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猜了,这才是互联网写作最关键技巧!
“你有没有觉得,现在公众号文字水平都太差了?”有个朋友如此问我。
“为什么这么觉得?”我反问。
“因为我感觉文章都不讲究修辞、文字的运用也非常平庸……”
“那是因为,现在互联网文字规则不同以往了。”
是的,我也关注了不同领域的头部公众号,发现大多数公众号行文其实都非常简单。
在接触互联网写作之前,我也曾迷惑——
文章不应该具备优美词汇、动人的情感以及丰富的修辞吗?为什么这些头部公众号文章,都如此平平无奇?
而当我成为一名文案工作者,逐渐发现:互联网最大的写作技巧,就是口语化!
没错,是口语化!与优美无关!
因为大多数人在阅读推文等内容时,追求的是短、平、快。能够快速获取相关资讯、理解某种看法、了解相关技能。
一篇互联网文案,要让读者阅读内容时,像坐滑梯一样顺滑地,从头读到尾。
而不是磕磕巴巴阅读,费尽心思地思考,才能明白文章所要传达的内容。
举个例子,这是一篇介绍最近疫情的推文。有以下两种开头——
①截止9月15日,莆田确诊人数已达92人,其中新增本土有33人。
为了更好控制疫情,各地医生前往驰援,甚至还有医学生紧急支援。
疫情虽难,但中国同心,共同抗疫!
②经9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检测,却仍然无法检测出潜在患者。
而这个“超长待机”病毒,更是借学校之手,不断扩散、蔓延。
短短5天,莆田确诊人数已达92人!
①开头简洁、直入,第一句便交代了疫情现状,更引出了抗疫主题。而②开头,介绍了相关背景情况,才点明状况。
①开头看似平平无常,却以平铺直述的文字,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疫情发展态势。是介绍新闻事件时,常用的表达方式。
我们需要牢记,口语化表达,绝不等同于废话表达。
相反,合格的口语化表达,需要满足句式简短、文字简洁两大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文章需要经过反复修改。
1、简短
简短的语段,能够让读者更轻松阅读文字。
每一段控制在5句话以内,每句话也需要控制字数,还可以运用标点符号,让语句便于阅读。
比如,有这样一段话: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如同静止的流水一般,几乎无法察觉流动迹象,于是每天都在急切地等待长大。长大之后才发现时间如同湍急的流水,行色匆匆,还没回过神一年又飞速地流逝了。
这句话运用了两个比喻句,将时间比作流水,并采用对比,突出时间看法的改变。修辞虽多,但读起来,难免有繁琐冗长之感。
可以稍加修改:
时间是一条长河。幼时总觉得停滞不前,急切盼望长大;长大才发现,水流如此湍急,一年飞逝无踪影。
将长句化为短句,阅读起来更富节奏感,也更为顺畅。
2、简洁
而在口语化写作过程中,最大忌讳便是废话连篇。 正如最近流行的“废话语录”:回想起昨天,仿佛在昨天;这个西红柿有一股番茄味…… 在休闲娱乐时,阅读这种废话语录,让人会心一笑。
但输出内容时,我们却要清楚,读者是抱着什么目的来阅读文章。
如果是为了轻松娱乐,那么偶尔玩一下时下热门段子,确实能够愉悦读者。
但,如果读者是为了获取资讯或者学习技能,让你一定要让文章具备相应价值。
为了更好传递价值,首先需要确保文字简洁性。毕竟废话连篇的文章,不仅无法正确传达自身看法,更是极大消耗了读者耐心。 而想要写出简洁的文案,你一定离不开反复修改!
3、反复修改
一篇好的文案,绝不是灵感迸发一挥而就,而是需要不断修改、精炼语言。 如果你能从构思到写作,在两小时内完成一篇1000字文章。那么,接下来必不可少的,就是再花费两小时进行修改。
文案写作就是如此,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好与更好。
而唯有强大的驱动力,才能激励自己不断优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