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3 兰芳 成就 儿童不是矿工 借力宗主国

刚开始接触维多利亚3的时候,觉得这个成就完全不知如何着手。等把高难度成就搞掂再回头看,1876年左右就轻松完成了,果然只是个中等难度的成就。
开局分析

经济方面,少人口、缺资源,但好在开局自带大腿大清。没别的选择,先给大清当好马仔吧。
地缘关系,小小一个婆罗洲,被分成了11个地块,荷属东印度占两个,还带了两个保护国。要统一婆罗洲,这就是宿敌了。
国内政治,算是唯一可以省心点的方面了。因为小国寡民,再反动的势力人数也有限。船小好调头,改革的难度会低很多。
战略规划
经济上做好大清市场的补充,什么赚钱修什么。先用免费的5点建造力憋建筑,等国库有了3K左右的周盈余后再开始补建造部门。
科技上小国惯例先人文再社会再生产,军事往后摆,先军政治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毕竟咱又不姓金。
军事上是破局的关键,务必抱牢大腿,蚕食除荷属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势力,积蓄力量,决战婆罗洲。步子不能太大,以防扯着蛋。
前两个五年计划,
科技研发从社会领域开始,学术界、浪漫主义(青草运动)、城镇规划(铁框架)、执法。
内政改革则是开放边境、废除农奴,为吸纳人口做准备。经济干预、人均税,打好基础。顺带把任命官僚和职业军队解决好。顺带公立学校以及专职警察,这俩不着急。一个是初期没前修行政建筑,而且国内地主太少,几个建筑下来就边缘化了,改革很简单的。
军事上开局就打文莱,大清实在太友善了,不停地用义务换出兵就好,王师旌旗所指,无不望风披靡。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如果有其他列强乱入,读盘搞搞关系再来就好。

优秀的PPT是成功的一半。才1842年,国内改革就基本完成,王师都没机会出手,文莱、苏禄、布隆彦就望风而降。
但好运气也用完了,

除开三发和坤甸是开局荷属东印度的小弟外,库泰和新当与荷属东印度签了共同防御。班加尔又不相邻。扩展的脚步要停一停了。
第三、四个五年计划乏善可陈。因为从1840年前后大清和不列颠按剧本开始了鸦片战争。

兰芳和祖国的市场连接时不时就被打断了。所以这个十年不仅没能扩张,经济发展也比较缓慢。到1860年前后,也就只攒出了20个线列兵营,12M的经济总量。如果不是鸦片战争旷日持久,这会理论上都应该饮马九州了。
唯一可自我安慰的是,文化多元和比例税完成了,标志着国内改革的顺利结束。
此时婆罗洲上的小部落也发生了新的动向。三发变成了西班牙的保护国,库泰则结束了共同防御。那还有啥好说的,开整。

不需要呼叫大哥,依靠自己的20个线列兵营,在1866年完成了对班加、库泰和三发的吞并。西班牙高喊宣战,可部队到来前战争就结束了。阻拦婆罗洲的统一大业的,只剩下了荷属东印度以及坤甸和新当两个被保护国。
1871年,兰芳解放军发展到了40个营。原本这个力量直面荷属东印度以及尼德兰是不够的,但忽然获悉大英有意支援,于是……

一口气征召了四位陆军将领,每个人带十个营,分赴四条战线。有优势的战线就进攻,没优势则固守待援。
新当、坤甸以及东婆罗洲顺利解放,40个营会师南婆罗洲与70个营的反动军队陷入了焦灼。危急关头大英送来了40个营的援军,兰芳也启用了刚刚组建的20艘风帆的年轻海军,开始打击尼德兰的海上补给线。

被打击了补给线的尼德兰军队渐露颓势,终于在1872年,婆罗洲成功统一。兰芳共和国变身渤泥联邦!
因为科技的落后,此时人权尚未研发,自然就没法实施义务小学。在看海的过程中,

抽空去日本完成了黑船来袭事件。都已经1872年了,20个线列兵营+20艘风帆,还是成功地从幕府割让了九州。事实证明在维多利亚3中,日本是啥时候都可以去打的……
科技的底子太薄了,虽然奋起直追大搞高校扩招,还是直到1882年,才研发了人权,完成了义务小学。

看海的过程中,顺带完成了独立,毕竟大清吃枣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