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与生活》读书笔记(第三章 生活中的“七大困境”)
[英]兰·费雪 著 林俊宏 译
除了之前的“囚徒困境”,这里还有另外六大困境。
(1)公地悲剧
这实际上可以被看作多人版的“囚徒困境”,公地悲剧中的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遵守公共秩序,只拿走自己应得的那一部分;但是他们也有另一种选择,就是作弊,拿走更多的利益,这最终就可能导致公地悲剧的发生。
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和团体中的他人当作合作关系,他们就会选择第一个选项;如果他将这个定义为竞争关系,那么就会选择第二个选项。
(2)搭便车
搭便车问题其实有点类似公地悲剧,都是多人的囚徒困境。我们的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公共资源,或者他人的可以顺便利用的资源。当少数人去搭便车利用这些资源时,可以在自己本身不付出的情况下无损群体地获得利益,但是当搭便车的人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使得群体负担加重。最后超出一定限度,公共资源会因为群体无法承担重负,损耗殆尽。
对于搭便车问题的解决由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使搭便车的风险和代价都越来越高。另一种是改变奖励结构,使得搭便车者根本无法收益甚至亏损,从根本上消除搭便车问题。
(3)懦夫博弈
什么是懦夫博弈?在生活中,有那么一种情况,就是“先动的就输了“,这其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两个人面对一个唯一的利益,谁先退让,就会失去利益,而都不退让,则会僵持而毫无意义。
在面对日常情况下的懦夫博弈,笑很多时候可以缓解尴尬,比如请对方先让路的同时附带一个微笑。
懦夫博弈的一种应对策略是“鹰鸽博弈”,前者代表争夺到底,而后者是虚张声势,实际情况中,要将两者结合使用,而之间的使用比例,可以根据面临风险的程度来确定,风险大多用“鸽”,风险小则多用“鹰”。
当我们进行博弈时,给出的威胁十分重要,它必须可信,这就需要我们在博弈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沟通。比如我们可以用“限制自身选项”的方法来表达我们的决心,比如破釜沉舟(这也可以用于激励自己)。此外,沟通还可以用于结束博弈(双方做出妥协),沟通对于协调十分重要,而有时候找到沟通渠道是十分困难的。
(4)志愿者困境
志愿者困境可以当作多人版的懦夫博弈,一群人中,需要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人去做出牺牲,从而使得所有人获益,但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那么所有人都会蒙受损失。
在面对上述问题时,我们只能猜测他人会怎么做,当实际情况中存在多个两个纳什均衡,如果有一个纳什均衡使得人们意识到这对他们都有利,而这个均衡就被称为“谢林点”。谢林点的描述是,每个人在面对他人期待自己怎么回应他们的期待时心中产生的期待,(诺贝尔奖得主原话,用通俗的话讲:当我们在一个选择中,旁人暗示希望我们选择A,他在期待我们对此做出的反应和选择,而我们在心中也在期待着我们做出选择后,对面的反应。)这就很像,当两个人面对面走在一条小路上,只能一人通过,当我们暗示自己会向右靠,用眼神暗示对方向左靠,这时候,对方读懂了我们的暗示,这就是一个“谢林点”。除了上述通过暗示或者线索达到的谢林点,有时候,谢林点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点,比如两个人约见时,一个著名的地标建筑可能就是那个约见地点。
除了通过线索和暗示使得志愿者困境得到解决,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要假设他人是理性的,做最坏的打算,避免发生危险。
(5)两性战争
其实这个并没有到达战争的地步,其描述的是这么一个场景,比如男朋友希望和女朋友一起去看球赛,而女朋友则希望和男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选择?倘若分开各看各的,则双方并不开心。
一种解决办法是列出每个选项的而受益损失,再做决定,这有点类似于成本收益分析,但这还是有一些不合适。另一种方法是用类似抛硬币的方法去决定,这类似于双方选择了一个随机策略,由不具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来决定。
(6)猎鹿问题
猎鹿问题是指,一群人相约在一个森林猎鹿,需要每一个人守好岗位才可能将鹿捕获,但是,当一只野兔在一个人面前蹿过,该如何选择?是接受这个诱惑,得到一小部分利益,还是承担风险,和团体一起捕猎,寻求更大的利益。
趋向于小风险,看似是一个理性的抉择,符合博弈论的理论,但是该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让一群人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这个目标,去坚持合作立场,抵御诱惑,这就是下一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