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儿童心理门诊号“秒光”,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仅4岁

2023-07-10 12:26 作者:蒙佩尔兰--益生菌  | 我要投稿

歌手李玟患有抑郁症多年,在7月5日因自杀而离世,年仅48岁。

李玟的微博始终保持最新一条动态,她说:“……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痛苦,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我们就是勇敢的战士。”

这位一向展现出“阳光、自信、生动、快乐”形象的天后,以如此方式离开舞台,不禁让人感慨万分,或许也能够推动抑郁症治疗的进一步进展。

患有“微笑抑郁症”的患者更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有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有一种倾向在别人面前假装积极乐观,这种现象被称为“微笑抑郁症”。

胡永东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心理科的主任。他向《财经·大健康》透露,这类抑郁症患者之所以伪装乐观,是因为他们不想被身边的人发现;或者是为了减轻亲人的担忧;或者是为了避免被他人批评。然而,尽管表面乐观,他们内心依然感到情绪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生活也没有希望。

然而,这种勉强的乐观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的自我心理调整方式,常常使得患有“微笑抑郁症”的患者更加难以被发现,就医也更加晚,从而延误了治疗。

胡永东建议,我们应该接受自己的情绪,当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等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

据香港媒体报道,警方在李玟的个人物品中发现了13颗抗抑郁药。然而,根据李玟姐姐的陈述,李玟的病情最近发展迅速恶化。

胡永东强调,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自杀风险,关键是要在患者和家属尚未出现严重问题之前加强教育,以便在关键时刻选择求助于外部。

目前,除了正在陆续研发新药来帮助控制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还有一种用来降低自杀风险的方式,那就是电休克疗法。

这种传统的物理疗法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短时间的全身麻醉,利用安全电流进行刺激治疗。电流经过患者的大脑,引起大脑组织某些部分异常电流的“放电”状态,从而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

虽然电休克治疗自诞生以来备受争议,但对于严重难治的抑郁症患者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有时候,甚至是必须采取的治疗方法。

在胡永东负责的病例中,如果进行两三次电休克疗法,患者自杀的风险将显著降低。

对于那些已经有严重自杀风险,例如有过轻生行为的患者,应该立即前往急诊科,通过使用镇静剂或其他方法来缓解情况。不过,这种紧急治疗通常只在专门的精神病医院进行。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改良电休克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明确指出,在精神障碍病人的药物治疗无效、效果不佳或无法忍受药物的副作用时,可以考虑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于存在威胁生命的精神症状的患者,尤其是重度抑郁发作伴有自杀行为的情况,应该首选MECT作为治疗方式。

胡永东经常感到遗憾的是,许多病人在病情恶化的早期没有及时去医院调整他们的用药方案,只有在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选择就医,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仍有一部分患者没有严格遵循医嘱,无法完成完整的药物治疗周期,只要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并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复诊,这增加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

自杀的念头是疾病症状之一,不是真实的想法。因此,在出现自杀念头时,我们不应该沉浸其中,而是应该及时与家人和医生寻求帮助。胡永东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够避免走到这样的边缘。”

当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并且药物失效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李玟自杀事件再次凸显出一个问题,就是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更容易被抑郁症所困扰。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这是一本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和抑郁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68%,约为男性的两倍。尤其在产后和更年期阶段,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

抑郁症患者的疲倦、精力不足和记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对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女性患者中,体重增加、恶心、手颤和便秘等副作用也成为阻碍她们接受心理治疗的问题。

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曾向《财经·大健康》透露,每晚要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入睡,早上七点多就会醒来。即使成功入睡,也时常会做恶梦并惊醒。

最糟糕的情况是,有一段时间我整天整夜都无法入眠,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个月。我整个人都处在一种无法言表的状态下,闭着眼睛却能听到外界每一个细微的动静,所有声响都非常清晰。

这位女性患者在确诊为严重抑郁症之后,持续坚持服用药物,尤其是氟西汀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她的抑郁情绪有所改善。然而,医生开给她的安眠药并没有有效治疗她的失眠症。

在永无止境的疲倦中,她感受到了“疲劳”这个唯一存在于生活中的感触。她想,或许死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获得安宁的睡眠。于是她陷入了严重的自杀念头。

根据以上的蓝皮书所示,治疗抑郁症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约有72%的患者存在着复发的情况。而服药方面的缺乏依从性则是导致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一名抑郁症患者连续服药两年,每次感受到一点好转,比如发现自己日常不再有那么多困扰的想法,起床也不再感到那么沉重劳累,便自行决定停止药物治疗。

他对药物的抗拒情绪很强烈。“直到上初中,感冒发烧时要依赖着父母的哄骗才能吃下药。”每天都要服用抗抑郁药物,坚持下去十分困难,何况这些药物还会引起嗜睡和无力的感觉。

当药物治疗无效时,MECT疗法可能成为这些患有重症抑郁症的患者的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即便是MECT疗法,也只有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适用。“据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所说,至少还有30%-40%的抑郁症患者属于难治性,即经过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机制的抗抑郁药物进行足够时间和剂量的治疗,仍然没有效果。”这表明我们对于某些抑郁症患者的致病机制还没有充分了解,需要进一步研究。

年仅4岁的患者是最小的抑郁症患者。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张晓鸣表示,儿童心理门诊号源非常紧张,常常在几秒钟内被抢光。该医院的病房床位编制是20张,但目前已经收治了24至25名儿童患者,还有十多个孩子在外面等待床位。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数量就在不断上升。2019年,回龙观医院儿童病房曾经同时收治了最多31名患者。

根据上述蓝皮书的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6670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发现18岁以下的患者占抑郁症总人数的30%。其中,在校学生占抑郁症患者的50%。

根据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抑郁障碍病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就诊于该病区的年龄小于15岁的人次为3148位,到2021年增长至10613位,增长了两倍以上。

“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情绪低落的?”在青少年情绪障碍诊室里,张晓鸣询问眼前这位小患者,他才10岁。

母亲急忙接话道:“他是因为看了春节档上映的《深海》,看完之后就提到感到抑郁了。”《深海》是一部关注青少年抑郁问题的奇幻动画片,于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

张晓鸣再次将目光投向孩子,“是因为看完电影而感到抑郁吗?”

孩子回答说:“不是的,我两年前就开始感到抑郁了。当时我只有8岁,看完电影后才找到机会告诉妈妈。”

张晓鸣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她参与这样的对话了。她在儿童心理科病房工作,该病房自2013年成立以来,主要接待的是14岁到18岁的患者。但现在,大约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非常常见了。据业内医生透露,接待过抑郁症最小患者的年龄只有4岁。张晓鸣告诉我们这一消息。

在观察中,张晓鸣发现,有70%的病房患者是外地来的。许多儿童患者在出现自伤、自杀或不能上学等情况前,家长并未注意到。

在临床实践中,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可能出于好奇、模仿等原因。但如果这种行为反复多次出现,就说明学生已经患有心理疾病。

然而,张晓鸣指出,“在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上确实很少有可供选择的,很多时候只能依赖医生的经验。”他解释说,国际上已批准使用的精神疾病药物主要适用于成年人,而国内可供使用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医生有时会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儿童用药剂量进行治疗,否则将没有可用的药物可供使用。

拥有丰富用药经验的医生非常稀缺。根据《柳叶刀》2019年的一项报告,中国只有不到500名专业的儿童精神科医生。大部分优秀的儿童精神科医生都集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顶尖医院。

“至今为止,儿童抑郁症的心理治疗仍然缺乏系统、完善的方式。”一位专注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医生在接受《财经·大健康》采访时表示,“在许多医院中,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正确使用药物已经算不错了。”

目前,在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体系中,改善康复环境,也就是改变父母的态度仍然是一个难题。国际上已经有建立和学校的联结,并让老师参与治疗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和学习。


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当孩子处于成长的阶段时,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心。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避免遭遇心理问题。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愿望并不总是能够实现。因此,为了让孩子远离悲伤和抑郁,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外,父母更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日常补充蒙佩尔兰·益生菌,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方式。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为了让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及教导他们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有时候,一些抑郁症状很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孩子们不一定会向家人透露他们的情绪。因此,父母需要细心、耐心、通情达理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去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扰。帮助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提供可靠的情感支持和安全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益生菌,则是一种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健康的微生物群落,有利于增强肠道免疫力和维护身体的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改善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事实上,肠道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实。科研人员发现,肠道菌群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日常补充蒙佩尔兰·益生菌,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并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保障。


益生菌可以提供肠道健康支持,通过消化和吸收食物的方式,帮助身体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监督和改善孩子的饮食习惯,确保孩子的身体可以正常地消化和吸收营养,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缺乏维生素、无法充分地吸收营养物质的状态下,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孩子的饮食中,添加益生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益生菌可以协助身体和肠道维持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平衡,提供肠道免疫支持,维护身体健康。此外,益生菌还可以改善肠道功能,减少身体和心理健康上的不适感。因此,父母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并确保孩子能够正常地消化和吸收。

最后,父母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而日常补充蒙佩尔兰·益生菌,则是另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有助于维护身体和心理健康平衡。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日常保健,可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远离悲伤和抑郁。



儿童心理门诊号“秒光”,最小的抑郁症患者仅4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