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的一点思考

2021-01-30 10:07 作者:桃浪之二  | 我要投稿

也许人生就是一场苦役,只有当人们背负起各自的罪责,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死屋手记

    前些天上课,总算看完了陀思的《死屋手记》,然后就陷入了关于自由与惩处的思考。

  《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


  这是对于我的思想的又一个不小的震撼,罪犯,罪人,这些被正常社会抛弃的人,在陀思的笔下充满了真正的人的模样,(就算是一个杀死了6个人的疯狂杀人魔鬼,他的身上都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人性),而人类社会因为什么凭什么可以定他们的罪,难道人真的拥有这种权利,可以惩处这些人?诚然,是因为他们偷窃了,杀人了,走私了,但是又为什么,难道他的本性就是如此,就是充满了罪恶的吗?的确,有极少数的人是有这样的邪恶嗜好,但大多数人,因为社会的压榨与抛弃,他们被迫做了一个罪人。陀思用尽他能够拥有的力量,去探寻那些罪犯的内心世界。有时候真的是很奇怪,我们总是凭借着第一印象或者说是别人的介绍,便对一些事情轻率的做出结论,而很难去理解这些人或事情的内心和本质。比如,作为一个学生,家长就很难能够理解学生所面临的考试的巨大压力,而是一味地去强制孩子们取得真正的好成绩,成绩和分数就是构成孩子和家长鸿沟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少的爱在其中消失,多少的恨在之中滋长。死屋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跟《卡拉马佐夫兄弟》都让我落泪,但那些可悲莫易名状。而《死屋手记》则让我明白不自由的可悲。

  我读那满室的囚徒,犹如在读同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何尝不在接受一个别人设定好的要去追求的人生,每天承受训斥侮辱,然后接受安排,变成废物。


人生犹如牢狱,孤独和苦楚都要承受,但阅读他人,与人相处是有趣的。陀思的悲凉让我哭泣颤抖,也给我安慰。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罪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渴望自由,然后就是想要让自己有事情可以做,就像陀思所说的一般,如果犯人们没有补鞋,缝补衣服,镀金,木工等等的劳动可以做,他就会感到缺少目的,缺少一种对于剩下苦役生活的莫名其妙的惶恐,他们难以打发掉这些多余但是又是珍贵的

时间。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但是这种种的自私似乎都是产生于监狱这样对于生活无可奈何的妥协。他们总是在想着如何能够喝道酒,似乎只有在喝醉酒的梦中他们才能够触摸那像地平线森林的自由。活着是多么的痛苦,所以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乐子来取悦自己,不如说来证明自己还存在。巴克卢申组织的戏剧表演,各种贩卖私酒的贩子,苏希洛夫恭恭敬敬地伺候主人公,彼得洛夫反复地问着这些严肃的历史问题,A公爵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近少校,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和炫耀自己等等,这些罪犯中有的人形还没有被磨灭干净,他们会在一些很小或者微不足道的事情上展现出一种奇奇怪怪的关心,但是大部分的时间他们对于其他的狱友持的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因为在监狱这种奇怪的社会机构中,你被剥夺了作为自由人的权利,这种权利的剥夺会使多少的人发疯啊,而这种疯狂会延伸为一种不可预知的行为(而且就算是去问那些犯罪的人,他们为什么会犯下这些罪,他们自己恐怕都说不明白,也就是说人性的变化真的是难以捉摸)。


  比如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为了推迟他的最后执刑的时间,他会干下一桩更大的案子,目的真的太过于简单和单纯,不过是要躲过这一段时间。悲哀,人性在这里被扭曲掉了,我都有一种感受,这样的犯人,他们如果真的服完了苦役,他们真的会改变吗?会真正地变成社会想要他们变成的样子吗?他们为什么不再去冒冒险,去重操旧业,这是他们在这几十年的监狱生活中唯一会的,这,是多么大的悲哀,看到现在罪犯出狱后根本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就如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图书管理员,最后他适应不了商场的工作,在以前的监狱里,他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但是在这个放大了的社会,他一无是处。


  而又给我留下印象的是,主人公来到医院的生活,脏乱的睡衣(上面可能还残存着别人的脏东西),难吃的伙食,神经质的室友,但是也不能如此说,正是这些室友给了他新的对于死亡的看法,那个结核病人死后,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去尊重死者,对于这些犯人来说,死者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模样。来到医院的人,可能是受到棍棒击打的犯人,有疯子,有假装生病的人,这些人为了获得可能在他们心目中的好生活,才来到了医院。医院成为了一个避难所。


  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特敢于打乱一切的语言依旧让我看的头疼,不过在《死屋手记》中的这种语言上的“拖沓”也给了我精读的乐趣。

  死屋手记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比如,他在死屋手记里会写到有犯人在监狱里会喝醉。但是他不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喝醉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我读完全文才会知道,酒是用牛肠子经过了好多手才带进监狱里来的,而且每次经手都会兑水并且加价,所以监狱里的酒是天价低度酒,要想喝醉需要一副惊人的胃口和一笔惊人的巨额财富……

  这就是《死屋手记》下的生活,他们离我们是那么的远,但是又是如此近,我们似乎也是在死屋中活着的人,只不过是更大的监狱,谁有权利给我们定罪?我们的自由又在哪里呢。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的一点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