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年战争之特别篇:大波兰人民起义
大致过程
1806年的大波兰起义是波兰人在波兰-立陶宛联邦自被俄罗斯、普鲁士以及奥地利三次瓜分以来(1772-1795年),在维尔科波尔斯卡(大波兰)对普鲁士占领军发动的军事起义。
起义是由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组织起来的,目的是帮助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军队继续向前进攻,将波兰从普鲁士占领下解放出来。而大波兰起义是华沙公国成立(1806年)和将大波兰纳入华沙公国的决定性因素。

这是波兰历史上最成功的三次起义之一,此外还有1918-1919年的大波兰起义和1919年的塞伊尼起义。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6年11月
爆发地点:大波兰
战役结局:法波联军胜利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波兰人民起义军/普鲁士王国
双方指挥:拿破仑一世、扬·东布罗夫斯基、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腓特烈·威廉三世
双方兵力:法军:不详+波军35000人/普军:不详
双方损失:不详/不详

历史背景
虽然普鲁士王国在瓜分波兰之前 已经在上西里西亚已经拥有大量波兰人口,但在波兰瓜分期间,它却是获得了更多的波兰公民。从普鲁士统治开始,波兰人就受到一系列针对他们及其文化的相关措施的约束,原来的官方语言,也就是波兰语,取而代之的却是被引入的德国。憎恨,而且鄙视波兰人的普鲁士统治者腓特烈大帝希望用传播德语和文化的德国人取代他们,普鲁士官员常常鄙视波兰人,后者经常被被描绘成“落后的斯拉夫人”。波兰贵族的土地被没收,交给了德意志贵族。长此以往,这些德意志殖民者也就这么定居了下来。
而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并且开始逐步的取得胜利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战给大波兰的波兰人民带来了恢复独立和结束普鲁士压迫统治的希望。
拿破仑希望夺取对普鲁士其它土地的控制权,于是乎派了一批使者到南普鲁士,收集有关该省的局势和波兰人的关于是否愿意欢迎法军的民心的信息。1806年9月20日,皇帝下令由普鲁士军队中的波兰逃兵组成一个新的师。由于人数过多,这时的两天后,拿破仑不得不决定又组建起第二个师。
法国大军在对于普鲁士进行的碾压使得确保普鲁士只能在大波兰维持少量的军队。除此之外,这些士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波兰国民,这个情况对于哺乳式的指挥官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比如说在11月1日到12月20日,就在这短短的时间之内仅托伦的驻军部队中就有3000名波兰士兵逃跑。
德意志人的人士气低落促成了法军在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

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的任务
为了在普鲁士人的眼皮子底下对其进行一次转移注意力的行为,拿破仑选择了曾经随自己在意大利进行过远征的的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将军,而后者之所以被选择成为这项任务的执行人,是因为他在1794年起义期间的战功在大波兰地区受到了广泛的民众的欢迎。

1806年10月5日,拿破仑给东布罗夫斯基发去了一封信,10月22日,将军在德绍会见了皇帝。也就是在这次会谈中,拿破仑正式的向东布罗夫斯基发布了前往波兹南,开始组织正规的波兰军队。的命令经过四天的准备,东布罗夫斯基将军向法国皇帝提出了组建一支拥有着四万人的波兰军队的计划。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东布罗夫斯基要求其他拿破仑麾下的部队的波兰军官前往他那里,拿破仑很快就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进一步的把的特殊要求,将约瑟夫·维比茨基指定为了未来的民政当局首脑。这群人已经听说了,在柏林的拿破仑说“[波兰人]必须获得独立”,但是当被被问及是否会建立一个波兰国家时,拿破仑回答说:“我将看看波兰人是否有资格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国家”。

起义的爆发
东布罗夫斯基在他来到之前就已经派遣使者来到了波兹南以评估局势。在1806年11月3日,东布罗夫斯基将军和维比茨基一同带着“整个地区充满的爱国精神和法国军队胜利的喜悦”的消息进入了城市,在他们身后的,还有法军的第一批部队。他们的到来使得当地迎来了波兰爱国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爆发。就在同一天,东布罗夫斯基将军就像市民发表了爱国宣言,号召波兰人和拿破仑以及法国人站在一起,同普鲁士人展开斗争。紧接着,东布罗夫斯基和维比茨基两人又一同创建了省委员会,其任务是进行行政控制,保持该地区的安宁,防止社会和经济方面发生问题或者矛盾。
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的入城仪式
东布罗夫斯基和维比茨基的这一宣言迅速的被波兰的资产阶级采纳了,但是施拉赫塔阶层却有保留意见。因此,在新成立的波兹南省地区,波兰部队主要在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地区招募人马,但是在农村,动员却进行的非常缓慢。
在卡利什省,于11月9日在这一地区发表了特别公告。卡利什和科宁形成了起义战士的大本营。11月10日,波兰的游击队在奥斯切舒夫和肯普诺附近与普鲁士军队之间爆发了交火;然后到了11月13日,起义就蔓延到了西拉兹周围地区。

波兰人在比德戈什省的战斗进行的最为艰难,作为这一地区新成立的波兰部队的指挥官,阿米尔卡尔·科辛斯基将军不得不一边与大波兰最大规模的普鲁士军队作战,而且在另外一头,他们还不得不与不愿意配合的法国军队交战,动用的部队几乎没有训练或经验。
与此同时,东布罗夫斯基将军已经开始在建立一支正规军,每十个家庭中调出一人,并于12月3日开始全民动员为正规军的辅助人员。这些正规军部队,连同一些非正规起义的游击部队,清扫了大波兰剩余的普鲁士部队。起义在其他地区蔓延,11月,战斗人员就已经控制了光明山修道院的要塞。
多亏了新委任的约瑟夫·维比茨基的努力,在1807年1月初的时候,波兰正规军就已经像拿破仑的其他军队一样组织了起来,有23000名士兵(其中20000人来自波兹南和卡利什两个省)。1806年11月27日至12月12日,法国皇帝于波兹南停留。


1807年1月1日,东布罗夫斯基抵达沃维奇附近,他从文森堤・克拉辛斯基手中接过了波兰的民族英雄,名将斯特凡·恰尔涅茨基的指挥杖。

下面为其歌词节选:
波兰没有灭亡 (Mazurek Dąbrowskiego)
第三节
Jak Czarniecki do Poznania
就像恰尔涅茨基到波兹南
Po szwedzkim zaborze,
结束瑞典人的占领
Dla ojczyzny ratowania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
Wrócim się przez morze.
我们将渡海归来
但是拿破仑在任命执政委员会的战争办公室主任时,却没有考虑到东布罗夫斯基的巨大优势和他在士兵中的声望。对东布罗夫斯基不利的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替代了他。拿破仑选择他是因为他要赢得波兰贵族的合作。东布罗夫斯基和波尼亚托夫斯基之间的巨大分歧在波兰陆军法典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体现。波尼亚托夫斯基想要保留体罚,但东布罗夫斯基强烈反对。为了避免两个人冲突,拿破仑决定波兰军队直接套用法军操典。

1月3日,法军元帅路易·亚历山大·贝尔蒂埃下令从波兹南省和卡利兹什省现有的起义军部队中,抽调人手组成两个旅。波兹南旅的指挥官是温琴蒂·阿克萨米托夫斯基将军,而卡利斯兹旅则由斯坦尼斯·瓦夫·费瑟将军指挥。之后两个步兵旅组成了一个师,统一归于东布罗夫斯基将军指挥。除了华沙的驻军之外,波兰方面还带来了300名骑兵被改编成一个独特的骑兵团,由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的儿子扬·米查·东布罗夫斯基中校指挥。他们在一月七号出发之后,最后在比得哥煦会师。

与此同时,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与普鲁士正规军作战的阿米尔卡尔·科辛斯基将军指挥的起义部队终于赢得了科罗诺沃战役,并开始向希维切进军,迫使敌人离开城镇,成功为新建立的波兰步兵师巩固了集结点。

在新战役开始之前,波兰主力部队又一次的得到了加强,并改组为三个师:东布罗夫斯基将军指挥的波兹南师、约瑟夫·扎贾泽科指挥的卡利什师和约泽夫·波尼亚托夫斯基指挥的华沙师。
卡利什师之后被派去围攻格鲁德柴兹,而华沙师和法国军队一起北上攻打但泽。这时,波兹南师的6000人依旧停留在比得哥煦附近,后来开始向格涅兹诺和特切夫挺进。这两个城镇都被占领了,但是在新进赶来的普鲁士军面前,波兰人被迫。后来,波尼亚托夫斯基命令波兹南师中的民兵部队解散,并于1807年2月作为增援部队返回了驻地。此后,只有科辛斯基将军的部队在这一地区继续作战。
重组后,波兹南师由6个步兵营、3个骑兵中队和2 000名民兵组成,统一由米哈伊尔·索科尔尼基将军指挥。2月15日,他们再次占领了特切夫,但是再次被迫撤退。8天后的2月23日,整个师进又一次的进攻该镇,该镇由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卫戍部队保卫。经过7个小时的战斗,波兰人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受伤的东布罗夫斯基却不得不暂离指挥岗位,他的儿子也受了重伤。因此,东布罗夫斯基将军也被提升为少将,并被调到了伤残部队。战斗结束后,科辛斯基将军成为新的师长。
早些时候,1807年1月,东布罗夫斯基从波兹南的部队中抽调人组织起了一只由由加钦斯基上校指挥的特遣队。这支部队先后攻克了皮瓦、瓦乌奇和维隆。1807年2月,加钦斯基的部队加入了科辛斯基将军的麾下,后来,加钦斯基又率领一些俄国士兵被派往什切齐内克附近作战。这时,索科尔尼基将军率领部队已经打下了斯武普斯克,后来又参加了对但泽的围攻,该城于5月投降。同样在5月,波兹南师,更名为第3波兰步兵师,在东布罗夫斯基将军的指挥下返回。在占领但泽之后,波兰军队继续在马祖里亚作战,包括参加了弗里德兰战役。

后续
1807年6月15日,柯尼斯堡被法军占领,随后就是《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普鲁士王国被迫承认华沙大公国的成立,从而结束了波美拉尼亚战役。然而更直接的影响是到了起义的时候,以前自以为天下无敌的普鲁士军队在和拿破仑宣战后,就被后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已,唯一忠于普鲁士政权的重要军事力量就是驻扎在波兰的普军。这些部队本来预期要去与俄国人汇合,并且继续同法国人进行交战。但是在这一次起义中,由于波兰游击队和起义军的牵制,再加上法军的配合,这已经成为了不可能,原因很简单,除了少数部队设法逃脱并加入俄国人之外,普鲁士军队已经被彻底和系统地消灭了。这么一来的话,沙皇俄国就不得不独自去面对拿破仑所指挥的法国大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