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60】僧多粥少的公益岗位该给谁?【公务员面试-公考面试】

逐字稿:某村从乡里要来了两个公益性岗位,给固定工资,虽然数额较低,但仍有很多村民们关注。现在有三种人选:一种是易返贫人群、一种是红白理事会成员、一种上访户,你会选择哪种人?请说明理由。(2023年河南省考面试真题)
破题
这类题要把握两个原则:一个是要看清题目,做到问啥答啥,不要耍小聪明,回避题目的问法。另一个是不要被题目框住,我们答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一切都要从此出发,只要言之有物,说出自己的想法,都是可以的,没有什么标准答案。这两个点如何把握,同学们要慎思之,不要那么轻率。
纵向分层结构:直接选择某种、某几种人,然后说明理由,是简单的分层方法。但是,看到这个题,当我回到生活和工作中发现,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复杂,哪能一概而论,随意做出结论,那是粗暴不负责任的,也是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所以,我在前面加了原则标准,拓展了题目的内涵。我能这样做,既是因为我是写的逐字稿,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也是因为我是讲题,要尽量提供全面的答题内容,供同学们参考。你如何答题,自己把握下。
横向展开结构:说理由时一般都是讲道理+举例子,这里没有举例子,是因为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不需要例子支撑。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决定横向展开结构。这里要重点关注支撑点的使用方法。
模拟
目前的情况是粥少僧多,岗位只有两个,关注的群众却很多,想要让大家接受分配结果,要把握一个原则、两个标准,否则理由再充分,也只会落一地埋怨。
一个原则是:公平、公开、公正,就是不能搞暗箱操作,也不能搞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否则反而会引发新一轮的问题。两个标准:一个是能给谁,重点研究下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目的和条件,确保不论给谁不给谁,都是有依据的。另一个是该给谁,这就需要分析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看谁最需要。所谓救急不救缓,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这也是无奈之举。当然,这要求同步做好解释说明,确保其他群众无话可说。
根据以上原则和标准,我的初步打算是:一个给易返贫的群众,一个给上访群众。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给易返贫人群是现实生活需要。易返贫人群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再加上他们生活艰难,随时都有返贫可能。有个公益性岗位,收入虽然不多,但却给群众吃了定心丸,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更多时间、更大勇气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所以,他们是最需要一份工作的人群,把公益性岗位给他们是雪中送炭,正符合公益性岗位的本意。
第二,给上访群众是基层工作需要。长期上访人群极大消耗了基层资源和干部精力,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上访问题,是皆大欢喜的好事。但是,也要具体考察上访的原因,如果确实是家庭生计有问题,缺乏谋生的手段,由此引发的上访,那么不要犹豫,给他们一个岗位。甚至,还要再接再厉,替这类上访群众再解决几个工作岗位。当然,实际操作中要把握好度,不然可能弄巧成拙,引发后遗症。
第三,不给红白理事会成员是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有机会成为红白理事会成员的,一般都是村里的能人,在村里有威信、有地位,他们不缺那三瓜俩枣。给他们是锦上添花,普通群众反而会有意见,不给他们也不会影响生活,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这里要注意解释说明,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创造性解决问题。我目前提出的方案只是一般情况,实际工作远比这个复杂,要多征求群众意见,想方设法把好事办好。公益性岗位现在有两个,但不代表不能争取更多。而且,公益性岗位不是某个人的私产,情况发生变化是可以调整的,工作中要灵活把握。最后,分配方案不需要局限在现有这三类人,选择范围可以扩展,统筹解决这一问题,以此赢得群众更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