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钉子户”复读14年被退档,揭开底层群体残酷困境

2023-07-25 18:10 作者:半耳聆  | 我要投稿



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这几天,第15次高考的唐尚珺被退档的新闻,不断刷屏。

直到看到唐尚珺填报的4个志愿全部被退档,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会如此绝望地说出这句话:

“我现在都怀疑知识改变命运是不是真的?小时候都蒙了我很多了”

直到唐尚珺接受了“清华梦断”的事实,我才知道,张雪峰的话有多正确:

你敢不服从调剂吗?你敢不服从调剂吗?

1989年出生的唐尚珺,今年34岁,来自广西,他一共上了17年的高中。

为了“上清华”的梦想,他选择在高三复读了14年,因此,他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高考钉子户”。

看到他历年来的高考分数,不免让人感慨不已:

这些分数几乎每年都在增长,直到2019年,达到最高值646分,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大……

众多知名高校都曾向他伸出橄榄枝,只是那时的他只想去清华,在放弃一堆名校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并选择一而再,再而三的复读。

今年,高考分数594分的他,终于放下了执念,打算去上大学,并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可是,上天似乎在这个时刻选择和他开个玩笑:

他填报的4个志愿,全部被退档。

事实上,唐尚珺的分数,比广西的一本线高出不少。

然而,他填写的所有大学都选择了“不服从调剂”,所以他不得不被撤回。

如今,34岁的他,前途依然未知。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梦想、有毅力、有魅力的人,值得尊重和支持;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切实际、不理智、不成熟的人,需要反思和改变;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可怜、可悲、可敬的人,需要同情和帮助;

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特例、奇葩、荒诞的人,不能代表普通考生和社会现状。

我无法去评价一个人的选择,乃至他的人生,我想说的是,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认清现实,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前一段时间,一段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突破了400万,标题是:

38岁985哲学硕士:上千份简历无人问津,做道士都超龄。

事件的主人公陈涛是川大的哲学硕士,毕业后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任职。

因为想有更好的发展,他选择辞职和朋友一起创业。

但事与愿违,创业并不顺利。

更糟糕的是,创业结束后又遇到了疫情,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最艰难的时候,陈涛靠100多元硬撑着过了一周时间。

如今,38岁的他,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跑起外卖。

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外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跑。

面对未来,陈涛除了恐惧、不安,剩下的还有无尽的迷茫。


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某大V发文指点江山,俨然一副中国教育界泰斗的架势,Ta说张桂梅校长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一个考上了清华北大。

Ta说刷题、背书在天赋和热爱面前不值一提,Ta还说小镇做题家以后会越来越难……

显然,大V批评的不是教育方式,而是这2000多个女孩的原生家庭。

人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就像是一道天然的沟壑,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

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穷其一生都在路上。

今年,河北这位高考707分的农村女孩,她有体弱多病,常年需要吃药的母亲。

有被疾病折磨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有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还有一个负债累累的家庭……因此,她在学习之外,还要割草,喂猪,喂鸡,采摘棉花,放羊、照顾弟弟……

虽然肩膀很稚嫩,但她一直微笑着扛起生活的重担。

这个高考652分的湖南孩子,被北大录取。

同样,他的家境也并不好,父母常年打零工补贴家用,分数出来的那一天,他没有时间和同学亲友庆祝,而是陪着做清洁工的妈妈一起打扫卫生。

还有,河北沧州考了744分的理科状元“庞众望”,他的家里,有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亲,和一位常年瘫痪在床的母亲。


社会习惯性地赋予他们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寒门贵子。

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走到这一步,到底要奔跑多久?!

就像黄国平博士的一句话:“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所以,在批评之前,请多了解了解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对这些不能读书的女孩而言,能够借助张桂梅的肩膀,能够通过读书也许就能走出大山,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至于上不上名校或许不重要。

对于唐尚珺来说,他也并不是一个人,代表的是许许多多的像他一样的小镇青年!

作为寒门学子们,身处的圈层,周围人的眼界不足以帮他们看的更远!这才是我们这些底层孩子所面临的困境。

所以,当看了38岁的陈涛,34岁的唐尚珺,看无数个寒门贵子的故事,我才更懂了“口无遮拦”的张雪峰存在的意义。

比如,一个分数不高的男生表示自己想报哲学,张雪峰直接问:那有没有做好以后吃不上饭的准备?

家长想让孩子学医,张雪峰会提醒,“做好养孩子到30岁”的准备,因为学医前期投入大,且医院内卷严重,年轻医生收入较低。

“学英语就更没必要了,它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学任何专业都不耽误学英语。”

“金融,家里没人脉没背景没资源的,就不必去凑热闹了,否则就算学得再好,也挤不进这个金光闪闪的圈儿。”

这世界有太多隐藏的法则,贫富之间主打的就是一个认知差,张雪峰实际上做的事情就是消除信息壁垒,加速接近信息真相的进程!

所以,动了某些人奶酪的张雪峰,他病了。


《杀鹌鹑的少女》里有一段话说: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

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

什么时候选定了对象;

什么时候结婚 。

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年龄和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都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寒门学子根本没有重来的机会!

所以,“唐尚珺们”需要张雪峰,来消除信息差,降低试错成本,在理想和现实间做出平衡,因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最后,无论怎样,我想说,读书虽苦,但这是世界上最容易走的路。

这世界上,有人始于优秀,一路优秀。

也有人,以渺小启程,以闪闪发光结尾,大器晚成。

愿共勉。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


“高考钉子户”复读14年被退档,揭开底层群体残酷困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