场」的基本功能落定之后,开发团队还要去「招商」,每个会所的功能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门店,有独立的财务、管理制度,市场化生存。

 

● 翡学堂:签约「HOHO HOUSE」儿童托育中心。


「HOHO HOUSE」是一家加拿大育儿理念的托育中心,创始人是一位济南姑娘,出身教育世家。目前在济南有两家店,万科·翡翠公园的门店是他们的旗舰店。

● 翡御私宴厅:签约三零食品养殖基地。

三零食品养殖基地拥有自己的牧场、农场和农田,主打「三零」(零激素、零抗生素、零农药残留)的食物原材料。

● 翡乐健身会:签约美国健身品牌「MATRIX」。


MATRIX 是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和万豪、四季、凯悦等五星级酒店健身房的首选健身器械品牌。

● 翡咖啡:签约象阅咖啡。

提供新书速递、图书阅览、简餐等服务,同时不定期举办艺术课堂。

● 翡剧场:签约拉威尔室内乐团创作基地、齐鲁书画家协会创作基地、荣宝京行艺术馆创作基地等,同时引进济南樊登读书会、吴晓波济南读书会等。

● 翡影音:赛事预约、观影预约。


济南万科·翡翠公园的第一次交付时间,是在 2020 年 6 月。而在这之前,「HOHO HOUSE」已经试运营了半年多的时间,咖啡书吧已经正式运营了两个月左右。

 

在交付之前就开始营业,这对传统的封闭型会所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业主都还没有入住,就意味着开发团队必须持续单方面维持经营。但是对于万科·翡翠公园的会所来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本来就是向城市开放的,业主流量只是我日常流量的一部分。

 

反过来,经过开发团队权衡选择的商家,自带爆款流量,在销售期间就为济南万科·翡翠公园吸引了一波会员。准业主去参观实体示范区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空间,而是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健身房里有人在上团课,书房咖啡吧里有名人讲座,这个时间点「HOHO HOUSE」里的孩子们正准备去午睡……


▲济南万科·翡翠公园会所举办的室内马拉松活动


这样的场景是很动人的,比任何销售话术都有说服力。所以,会所部分开业之后销售明显上涨,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交付之后,万科·翡翠公园的会所仍然会像销售时看到的一样继续运营下去——会所不该是一个营销道具,不该是你去参观样板间时候的那种临时的展示空间,而应该是和你生活深度绑定的活力空间。

 

我们把这样的会所,叫做「Open Mark」,开放的活力打卡地。「Open Mark」的核心是「Open」,向城市开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运营手段,使之成为整个片区——如果足够优秀甚至整座城市——的「Mark」,打卡地。

 

 

会所新物种的底层代码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济南万科的开发团队、销售团队和引进的商家三者之间,围绕着「Open Mark」这个新物种,也各自发展出新的身份。

 

开发团队从项目销售前,走向项目交付后。打个比方:私宴厅的商家是选本地菜好呢还是日料?要不搞一个米其林餐厅,听上去就很吸引人吧?最后,济南万科·翡翠公园的开发团队敲定了一家主营精致家常菜的商家——因为做选择的出发点,首先应该是交付以后业主的日常生活。

 

现在的翡御私宴厅长期定满。有些是商务宴请:请合作伙伴在自己家楼下吃饭,这种尺度感是非常微妙的。有些是家庭聚餐:有个老爷子,前一天聚餐觉得炒鸡蛋特别合口味,第二天推着婴儿车下楼溜达的时候,顺便又打包一份带回家。有些是团队活动聚餐:在旁边的剧场里表演完,刚好中午在旁边的翡御吃一顿。

 

▲济南万科·翡翠公园的西餐私宴厅,窗外是下沉式中央水景


商家从独立经营,隐约萌生出「会所共生」的意识。开发团队会主导整个「Open Mark」项目小组的沟通,每次活动都以整个「Open Mark」为主体来策划,参与沟通的各个商家,也逐渐培养出「我们整个会所需要整体行动」的观念。

 

像翡乐健身会的主理人,在带他的健身会员参观完健身房,还会带去后面的私宴厅、书吧、HOHO HOUSE,顺带着都介绍一遍。等到第二个、第三个「Open Mark」,或许能有更成熟的共生制度,把这种意识落地为全员行动。

 

销售人员从单纯销售一套房子,转变为以「Open Mark」为基础,销售「未来生活场景」。与其说是济南万科·翡翠公园的销售,不如说是济南万科·Open Mark 的销售。

 

这样的能力,是将来更多「Open Mark」得以快速复制的底层代码。

 


活力打卡地

 

总结一下,「Open Mark」这样的会所新物种,它发生在济南,而不是在上海、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

 

● 核心是把会所打开,向城市开放;

● 通过空间设计,把会所放在「小区里-门禁外」,既能保证会所盈利所需的客流量,也能保证业主的私密性不被破坏;

● 用商业街的思维来经营会所,每个空间都交给独立的商家来经营,商家市场化生存;市场化的经营,同时给小区带来高级烟火气。


总结得简单一些,判断一个住宅区会所好坏的其中一个标准:你能不能在大众点评上搜到它。要求再高一些:能搜到你家会所,而且还有好评。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象阅咖啡」,可以看到很多来自城市消费者的评论


在「Open Mark」发生的美好场景,还会有更多。济南万科·翡翠公园有位业主,早上把孩子送到 HOHO HOUSE 托管之后,就到隔壁的象阅书房咖啡吧备考。书房为了鼓励这位妈妈,每天为她提供无限续杯和中午的简餐服务。考证成功之后,她特地去书房分享了这个好消息。

 

这样的联结,不是济南万科团队策划出来的,他们搭好一个场景,这些联结自己就会生长出来。



文|刘德科





你能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你家会所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