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8%读研,32%进入世界前50学科,拔尖计划2.0再升级!

2023-07-21 11:44 作者:没来由的喜欢哈哈  | 我要投稿

目前各省本科批志愿填报基本都已经完成,每一年的志愿填报总难免有部分考生存在遗憾,不是没冲上目标院校,就是没被理想的专业给录取。可是实际上,高考志愿填报也并非就完全是一锤子买卖。上大学之后还是有不少机会可以让咱们去弥补之前的遗憾,尤其是对于越好的学校来说,这种选择可能越多。今天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个已经存在了十多年的可以让学生进行二次选择的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拔尖计划渊源

2009年,为了回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教育部门选择清华、北大、浙大、复旦、南大等19所大学(后增加了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5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力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同志介绍:截至2021年初,拔尖计划已累计培养学生1万余名,已毕业的6647名学生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科深造,逐步呈现出成为未来科学领军人才的潜质。

拔尖计划2.0

2018年,教育部会同科技部等六部门在前期十年探索的基础上启动实施拔尖计划2.0,坚持“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总体思路,拟在基础理科、基础文科、基础医科领域建设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为把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目标要求:

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

重点举措:

(一)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

(二)注重大师引领。深入实施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三)创新学习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的空间,开展研究性教学。

(四)提升综合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五)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

(六)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七)科学选才鉴才。选才与鉴才结合,真正发现和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学生。

三大亮点

一、拓围增量提质创新

拓围:实施范围从纯理拓展到大理、大文、大医;

增量,用10年左右时间培养数万名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提质:推动质量变轨,培养能在无人区探索、领跑的领军人才;

创新:创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

二、聚焦选、培、评三个环节

选:通过入校后二次选拔、高考“强基计划”、高中“英才计划”等渠道选鉴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志愿、有志趣的拔尖学生,让异“才”纷呈、脱颖而出。

培:探索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

评:坚持长周期、过程性、科学性评价,完善学生自我评价和导师、学校、社会、行业评价等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

三、做好分类探索

根据基础理科、医科、文科的育人特点,探索“一校一策、一基地一策”的多元模式,同时注重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融通和整合“

案例介绍

以2022年南京大学拔尖计划——化学选拔方案 为例:

一、新生报名

大一新生(通过强基计划、外语类保送生、高水平运动队、提前批次等招生类型被我校录取的学生,以及录取至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不可报名)需在8月20-22日规定时间内在系统内报名参加二次选拔。

二、选拔考试方案

1. 材料初审:若报名人数超过40人,则由学院选派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报名者的学科竞赛(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情况进行打分,均分前40进入复试,若报名人数少于40人则直接进入复试。

2. 复试(线上面试):根据高考省排名将学生分四组进行复试,3分钟介绍个人特点和发展规划,7分钟回答提问。主要考查对化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创新能力。面试测评要素分为学科背景(15分)、知识图(15分)、学习能力(15分)、思辨能力(15分)、发展潜力(15分)、表达能力(10分)、个人规划(5分)、心理素质(10分),合计100分。
3. 录取标准:按复试成绩每组前5名入选,总人数不超过20人,复试低于60分的不得录取。


本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及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98%读研,32%进入世界前50学科,拔尖计划2.0再升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