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机车科普】6G1型电力机车的原型——罗马尼亚铁路060 EA型电力机车系列(上篇)

文章作者:西瓜昌真湿基(B站和百度昵称:宁柳跨越)
阅读前之提示
交—直流电传动:指电力机车从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受流,经过变压—整流后,向直流牵引电机供给直流电。本文提及的罗马尼亚铁路060 EA型电力机车系列为交—直流电传动形式。
直—直流电传动:指电力机车从直流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受流,向直流牵引电机供给直流电。苏联铁道部VL10型、VL11型以及VL15型电力机车均为直—直流电传动形式。
瑞典通用电气公司在本文均简称“AESA”⑴,瑞典尼德奎斯特—霍尔姆公司简称“NOHAB”⑵;罗马尼亚克拉约瓦电力机车设备股份公司简称“EP”⑶;罗马尼亚铁路简称“CFR”⑷;保加利亚国家铁路简称“BDŽ”⑸;南斯拉夫铁路简称“JŽ”⑹;挪威国家铁路简称“NSB”⑺;塞尔维亚铁路简称“ŽS”⑻;马其顿铁路铁路简称“МŽ”⑼;黑山铁路简称“ŽPCG”⑽。
本文属于正经科普文章,请大家不要在评论区干些不该干的事。
由于笔者精力和能力限制,在整理资料时恐有错漏,也请诸位读者纠正指教,谢谢合作!
概述
060 EA型电力机车,EP内部称为LE 5100型,是CFR第一款电力机车。060 EA型电力机车输出功率为5100千瓦,按最高运行速度不同可分为060 EA型、060 EA1型和060 EA2型;1980年后改为40型、41型、42型。
EP除了向CFR交付060 EA型电力机车外,亦向JŽ、BDŽ以及中国铁道部出口本型电力机车。
背景
20世纪50年代,随着罗马尼亚国内经济的恢复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原有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CFR急需发展电气化铁路。
CFR网络中首先进行电气化改造的线路是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铁路,这是一条客运和货运交通量都繁忙的铁路。电气化工程于1959年开始,首个改造的路段由布拉索夫至普雷代亚尔,于1965年12月9日完成。1966年4月20日,进一步完成了由普雷代亚尔至坎皮纳段的改造。1969年2月16日,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电压采用25千伏50赫兹工频交流电。
在电气化改造的同时,CFR在布拉索夫至普雷代亚尔区间进行了试验。使用的机车有以下几种:
2台阿尔斯通公司制法国国营铁路BB 12000型电力机车;
数量不详的黑尼格斯多夫电力机车厂制东德国营铁路E251型电力机车;
2台斯柯达公司比尔森工厂制造的41E型电力机车⑾;
2台ASEA制造的瑞典国家铁路Rb型电力机车⑿。
由于当时罗马尼亚没有研制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的经验,因此不得不寻找外国合作伙伴进行研制。结果,罗马尼亚与瑞士机车和机器制造厂、勃朗—包维利公司以及苏尔寿公司签署了研制内燃机车的合作协议⒀,并与瑞典AESA签订了研制电力机车的合作协议。
CFR 060 EA型/EA1型→40型/41型
在1965年达成协议后,AESA制造了10台机车——060 EA-001号~060 EA-009号⒁机车,以及一台装有再生制动和晶闸管等实验电气设备的060 EB-001号机车。060 EB-001号机车虽然被证明是有缺陷和昂贵的维护而很少使用,但在1991年时改造为一台40型电力机车。
1966年以后出厂的060 EA型和060 EA1型电力机车均由EP制造,在1967年至1991年之间生产了一说1076台机车⒂。至19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铁路联盟建议CFR改善机车车型的定型规则,060 EA型机车更名为40型,而060 EA1型机车更名为41型。这些机车采用6轴设计,持续输出功率为5100千瓦;但在最高运行速度设定上,40型电力机车为120千米/小时,41型电力机车为160公里/小时。

CFR 060 EA2型→42型
1974年,060 EA1-122号机车(后来的41-0122-6号机车)使用200千米/小时的车轴和齿轮比设定,并编为试验性质的EA2型机车,因此机车改号为060 EA2-122号,绰号“将军“。在实验成功之后,车轴和齿轮比在1977年被转移到060 EA2-302号机车,并且060 EA2-122号很快改造为EA1型机车。至1970年代中期,由于国际铁路联盟建议罗马尼亚铁路改善机车车型的制定,060 EA2型机车更名为42型。
42-302号机车很快成为新的“将军”,两次打破了罗马尼亚铁路的速度记录——1997年在普洛耶什蒂-布拉索夫铁路的Floresti Prahova-Buda区间进行的Eurofima客车车厢测试,2007年在Faurei环形铁道上测试Astra Arad客车车厢。
近年来,42-302号机车被忽略了,原因是机车一个轴承损坏,导致速度限制在160千米/小时。

NSB El 15型

El 15型电力机车是1967年AESA在CFR 060 EA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为NSB设计、挪威Thune机械公司制造的6台电力机车,投入至Ofotbanen铁路用于运输铁矿。
1996年,NSB将6台El 15型电力机车让渡给MTAB公司,这些机车被MTAB公司编为91号~96号机车。随着IORE型电力机车的陆续上线运用,2004年,LKAB Malmtrafik公司将91号~96号机车让渡给瑞典私营铁路——Hector Rail公司。Hector Rail公司将这些机车定型为161型,编为101号~106号机车。
JŽ 461型
1971年到1980年期间,EP分两批为JŽ制造461型电力机车。第一批是1971年到1973年制造的001号~045号机车,第二批是1978年到1980年制造的101号~158号机车。在南斯拉夫,这些461型电力机车被昵称为“Rumunka”。
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前后,JŽ由各新独立国家的铁路公司继承。其中ŽS获得46台461型电力机车,并将其中8台机车进行现代化改造(见下文);МŽ拥有6台461型电力机车,其中2台机车进行现代化改造并编为462型;而在黑山共和国境内,ŽPCG拥有10台461型电力机车,Montecargo公司拥有8台461型电力机车。

中国铁道部6G1型
1970年代初,为了满足宝成铁路在实现全线电气化后的运输需求,同时由于6Y2型电力机车开始老化,中国铁道部在CFR 40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于1973年从EP购买了2台6G1型电力机车。6G1型电力机车和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6G型电力机车同是中国铁道部从国外引进的第二批电力机车。
一说这两台6G1型电力机车配属于西安铁路局宝鸡电力机务段,“因该段无法专门为两台机车组织检修任务,长期处于封存状态,并于1980年交还北京铁科院环形段作为调车机使用,但环形段站场当时仅有两股道有接触导线,难以充当调车机车,曾一度承担过试验项目的牵引动力,但因缺乏维修技术人员及备件而再次封存,并于20世纪90年代报废拆解”。
BDŽ 46型
1986年到1987年间,BDŽ在CFR 40型电力机车的基础上,从EP购买了45台46型电力机车。
46 020.4号机车在1992年发生的Kazichene铁路事故中受损。为了更好地利用线路允许的速度,机车在维修时安装了具有改进齿轮比的新变速箱(从1:3.65改造为1:2.74),使46 020.4号机车不但得以修复,其最高时速提高到160公里/小时。这样的修复应用到另一台受损的46 023.8号机车,并改号为46 123.8号机车;其他修复的机车是46 124.4号机车(之前的46 024.6号机车)和46 125.1号机车(之前的46 025.3号机车)。这些机车主要用于牵引快速列车和特快列车。


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电力机车科普】6G1型电力机车的原型——罗马尼亚铁路060 EA型电力机车系列(下篇)》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