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优势,GPA劣势,6个offer,学姐的申请总结!

个人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GPA:很低,不能说
T108 G326
两段实习
一段暑期交流
比赛和项目经历、课外活动若干
录取:
HKU BA,
HKU Master of Finance in Financial Technology Program,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Business Analytics,
Warwick BA,
BU Master of Science in Mathematical Finance & Financial Technology program,
JHU BARM
WL:U of Toronto MMF
先讲讲大家关心的时间线规划问题。
我的时间线规划如下:
大一:学习+社团活动+语言
大二:学习+课外实践+暑校
大三:学习+实习+背景提升
大四:申请
项目和比赛在大二、大三穿插进行。接下来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讲讲。
01关于语言
我从大一就有出国的想法了,语言从很早就开始准备。但没想到的是,语言方面意外地顺利,在严重拖延症+断断续续地学习模式下,我在大一暑期就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这就导致我后来不得不面临成绩过期、以至于不得不在繁忙的大三下、大四上重新再考。这里给学弟学妹提一个建议:语言不要开始的太早,不要开始的太早,切记切记。
02关于学习
绩点很重要,大一大二是关键时期,一定学习第一,不要佛。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在大二转了专业,因此课程的学习顺序比较混乱,加上大二一年心态上有点崩,没有好好研究选课,这直接导致我的绩点无可挽回地掉下去了,使得GPA变成我申请中的一项劣势。因此,在这里提醒各位同学,一定好好学习,尤其专业课,不要试图用选修课拉绩点!!!
03关于社团
大一多半是打杂,真正享受“社团红利”是在大二及以后。因此,最好大二作为核心成员留一到两个社团,这样将来需要用到leadership experience的时候都会很方便。我在大二时为了让自己专心于学业,几乎没有在任何社团留任,每每想到这里都十分地后悔。除此之外,社团活动也是结识师兄师姐、结交朋友的好机会,一定要珍惜。
04关于交换
我因为转专业的原因,课程有太多要重复修的,因此没能在学期中交换,这是我本科期间的一大憾事。建议可能的话,最好交换一学期或者一学年,大二大三均可。此外,注意和学院教务沟通选课事宜,这非常非常地重要。我就是因为没有在选课前跟教务沟通到位,导致课程转换有问题,想象一下申请季还要跟教务沟通交换课程转换的问题,你一定不会想体会这种感受。
05关于科研和实习
我的科研背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导致我难以申到好的统计、DS项目的原因所在。因此,建议尽早开始规划科研,大一就可以加入老师的项目组了,大二也可以,但最好不要太晚。因为越到后面越会发现,事情越来越多,精力越来越分散,几乎没有可能摘出专门的时间和精力沉浸在一个项目里。哪怕开始只是打杂,也要好好地打杂,少抱怨多干活,要相信,没有时间是会白白浪费的,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当初的自己。
对于实习,我的建议是不用开始太早,因为大一大二几乎干不了什么有技术含量的活。另外,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实习做了什么很重要,其重要程度远大于公司的title。我的两段实习都是在大三暑期做的,虽然赶的很紧,但所幸两段实习都做了专业相关的事情,这称得上是我在申请中的一大优势了吧。
06关于课外活动
对于申请商科的同学来说,课外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的意义在于提升申请者的综合背景,在行为面试中聊到时,能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发展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和工作的机器。就我的情况而言,在大二大三穿插着参加了国赛、美赛、大小创等活动,为我的行为面试提供了不少素材。
07关于量化背景
量化背景强,对于申金工、金数、BA等专业来说,都是强有力的优势,甚至在将来的实习和工作中都能派上用场。因此,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努力提升自己的量化背景百利而无一害,Kaggle等数据挖掘比赛都是可以的。
08关于选校选专业
如果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自然最好不过。如果暂时还没有找到,那么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认真学习,认真干活,认真感受,认真体会。可以听从别人的建议,但最重要的是问问自己的心。我对于专业的选择可谓一波三折,从开始的人云亦云,到渐渐清晰自己的方向。尽管直到申请季我依然没有敲定某一个方向,以至于多专业申请搞的自己身心俱疲,但至少弄清楚自己大致的方向和喜好。否则,在文书和interview里面昧着良心阐述自己有多么热爱一个自己明明无感的专业,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选校方面,学校的综排、专排、师资力量、职业发展、课程设置、地理位置等要素可以综合考虑。至于各要素的重要程度如何排序,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因此在这里不做更为具体的建议。
09我与世毕盟
最后,讲讲我和世毕盟的故事吧。我从大一开始就经常参加世毕盟的讲座,大二签约,签得不算早,因此很遗憾没有享受到太多申请季开始前的服务。在这里主要讲讲申请季开始后和世毕盟之间的故事吧。我自己很清楚,我是一个很难搞的人。对细节重视到近乎强迫症的地步,容易想得太多,偶尔还思维跳脱,着实非常难搞,加上在申请初期没有坚定申请方向,后期有过不少的反复,不仅自己劳心劳身,还给别人添了很多麻烦。非常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和mentor贯穿申请全程的陪伴和事无巨细的帮助,包括但不限于选校、文书、面试等。想特别夸夸世毕盟的mock interview,feedback report非常专业,为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帮助我拿到了很多的offer。
写在最后:GPA非常非常重要,GPA低在很多情况下是无法弥补的短板,所以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在可以改变的时候要努力刷高GPA;在改变不了的时候,也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你的身上一定也有其他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在经过充分的展示后,也是完全可以得到认可的。因此,话不多说,加油吧,相信你也可以在申请季收获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