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对西方伪史论的批判
原作者:观察者网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2171785424229403
国内兴起了一股质疑西方历史真实性的潮流,被称为西方“伪史派”。其中活跃的人士一开始主要以民间历史爱好者为主,主要阵地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影响也仅限于小圈子内部。
随着伪史论的追捧者开始公开出版著作,越来越多的专业历史学者逐渐注意到这群“业余爱好者”,甚至一些人文学者也开始为西方“伪史派”摇旗呐喊,比如浙江大学美术学院的黄教授。前段时间,这位学者做过一场学术讲座,题为“以图证史:从希腊出发追索西方虚构历史”,在网上引发不小争议。西方伪史论中的教授有经济学专业的,有物理学专业的,有美术专业的……偏偏就没有一个历史学专业或考古学专业的教授在其中!
在一篇题为“科学证明:古埃及、希腊罗马史,都是伪史”的文章中,“伪史派”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他们认为与今天相比“2000多年前尼罗河三角洲的海岸线,至少要南移10至30公里” 。众所周知,著名的罗塞塔石碑的出土地罗塞塔(今拉希德)距离现在的海岸线只有几公里,如果按照当时海岸线至少要南移10至30公里的说法,那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祭司们就是在海水之下立碑,确实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既然“伪史派”们打着科学的旗号来讨论古代埃及的地貌地形,那我们也不妨细细品评一番,看看2000多年前的海岸线到底是不是应该南移10至30公里。
该文的作者引用了陈中原教授所著的《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变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与长江三角洲的对比》一文,但该文的原文是这样的:
“据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可知, 这些泻湖的南界(也就是最大海侵范围)可继续向南延伸10-30千米不等, 横向也远较现代扩展得多。”
也就是说“伪史派”完全误解了陈中原教授的原文!

“伪史派”还用了一张改编自Butzer【1】和Tronchère【2】等学者研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形变迁图,用以证明早期三角洲不适宜古代文明的诞生。可能引用者自己并不知道,Butzer和Tronchère的文章本身就是为了证明,距今约8500-6500年前后,埃及尼罗河入海口的海平面就开始趋于稳定,三角洲发育成熟,由于三角洲地区丰富的物产,新石器文明在此地迅速发展起来。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学者对港口内由海洋钙质沙、泥沙和泥浆形成的全新世沉积物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扩张前后该地的主要泥沙沉积模式。
岩石学和放射性碳数据表明,亚历山大里亚港本身形成于两个更新世的碳酸盐砂岩沿海山脊之间,并在海侵期间被海水淹没,距今约有8000年历史,周围的沉积物以平均1—3毫米/年的速度积累,除了这种自然积累之外,人类活动也影响了亚历山大里亚港口的景观变化。
港口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距今约2400年的人类活动痕迹,核心岩芯区域发现了人工制品和石器。距今约2200到1800年前,Heptastadion得以建成,这个大型堤道连接了亚历山大港和北方的法洛斯岛。
现在地质考古调查仍在继续,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声称有希望更准确地区分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人否认托勒密时期亚历山大里亚的人类活动,换句话说,防波堤等人造结构改变了该地的沉积模式。
伪史论者只知道泥沙淤积,却不知道尼罗河入海口也存在海平面上升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里亚城部分区域被掩埋于水底的原因。水文环境的变迁十分缓慢,以十年百年为单位计量本无可厚非,但是“伪史派”却用16世纪的地图来对比8000年前的水文环境与今天的异同,并试图以此得出2000年前某遗址是否存在的结论,显然是刻舟求剑!
西方伪史论为何有这么多流量?为何能吸引几百万人呢?从他们的文章评论区,我们可以嗅到名为“民族自信”的味道。西方历史是伪造的,而中华历史是真的,那么中华文明自然是高人一等,是“唯一的文明”了。至于那些主张和他们不同的专家学者呢?便是所谓“软骨头学者”!不错,这可以说是和“非国民”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信仰伪史论的人群可以说是非常的激动,仿佛全都化身为真理的卫道士,而把“西方伪史”埋葬,便是他们唯一的使命了。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再想一想,即使作者摆出来说明了考古出处,文物测年等问题,恐怕伪史论的粉丝们也能做出“这个出处真实吗?” “测年结果是真的吗?”
大是大非面前,你需要讲科学和逻辑吗?
他们之所以反对西方,并非仅仅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在这“反对”的背后,鼓吹自己的民族自信,才是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