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文具店》丨被平凡的日常温暖与治愈
很早以前就在书店看到过这本书,装帧和封面都蛮不错,推荐语也让人感觉温暖。但当时某杂货铺着实让我EMMM了,所以几乎是PTSD地内心拒绝了。
新年的时候回老家逛书店,居然又再次和它打了照面——我看书的时候还是蛮讲缘分的,所以决定还是看一下。
嗯,感觉有点像是之前写过剧评的《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CV5026196),是本值得一看的小暖书。
线索一:“代笔”
名为鸠子的“我”,是被外婆养大的孩子。
开着一家老旧文具店的“上代”是职业的代笔人,“上代”离世后,我回到家乡,接过了开店和代笔的业务。
书里故事的重要组成之一,就是“我”的代笔工作。
悼亡信、笔友的交往信件、道贺的信、绝交信、不想打扰对方却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安好的信……前来委托代笔的客人们的小故事串联起书里的时光,而“我”面对不同信件时,选择不同的纸笔工具、采用不同的字体乃至信件的包装邮寄方式,对我来说就像是冷知识小科普,非常有意思——被种草了不少文具囧,可是我字好丑……
值得一提的是,书里真的用不同的字迹和页面放出了“鸠子”写成的信件,内容契合故事和客人需求,带着不同的风格,蛮好玩的。
线索二:我和“上代”
在描述客人们故事的同时,“我”的故事也一点点展开。
心怀爱意却只懂得以严厉教导来表达爱的外婆,自小忍受的孩子终于走上叛逆的路,再回归乡里。
随着时光流逝,“我”慢慢发现代笔世家的真相,慢慢理解外婆对待自己的真心,慢慢回忆起那些曾经被爱的记忆,直到终于和过去和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字”。
我觉得这一部分,是这本书真正会打动人心的版块。
带了点因果轮回的意思,充满了亲族间的爱。
线索三:“我”的乡邻友人
我对于群像写得好的作品都会天然带一些好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行吧hhh。
这本书的群像要说写得好100%是没问题,但和其他的群像又有点不一样——它让重要角色都鲜明亮眼跃然纸上的同时,又带了很多日本作品常见的,克制感。
展露在我们面前的,只是“我”能看到能知道的事,对于他者的内心,明明是在心理描写上很有优势的小说媒介上,也没有做任何合理的揣测——但尽管只是看到了这些人的一部分、一方面,他们却依然生动得像是,安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
在“鸠子”看不到的地方,芭芭拉夫人有众多宠爱她的男朋友,胖蒂和男爵喜结连理,QP妹妹的爸爸爱上了自己……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却合情合理。
个人很喜欢这种感觉——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让这样的角色们诞生吧。
线索四:镰仓的风土人情
山茶文具店是开在镰仓的小店。
山茶文具店的故事,也沿着镰仓一年四季的风光、习俗、美食、四季的变化而娓娓道来。
看书的时候,跟着鸠子的脚步,仿佛走进了一个个供应美食的小店,仿佛参与了一个个异国的节庆,看到了那里熙熙攘攘的海滩,也走进了一间间庙宇——是很舒适的让心旅行的感觉。
看这种类型的书的时候,觉得开拓眼界之余,总是会有点遗憾,从出生之后换了很多居住地,对于每一个“家”所在的城市却都不算熟悉。
想要更加了解自己的居所和家乡啊。

摘录丨拾遗
1.不论字写得再好,若心意无法传达给对方,就失去了意义。
2.太阳已经沉落。夜晚恣意现身在我们面前。小孩子在海边放烟火嬉戏,就像在喂食“刚出生的夜晚”这种动物。
3.借钱给别人的时候,必须当作送给对方。如果没有这种心理准备,千万不要借钱给别人。
4.写字的行为就像生理现象,无论自己多想写出漂亮的字,无法如愿时就是无法如愿。即使痛苦得满地打滚,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文字就是这样的怪物。
5.夜色仿佛把额头和鼻子贴在山茶文具店的玻璃门上偷看我。漆黑的夜色中,我的脸庞宛如上弦月映照在玻璃门上。
6.带着一丝暖意的风就像透明的输送带,只带来美好的事物。
7.只要有缘分的人互相协助、彼此扶持,即使与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关系不睦,也能获得他人的支持。
8.长大成人后,什么事最轻松?就是不需要再和不想往来的人继续来往……女人很自由,可以自己选择朋友,勉强和讨厌的对象当朋友,只会让自己更有压力,彼此都很累。我不想做这种事,因为我是大人。
9.剪断的时候,还不肯死心是不行的。如果藕断丝连,那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断得干脆,可以减少双方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