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伏羲女娲部落在洛阳的足迹

2022-10-31 09:54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在洛阳博物馆第一展厅有一个火种罐,这个陶制的火种罐形若亚腰筒状,小口圆唇、斜肩、束腰,圜底内凹,底部不平,腹中部偏上处有2个对称圆孔,底中心有1个圆孔,器表装饰竖绳纹,折肩处有一周指压堆纹,口径4.5厘米、底径9厘米、高11.8厘米,3个圆孔,直径2厘米。这个就是古人保存火种的器具----火种罐。这个火种罐实际上就是一个微型的煤球炉,使用方法与煤球炉类似。考古工作者讲,这是一件手制的夹砂红陶厚胎器。保存火种时,在火种器内投入红炭,红炭之上覆以黑炭,适度封闭器口后红炭在低氧状态下缓慢燃烧。获取火源时,开启器盖并借助火筒吹火,炭火较快引燃。这个火种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夹砂后陶胎具有较大的膨胀系数,可防火种器爆裂,收敛的小口,可防内盛炭火速燃;,腰部的两个小孔起通风作用,可防止火种窒灭,也降低了火灾的发生率。这个火种罐1996年建小浪底水库大坝时出土于洛阳寨根遗址。

寨根遗址距今约7000年----5000年。亿万年来,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黄河,每年都会携带着十六亿吨泥沙,滚滚向东直入大海。黄土高原长年累月的水土流失在黄河的转弯处形成了巨大的淤积和沉淀。久而久之,在黄河中游的河曲地带洛阳孟津,就有了大量的,平缓的,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土层厚,表土紧密结实,土质黏性大。我们的祖先伏羲女娲部落看到这里土地平整,有利于种植庄稼。伏羲女娲带领人们挖窑居住,就选择生活在这里。伏羲女娲教人结网捕鱼,开田种粮,过起了幸福生活。许多部落看到这里风调雨顺,阖家欢乐,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不断壮大。周边的部落闻讯后纷纷携家带口纷纷举家迁居到这里以及这里的附近。这个族群在黄河两岸不断地发展壮大。孟津到小浪底黄河沿岸有朱寨遗址、霞院遗址、寨根遗址、班沟遗址。于是就有了‘女娲造人’的传说。史记“女娲氏”,中华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洛阳孟津妯娌遗址、寨根遗址等。妯娌遗址、寨根遗址其实就是紧邻的两个村。寨根和妯娌两个村的人口加起来也不到300口。1996年,在小浪底水库蓄水前的一次抢救性发掘中发现了妯娌遗址、寨根遗址。目前,这两个遗址已经沉睡于小浪底水库之下,再也看不到他的真面目。发掘《报告》称:妯娌遗址的发掘面积3450平方米,寨根遗址的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两个遗址内出土的成品石噐以网坠居多,另有刀、铲、斧、凿、矛等。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居多。噐类计有:凿形足鼎、夹砂罐、泥质罐、带嘴罐、高领瓮、大口缸、壶、甑、盆、碗、豆、杯、器盖等。寨根遗址和妯娌遗址鼎的发现,证明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在当时不是一般的部落聚居地,鼎是王权的象征。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处于黄河夹峙的台地上,这块台地附近有一处高耸的形如桃叶状的台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实测海拔高度为481米。这就是伏羲女娲祭天的场所。王者和帝王选择或建造天坛祭天,就是因为台或坛高,离天庭最近,便于和天庭对话。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属于山区新石器遗址,这类遗址在洛阳地区属于首次发现。以妯娌遗址和寨根遗址为代表之文化与女娲生活的年代相当,女娲是母系社会后期的代表。

大洪水来临,伏羲女娲部落被迫迁离黄河南岸河曲地带的寨根遗址和妯娌遗址,来到了地势相对高一些的邙岭上的图河两岸,图河两岸沟壑纵横,河网交错,水草丰盛,土地肥沃,夏天鸟啼莺啭,杨柳依依,犹如天上银河。在图河两岸按北斗九星图形分布着卦沟村,负图村,图河村,马庄村,雷河村,郑河村,陈河村,李河村,凤凰台村等九个村庄。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辅、右弼构成。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根据上古时代人的观测,北斗七星其实是北斗九星,只不过七颗明亮的星很容易地看到,另外两颗星时隐时现很难发现。“河洛古国”挖掘中,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在F12房基的祭祀基址中,发现了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还有一副面向南的完整麋鹿骨架,它的位置刚好在北斗九星的上端。古代人以雄麋象征帝王,以“逐鹿中原”譬喻争夺王位。把北斗九星和象征权贵地位的麋鹿用做祭祀奠基,表明双槐树人已经有天命王权的概念。河洛古国,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是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图河沿地势自然形成了‘向波潭”、“白龙潭”、“黑龙潭”、“仙人洞”等仙境。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伏羲就决定定居在这里,命先民沿河挖窑而居。教人们结网捕鱼,捕捉野兽,制造农具,开田种粮,驯化野马。家马约于4500年前被人类驯化。马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可以为人们的农耕、运输、游猎、畜牧、探险、娱乐、运动等活动服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于是,飞驰在图河中‘’向波潭”、“白龙潭”、“黑龙潭”、“仙人洞”的马,被比喻成天河中的马,天上的马当然应该有一对翅膀,于是就有了龙马,龙马龙身马头。伏羲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观人文发现了天地人的内在的运动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现在大家经常见到的八卦。用阴- -代表女人和晚上, 用一代表男人和白昼;老阴代表午夜;少阳代表早上;少阴代表傍晚;老阳代表正午;用坤卦☷代表地;用艮卦☶代表山;用坎卦☵代表水;用巽卦☴代表风;用震卦☳代表雷;用离卦☲代表火;用兑卦☱代表沼泽;用乾卦☰代表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八卦,如今的八卦符号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很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八卦,是后人加了一些主观因素。需要细细鉴别。这就是伏羲驯服龙马发现八卦的传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洛阳孟津的卦沟遗址,伏图遗址。

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女娲的功绩,在现在的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图河故道上建起了第一座祭祀伏羲女娲的场所-----龙马负图寺。这里,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

伏羲女娲的后人们继续领悟伏羲女娲的智慧,参悟天地人的规律,继续创造辉煌。


伏羲女娲部落在洛阳的足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