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JPOP进程之对谈!小室哲哉xMatt Aitken(80s英伦舞曲铁三角SAW成员)《视觉时代》③


书名:《VIS AGE TETSUYA KOMURO PERSONAL VISUAL BOOK》
发行人:草野昌一
出版社:Shinko Music Pub.Co.,Ltd.
发行日期:1988年12月24日第一次出版
声明:版权归原著作权持有者,此译文仅供粉丝交流,不用于营利商用,若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Disclaimer: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opyright holder, this translation is only for fans to communicate, not for commercial profit, if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to delete it, thanks.



以崭新之风、自由之思描绘现代的艺术家
小室哲哉x Matt Aitken
所在的城市,伦敦。或许在这个城市里,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也能从容自由地扩展开来。
于是在这里,从现在活跃在这个城市的众多艺术家中,哲哉试着与各领域中能作为80年代代表而留名的两位艺术进行对谈。
日期:1988年7月1日
地点:PWL office at Borough
他是与Pete Waterman、Mike Stock组成“Stock Aitken Waterman”团队而活跃着的作曲家和制作人。1957年生,30岁。84年7月,他以Hazell Dean的一首《Whatever I Do (Wherever I Go)》登上排行榜。在短短的4年里,仅在英国就创下了600万张惊人的单曲销售记录。进入88年之后更是如日中天,S.A.W.的作品在英国的排行榜上大受欢迎。87年获得英国“BPI AWARD”最佳制作人奖。
如今,受到世界瞩目的超级畅销制片人组合“Stock Aitken Waterman”。他们源源不断地将Bananarama、Rick Astley、Kylie Minogue、Mandy Smith等流行音乐明星推向世界。去他们的办公室兼录音室进行访问的那天,夹杂着细雨的潮湿空气让人稍觉凉意。
这间录音室位于伦敦东南方泰晤士河对岸的住宅区,小得让人不禁怀疑,那么厉害的流行歌曲真的是从这里诞生的吗?
打开一扇黑色的小门,走进里面,是一个英国唱片公司式的杂乱的大厅。穿着超迷你短裙,有着时尚妆容、发型的接待员笑着迎接我们来到房间中央。那里放置着一辆鲜红的跑车,旁边还有一辆运动自行车。
原来是在这种流行的氛围中诞生出那样的音乐啊,正当我们感叹不已的时候,今天的约谈对象Matt Aitken急匆匆地出现了。
白色短袖T恤配牛仔裤,风格很随意。他那张略显意外的圆脸浮现出亲切的笑容,一边说着“抱歉来晚了,我是Matt”,一边向哲哉握手。
之后我们被带到了Matt的私人房间。那里满满当当装饰着一整面墙的金唱片。边上是“Stock Aitken Waterman”三人的合照,他们被Rick和Kylie包围,脸上洋溢着笑容。
男侍应生端来装满奶茶的马克杯,采访便立刻开始。
小室「首先,请告诉我你在三人中的角色分配吧」
Matt「主要是弹奏乐器。键盘、音序器、作曲。最近不怎么参与了,之前还得负责混音的好坏。因为现在我们有非常优秀的混音工程师,所以几乎不怎么亲自做了。我主要负责的是键盘」
小室「曲子是用键盘创作的吗」
Matt「嗯,是的。钢琴和合成器,要么就是节奏模式键盘」
小室「有过古典乐的学习吗」
Matt「 学过3年左右,大概等级5左右吧」
小室「三个人当中是不是你最有音乐经验呢」
Matt「从技术上来说可能是最熟练的。Mike对曲子的构成和和弦很了解。不过说到演奏的话,我觉得我比其他两位要好」
小室「你们的作品我几乎都听,但不是用音序器,而是实际演奏的吗?」
Matt「70%是通过音序器处理的,30%是实际的演奏。不过也有全部是由演奏完成的曲子。
『Dead or Alive』用的就是音序器,如果是『JUDAS PRIEST』的话则全部用演奏完成,像这样根据曲子的不同来决定」
小室「说起制作人的话,与其说是实际弹奏乐器,不如说给人操纵计算机的印象比较强。没想到你们是实际弹奏的啊」
Matt「是吗,也许是我的演奏过于准确了?」
小室「声音会有特征的吧,铜管合成器之类的」
Matt「像Bananarama……」
小室「嗯,举个例子就是这样。那个主意是谁想出来的呢?」
Matt「这是在制作Bananarama的专辑『WOW!』的时候偶然做出来的东西。
在合声中演奏某个特定类型的声音的旋律时,铜管和Bananarama成员的声音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的声音效果。在那张专辑中经常使用,因为是蛮震撼人心的声音。虽然完全是出于偶然,但效果出奇就经常用了」
小室「现在主要使用的是采样器和合成器吗?我比较喜欢模拟声音呢」
Matt「嗯,我们也喜欢。至少平时Roland的模拟合成器是能确保这一点的」
小室「我认为你们的音乐里是有模拟合成器的声音的」
Matt「是的,并非全是采样。唯一的采样器,是Emulator II吧。偶尔也会使用Fairlight CMI。Fairlight CMI放在楼下。但是我们尽量不过度使用。使用Fairlight CMI的话,就会变得和别人的曲子很像。每首曲子听起来都像是Peter Gabriel的曲子一样」
小室「在日本,模仿你们的人非常多,然后就有了畅销热曲……。也许在哪个国家都是这样」
Matt「真的吗?我的搭档Pete (waterman)最近去了日本,他在那里听到了日语版的翻唱呢。合声的部分是英语,和我们的曲子很相似,他说『相当不错呢』」
小室「你怎么认为呢?会不会觉得这样很过分呢」
Matt「不,我并不觉得过分。因为流行音乐的世界就是这样。就像50、60年代,英国的艺术家想要创造出美国唱片那样的声音。比如Elvis Presley和摇滚唱片那样的声音。然后进入60、70年代,美国出现了Motown音乐,就又想模仿这种音乐。通过模仿来创造自己的音乐。流行音乐即是时尚。音乐也是时尚的一部分,所以英国的音乐在日本也会流行。我自己也想过要模仿富田勲。我觉得他是天才」
小室「感觉你并不是从根上就喜欢流行音乐。对你来说,创作流行音乐是『彻底的专业』,实际上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你喜欢富田先生的音乐,就会喜欢古典音乐。当然也会喜欢Motown音乐和爵士乐。但与此完全不同,专业地创造流行音乐,这样的划分不会很难吗?」
Matt「不,这很简单。在与自己的兴趣完全不同的次元,我们3人关心的正是流行音乐。所以才组建了团队。Mike (Stock)和我原本就为组合作曲,制作流行唱片,而且也有制作流行唱片的工作室。Mike大概不喜欢流行唱片以外的东西。比如,不怎么听古典音乐等其它类型的音乐。Pete喜欢流行的东西,也喜欢以前的R&B、灵魂乐、Motown乐,还有以前的流行音乐,也喜欢Richard Wagner,也听古典音乐。当然我也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不过我觉得作为一种兴趣也不错。我虽然喜欢古典音乐,但没有发挥出古典音乐的水平。不过我真的很喜欢听。特别是每周有5天都在录音棚从事流行音乐的工作,周末听更有活力的钢琴音乐,对恢复精神很有好处,还有就是去看歌剧……。你看《Aida》了吗?」
小室「在日本看了」
Matt「最近在英国演出,反响很好呢」
小室「对你来说,以流行音乐为工作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呢?」
Matt「不管怎么说,这是一项能立刻得到别人评价的工作,而且马上就能卖座。因为其他的音乐要想大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其中甚至需要几年时间。相反,古典音乐要听几百遍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好处。富田勲几年前做的东西,是想用合成器来解释古典音乐吧。虽然我不太喜欢他最近的工作……」
小室「到目前为止想要创造出流行的心情,最近大概变成了必须要创造出流行的心情吧。在这种情况下,什么才是受人欢迎的东西呢,你们是进行怎样的调查呢?」
Matt「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调查。去迪斯科或夜店,就能知道大家喜欢什么类型的唱片。这是有益的调查。DJ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唱片,大家也能很快跟上节律或节拍,啊,原来如此。
还有,Pete在广播中担任一个小时节目的DJ。不仅是排行榜上的歌曲,也会播放新曲。如果播放了一张好的唱片,就会有一些人打电话来询问,Pete很快就能知道人们对什么样的音乐感兴趣。而且他还在广播中播放我们的新作品,从听众的反应,马上就能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
要想制作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带有舞曲节奏的流行唱片,只要好好把握歌曲的构成和歌词,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
小室「你们经手制作的艺人,比如像Rick Astley、Kylie Minogue等人,制作人是从形象制作阶段就开始介入了吗?」
Matt「不,我们基本上是从创造音乐开始的,所以不会牵扯到歌手的形象部分。
比如Kylie Minogue,我觉得她的声音很有个性,很有趣,所以我想给她写首歌。首先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然后创作符合她形象的曲子。也就是说,我们创作的歌曲不会像歌手说的那样,『既然是这样的歌曲,那我就必须考虑其中的形象』。不仅是Kylie ,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小室「你认为流行音乐中形象和时尚有多重要?」
Matt「50%,你认为呢」
小室「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Matt「虽然歌手所拥有的形象非常重要,但是考虑到买唱片的人有时也会出于对歌曲本身的感觉而购买唱片。我觉得那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例如,『give you up』是Rick Astley的第一首单曲,在没有宣传视频的情况下就进入了排行榜No.2。也就是说,大家在没有看到Rick的情况下,通过唱片听到了他的声音,然后选择了他。那是一张强有力的曲子呢。Kylie Minogue也是如此。在MV播出之前,歌曲就进入了排行榜前10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歌曲是很重要的东西。也就是歌手和曲子本身。
但另一方面,形象非常重要也是事实。既然流行音乐的流行是从那个时代中诞生、成长起来的,就必须创造出基于时代的形象。
前段时间我看美国的业界杂志,上面刊登了The Moody Blues的新谱。不过他们的年龄都和我父亲差不多了。那个年纪做流行音乐,我实在无法理解。因为流行音乐需要更新鲜的形象」
小室「这么说,对于那些听我们歌的人,感觉我们就像是在为年轻人创造他们想要的东西?」
Matt「嗯嗯,挺有意思」
小室「我们在考虑大家所追求的东西的同时,多少也会加入一些自己的喜好吧。古典啊……还有以前喜欢的前卫摇滚,诸如此类的东西……。当然,最终还是会以强烈的流行的形式呈现出来」
Matt「哲哉在少年时代喜欢哪一个乐队呢?」
小室「EL&P」
Matt「其它呢?」
小室「YES之类的,我喜欢以键盘为中心的音乐」
Matt「现在几岁了?」
小室「29岁」
Matt「我30岁了,几乎和你是同龄人呢。嗯,你学键盘的时候,那种音乐确实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不过,现在听来我觉得EL&P也不是很好,以前觉得挺好的……不过,我能听出来你的乐队确实是考虑到这方面的音乐而进行创作的。
我现在想的是,如果哪天不再从事唱片制作的工作,就只凭自己的兴趣来制作唱片。不过,那只是我的兴趣,不会像我现在所做的东西那样畅销」
小室「流行音乐每隔几年总会有一次文艺复兴,你觉得今后会怎样变化呢?」
Matt「摇滚乐、灵魂乐、流行电子等时尚或许会发生改变,但我认为那只是表面上的变化罢了。好的唱片、好的歌曲最终会俘获人心,这是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适用的定论。
虽以各种形式改变着,随时代变迁着,但最终还是曲子本身的好坏说了算。我认为是这样的」



对谈结束——来自哲哉的只言片语
和见面前所想的一样,我觉得PWL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团体。这是指好的意思。听了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划分方法、研究方法等,我非常认同,总之他们制作的成果并不是什么魔术。
我觉得在这次对谈中,Matt连策略之类的部分都很诚实地告诉我了。虽然我知道PWL的那些热门歌曲是基于各种数据和理论创作出来的,但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快。他们的一些做法,我觉得和自己的做法非常接近。我认为这也适用于我们对视觉形象的思考。
他说曲子本身的好坏是最重要的,但同时也说形象和时尚对流行音乐的影响是50%,也就是一半。最近对MTV的存在持批判态度的人很多,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意见,认为视觉形象被如此重视很奇怪,但我认为不对。抱着这样的想法,我觉得新事物永远也推广不开,必须反复做各种实验性的事情来创造新媒体。
我不会一开始就否定过去的想法和传统,但如果太拘泥于这些,下一个时代就诞生不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谓PWL便是自由的思考方式吧。他们今后将往怎样的方向发展,令人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