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厨子的江湖异闻录

天子遣女嫁于于阗,行至阳关暂为休息,是夜,狂风卷地,黄沙蔽日,七日不绝。终以人迹尽灭,唯余天地寥寥。
一
石小亭上一次被追杀还是在十年前。
那时他初入江湖,年少出道,意气风发。
当时,西域魔教风声正旺,为祸江湖。
截道东西通商之途,烧杀抢夺,甚者行妖魔之术,蛊惑人心,为武林正道所不容。
故中原武林正道结盟,以铲除魔教为旨,向西发起浩荡之战。
这样的事,石小亭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成名的机会。
年少成名一直是石小亭的梦想。
经过周密计划,队伍分两支西进,一支北上出玉门,一直南下至阳关。
石小亭被分到了南下的队伍里,其中不乏赫赫有名之辈。
讨伐之战还算基本顺利,石小亭也凭着自己不错的功夫,一路打进魔教的核心所在。
但他却越发觉得哪里怪怪的。
这一路行来,他所看到的与他之前所了解到魔教有诸多不符。
而此刻那些江湖正道人士们正以血溅衣襟为乐,将从魔教搜出的西域奇珍抱个满怀。
看到那一幕,石小亭脑子突然一白,我特么这是干什么来了。
刀剑相击,嘶喊凄厉。
眼前的这群人大抵是杀红了眼。
人疯起来,不分黑白,倒都是不可理喻的。
一切突然都变得陌生起来。
石小亭突然看到一柄长剑直冲角落而去,角落里有个小女孩,他也是在这一刻才看到她。
大概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坐在当地,眼里噙着泪花,小手里抓着吃的。
估计是被吓坏了,哭都没了声。
石小亭想也未想,直冲过去,截下迎面逼来的那一剑,一手抄起小女孩,从人群中奔了出去。
石小亭不知道脚底奔了多久,直到刀剑相击的声音彻底消失于耳,头顶是火辣的烈日,足下是滚烫的黄沙。
这不是石小亭之前所想象的结果。
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当他终于有片刻喘息,仔细瞧过小女孩时,他知道他不会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悔。
后悔也没用。
小女孩正睁着一双大眼睛看着石小亭。
泪痕凝结在她红扑扑的脸蛋上,上面还粘着沙子。
石小亭突然觉得自己当初想要名震江湖的梦想是无比的可笑。
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是出了名。
自那一战后,石小亭这个名字传遍了江湖。
江湖皆传,石小亭勾结魔教,暗救魔教孽种,私侵魔教珍宝,劣迹如此,实为中原武林之大不耻,人人得而诛之。
石小亭听闻只有苦笑,去他妈的江湖,呸。
二
人生总是充满惊喜。
就比如现在,在石小亭决心改行回城郊老家创业的时候,再一次碰到了麻烦。
这要从一刻钟前说起。
现在的石小亭已不是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人。
那一战也让他意识到江湖似乎是不适合自己的。
石小亭虽不是那种死磕到底的人,但也是不认栽的。
于是每天早上告诫自己,这锅我不背。
之后他还是花了不少时间自证了清白。
在江湖一阵唏嘘之后,人们很快淡忘了此事。
江湖中事,最终不过成为人们饭后的谈资,或话本里吸引孩子们的故事。
之后,石小亭便开始潜心研究起造饭之术,这一点不得不说他是有天赋的。
他曾让长安城里最有资格趾高气扬的厨子败阵认输。
明明可以靠厨艺,偏偏要去走江湖,江湖中不少侠士都替石小亭可惜过。
确实挺可惜的,虽然他的功夫也并不差。
于是,就在一刻钟之前,石小亭刚刚告别江湖,走在回家创业的路上。
长安城繁华,长街繁复,汇集各类人群。
石小亭作为前江湖人的敏感丝毫未有削弱。
他此时感到了杀意。
接着,石小亭很快便发现了她。
逃跑的脚步跟闲逛的脚步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一个姑娘步履慌张得在躲着什么。
她在明,杀机在暗。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上一次这么一群人围杀一个小姑娘还是在十年前。
石小亭根本来不及考虑,出于本能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带她闪进近处的一个巷子里。
长安城虽大,道路交通,石小亭却熟得很。
“两句话”,石小亭压低声音,“我跟他们不是一伙的;这么多人围你一个姑娘,总是古怪,给我一个合理解释,我带你甩开他们。”
姑娘揣着腰喘了半天才直起身子对上石小亭的目光,瞬间竟是呆了住,一双眼睛瞪得老大:“你——”
目前的形势是等不了姑娘解释了,石小亭眉峰一紧,“走!”
说话的档口,他从包袱里抽出一把长柄大勺,愣是以此为剑挡下几番围杀。
他刚刚取回前些日子在匠人那定制的炊具,那柄大勺便是其中一个。
石小亭带着那姑娘终是暂时躲过了围追堵截。
一路上他已经骂了自己八百遍。
石小亭,臭毛病,还管闲事,这可是最后一次了。
三
终于有了喘气的功夫。
要不是耽误了这会儿,石小亭说不定已经到了城郊。
“你的剑呢?”姑娘问。
“我一个厨子哪来的剑”。石小亭回答,心里却是十万个你怎么知道我之前确实用剑。
姑娘走到石小亭面前,指着自己的鼻子:“我,阿荼雅,你还记不记得?”
石小亭这才径直对上她的目光,之前他总觉得直盯着姑娘家瞧不太礼貌。
瞧了半天,他只瞧出来这姑娘不是中原人。
这年头长安城友好开放,城里有着各色人种。
所以石小亭一点不奇怪。
只有阿荼雅这个名字,他似乎是听过的。
石小亭摸着下巴,瞧着她那颇有西域风情的面容。
“噢——你就是那个那个那个——”
“对,那个魔女。”
“啊哈哈哈,长大了啊,认不出来啦。”石小亭摸着头苦笑。
十年前阿荼雅只有五六岁的样子,十年足够女孩子的样貌发生极大的变化。
当时石小亭带着她一路奔回长安,将她安置好后,便踏上了被追伐的路。
初出茅庐、资历平平却撑到了最后,且偏偏又在最后关头携魔教孤女脱走,石小亭无异成了顶锅的最佳人选。
此刻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偏偏又碰见了阿荼雅。
石小亭只能感叹,或许长安城到底还是不够大。
一个见证了他江湖历程开始与结束的姑娘。
或许真是魔女也说不定。
四
石小亭在城郊盘下了一个小店。
他开张前的第一顿饭,竟是做给阿荼雅吃的。
石小亭看着她吃了个精光。
阿荼雅抹了抹嘴,一脸满足:“我本还想问你为什么退隐江湖。菜做得太好吃了。”
石小亭笑了笑。
“倒是你,怎么会招惹了那些人。”石小亭问她。
石小亭没有告诉她,那些围截她的人行事作风很像一个组织的做派。
而这个组织为首的,正是十年前带头把勾结魔教的污名扣在石小亭头上的“大侠”徐正。
十年已过,风头珍宝尽收,徐正最后还得全身而退。
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又现行踪,再次盯上了她。
石小亭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阿荼雅摆了摆手:“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石小亭瞪了她一眼:“傻子。”
阿荼雅并不生气:“对了,你知道么,当今公主要嫁去于阗,听说备了特别丰厚的嫁妆。”
石小亭:“人家是公主,这有什么奇怪。”
“你要是没什么正事做,就留我店里给我打下手。姑娘家走什么江湖。”
“不,我还要做件大事。做成之后,我再考虑。”
“傻子。”
五
公主将嫁于于阗,所备嫁妆,尽置中原珍奇。
却就在不久前丢了一件。
一颗金海棠花种。
据说可以长出金色的海棠花。
一时天子震怒,朝廷上下惶惶。
兹事关系邦交之谊,确是半点差池也容不得的。
这天一早,阿荼雅发觉自己丢了件东西,怎么都找不到。
石小亭靠在门口,看了她半晌。
“是在找这个么?”石小亭手里有个盒子,里面躺着一颗种子。
金海棠花种。
阿荼雅没吱声,表情却已经承认。
“本事不小,敢在天子眼皮底下偷东西。”石小亭笑了笑。
“还我。”阿荼雅伸手。
“你告诉我,这是不是跟你要做的大事有关。”石小亭突然严肃了起来。
“还我。”
“说了便还你。”
“说了便做不成了。”阿荼雅冲过去伸手要夺。
却哪里是石小亭的对手。
阿荼雅委屈得蹲在地上差点哭出来。
她低着头,不看石小亭,声音带着哭腔:“笨蛋啊。”
石小亭突然就怕了,他未曾怕过什么,就怕女孩哭。
他赶紧也蹲下来,摇了摇阿荼雅的肩膀,小心翼翼地问:“那我猜一猜可好?”
阿荼雅并不答话。
石小亭自顾说着,他知道阿荼雅听得见。
“可是因为徐正?”
自十年前那一战后,徐正甩完锅也消失了踪迹,后来竟也是改了行,入朝为了官,一路做到天子脚下。
“虽说嫁妆丢了一件,事关重大,却也并不能轻易令徐正被治罪。他能做到鸿胪寺卿,可见就极有手腕。而且他在江湖还养着人手,围追你的那些便是。所以——”
“若他叛国通敌呢?”阿荼雅抬起了头。
“本该随公主往于阗的金海棠花种,如果在另一国出现,该当作何解释?”她接着说。
石小亭突然明白了什么,脸上浮现出一种奇妙的表情。
阿荼雅这是要将花种丢失,交好异国的罪名陷于徐正,让他也尝尝顶锅的滋味。
她竟能想出这样的法子。
石小亭摇头:“这样做太危险。”
阿荼雅开口:“危险也要做。”
“为什么?”石小亭瞧着她。
“不为什么。”阿荼雅别过头去。
“傻子。”
六
阿荼雅到底还是没有做她计划的那件大事。
她被石小亭留在城郊看店。
“想法很好,但你不适合去做,还是给我打下手更适合你。你就留在此处,我去。”
这是石小亭临行前如水一般平淡的交代,却不容丝毫的拒绝。
自他走后,没有任何人来找过阿荼雅的麻烦。
好像江湖真的消失了一样。
她知道石小亭正在为她摆平一切。
江湖也永远都在。
打下手也得有主厨在才有意义啊,笨蛋。
公主终于要嫁人了,阿荼雅没有等到石小亭回来。
她自作主张把店盘了出去,她确信石小亭也一定不会怪她。
盘店的钱作为路上的盘缠。
她听说公主此行远嫁,要经过阳关。
她想看一看中原最高级别的送亲队伍是什么样的。
七
公主的送亲队伍行至阳关突遇风沙,七天七夜不绝,风沙退后,却是人迹尽灭,一切尽埋沙底,仿佛从未有人来过。
长安城坊间皆传,此事或因魔女作祟。
魔女震怒,故唤风沙卷地。
魔女因何震怒,人们却不得而知了。
八
许多年后,有人发现,长安城郊,石小亭曾经所盘店面的那处所在,生着一颗海棠树。
所开花朵,花瓣淡而透明,在阳光下,像极了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