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二世纪的步兵革命:骑射手对欧洲战术的影响。

2023-07-10 20:10 作者:Cangfeng197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Cayman Frendt,原发布于威斯敏斯特大学官方网站,本文翻译仅供爱好者交流学习,一切权益归原作者所有。


引言:当步兵取代骑兵,成为战争中的主导时,当骑士在战斗开始前下马时,步兵革命就发生了。虽然具体的起始时间一直有争议,但历史学家们通常认为这发生于中世纪晚期(13-15世纪)。然而,研究者们的目光似乎过于集中于欧洲,他们在寻求步兵革命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时并没有考虑欧洲以外的事件。这当然不妥,欧洲人并不只在欧洲作战。通过评估东方的战例(特别是12世纪早期十字军时期战例研究),本文阐明了为什么说步兵革命比之前人们所认为的更早发生。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十字军骑士在与土耳其的弓箭手作战时特别脆弱。他们的持续失败最终导致了骑士统治地位的下降,甚至导致骑士在战斗前下马。这些都是步兵革命的标志,而且比学者们之前论证的时间早了近100年——这一事实直到现在还被忽略,只是因为这些事件首先发生在东方而不是西方。


步兵是西方中世纪军队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薪金和装备相对便宜,不需要进行马上作战训练,而且兵员来源广泛。因此,在整个中世纪(5-15世纪),尽管欧洲军队发生了多次变革,但步兵一直在五至十一世纪的军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这一时期,骑兵战术进步有限,骑士和其他骑兵在对抗训练有素的有组织步兵时,作战效能并不理想。许多骑兵实际上是起骑马步兵。

而到了12世纪,步兵的任务便逐步向支援和保护骑兵转变;这是因为西方的战争在12世纪初期开始由骑马骑士(以下简称骑士)和他们更具进攻性的战场策略所主导。这个世纪的骑士特别有用,因为他们能够成功威胁敌人军队的主力——步兵。事实上,12世纪的步兵在面对骑士的冲锋时常常溃不成军;一直到后面的世纪这种情况才得以改观。随着新战术和新装备的出现,步兵得以在近身战斗中击败敌人的骑士。西方军事战略家将这一演变被称为 "步兵革命"(以下简称 "革命"),其决定性的特征包括:骑士统治地位的下降,步兵的重新崛起,以及骑士在战斗前下马的现象(所谓的步行骑士)。 

中世纪的欧洲人并不仅在西欧本土进行战争。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开始,再到之后几次十字军东征,欧洲十字军(以下简称十字军)出于宗教目的对东方发动了战争。而东方军队的特点与西方不同;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东方军队严重依赖突厥马弓手——在前几个世纪中主导东方的草原骑兵。尽管在最初的交锋中,十字军凭借着敌军内部的争端与分裂取得了胜利,但12世纪时事情变得完全不同了。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8)、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90-1192)以及这段时间发生的其他战役中,马弓手主宰了战场。这一时期的历史事实证明,马弓手在对抗十字军骑士时特别有效。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字军越来越依赖他们的步兵(而不是骑士),以至于他们在1192年派出了徒步骑士。这一情况不仅与同一时期欧洲骑士的成功大不相同,而且还表现出步兵革命的决定性属性。由于东方和西方的骑士之间唯一的不同是他们所对抗的敌人,据此可以看出骑射手(以及他们对骑士的杀伤力)对十字军战术的影响相当大。此外,对上述时期的主要战役进行评估也可以得出大量的证据,证明骑射手推动了步兵革命——只不过它首先发生在东方而不是西方。这一重要证据不仅指出了军事战术从东方向西方扩散的事实,而且还表明步兵革命的发生比传统认为的要早一些。

文献中的步兵革命

有关这场步兵革命的文献资料很多,但内容上大体雷同。研究者们在很多问题上达成了一致,但他们的论证结果同样缺乏论据支撑。这些文献认为步兵革命的源头是骑士统治力的衰弱和步行骑士的兴起。历史学者们同意,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欧洲步兵战术,武器和素质的进步,唯一的争议在于这一革命何时开始。文献研究提出了三种结论:13世纪晚期、14世纪早中期和15世纪晚期。文献的局限性就在于此。研究这一主题的学者仅分析了欧洲内部战争的结果和策略,以提供步兵何时取代骑士的论据。这一排斥欧洲以外论据的行为是有局限性的,如前所述,中世纪欧洲人并不仅仅在狭义上的西方进行战争。更严重的问题是,文献研究的欧洲中心主义忽视了东方骑射手影响12世纪步兵革命的证据。

如上所述,步兵革命滥觞于13世纪。斯科特·曼宁关于步兵革命起源的研究称13世纪步兵战术的进步为之后许多战役中步兵成功击败骑士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卡鲁斯战役(1270 年)、梅斯莫伊多格战役(1295 年)和福尔柯克战役 (1298)等。布莱恩·凯里也同意福尔柯克战役证明了步兵在战场上的价值。此后,步兵继续进步。约翰·法兰西在其著作《Western Warfare in the Age of Crusades》中讨论了这些步兵胜利的原因,并认为步兵在13世纪末成功代替了骑士的战场地位,这一观点与曼宁不谋而合。

13世纪的加泰罗尼亚步兵


约翰·吉尔马丁也对13世纪进行了研究,但他关注的重点是十字弓的扩散。受人尊敬的中世纪军事历史学家大卫·尼科尔也赞同吉尔马丁的观点,他认为十字弓早在13世纪就导致了骑马骑士的衰落。仅仅二十多年后,尼科尔在他的第二本著作中谈到了在1200年前后,来自意大利北部的雇佣弩手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受欢迎的。当时作为欧洲军事典范的法国人通过雇佣意大利弩手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促进了意大利弩手的发展。而莫里斯·基恩对前述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他认为13世纪并没有发生步兵革命。相反,基恩认为步兵革命发生在14世纪。菲利普·康塔明的《War in the Middle Ages》一书也支持这一观点,康塔明也认为步兵战术和装备直到14世纪才发展起来。克里斯托弗·阿尔曼德进一步指出,游击战术在14世纪的战场上越来越常见,而骑兵并不适合这种战争形态。此外,适应这种作战策略的廉价步兵武器(如弩、长弓、戟和长矛)的产量也在增加。克莱夫·巴特利特和里德·博纳多纳特别支持长弓的生产是革命的重要步骤这一观点,尤其是英国人从13世纪30年代开始部署长弓手。克里斯托弗-阿尔曼德还提出了考特莱战役(1302年)和班诺克本战役(1314年),将其作为步兵战胜骑兵的合适例子(许多其他作者也出于同样的目的提到了前者)。另外,历史学家克利福德·罗杰斯也对这些战役的意义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班诺克本战役只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胜利(由于地形对步兵有利)。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一副壁画中描绘的十字弓


其他支持步兵革命发生于14世纪的历史学家则声称,这场革命特别始于瑞士长矛手的兴起。认为长矛兵带来崛起的观点并不罕见,这也是阿彻·琼斯颇具影响力的著作《The Art of War in the Western World》(在琼斯看来,长矛是步兵在战场上持续压制骑兵的必需品)的重要论点。与琼斯不同的是,凯里和比勒认为长矛在瑞士人使用之前并没有达到顶峰(因此也没有开始革命)。历史学家克利福德·罗杰斯在其关于军事革命的著作中提供了有关瑞士长矛兵崛起的更具体的时间。罗杰斯坚定地指出,1339年的劳彭战役标志着革命的开始,在这场战役中,瑞士长矛手歼灭了勃艮第骑士。  

斯蒂芬·莫里略也认为瑞士长矛兵的崛起对步兵革命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们直到15世纪晚期才真正完善了长矛战术。学者盖伊·威廉姆斯支持莫里略的观点,并提出1476-1477年的勃艮第战争标志着骑兵统治的结束。其他支持革命始于15世纪的学者则认为,步兵的崛起并不是因为长戟的运用,而是因为长弓和火药。此外,需要注意的是,15世纪的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倾向于在战场上部署步行骑士。(译者注:本文作者似乎没有特别区分pike和halberd)

1385年阿尔朱巴罗塔战役中的步兵


总体而言,关于步兵革命的文献研究涵盖了13至15世纪欧洲步兵的大部分成就。这些文献不仅就“步兵革命何时开始?”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并且也标识出了支持自己论据的关键性历史事件。关于步兵何时再次主导欧洲战争,我们众说纷纭,而关于欧洲步兵在欧洲以外的重要性,我们的认识则更加模糊。由于不涉及十字军东征等重要的非西方欧洲战争,这些文献不仅遗漏了中世纪欧洲战争的关键实例,也遗漏了步兵革命的关键实例。东方的十字军战争在12世纪就表现出明显的骑兵衰落迹象,甚至早在1190左右就出现了下马骑士。正如文献所述,这些情况直到很晚才在西欧出现。因此,这些文献遗漏了重要的证据,推后了革命的正确发生时间。

骑士和骑射手的角色

之所以说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具有启发性,是因为东方的战争形态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敌人的军事技术不同造成的。12世纪的西方军队以骑士为主,而12世纪的东方则以骑射手为主。因此,在战斗前讨论二者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1147年至1192年间的战斗中十字军骑士灾难性的失败,而他们的同行在同一时期在欧洲取得了成功。在整个12世纪,骑士和骑射手之间的对抗方式并未发生多大变化。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二者之间的对抗最终暴露了骑士在战斗中的弱点(这一点直到近一个世纪后才在西方被发现)。这也解释了东西方战争形态的不同,最终证明了为什么东方的骑士比欧洲的骑士更早下马。

十二世纪的骑士以其夹枪冲锋而闻名。密集的骑士部队发起冲锋,希望通过实际的冲击和心理压力摧毁敌人的阵型。理想情况下,骑士们会突破敌军阵型后掉头,然后从后方发起第二次攻击。无论能否成功扰乱敌方部队,骑士们都会与敌人展开近身搏斗。骑士采用的另一种战术是侧翼包抄,即使这一战术的运用更容易受到当前战场条件的制约,但最终的结果却大致相似。

鱼鹰社描绘的在东方的诺曼人

12世纪骑士所谓的 "统治地位 "值得商榷。他们理想情况下的战场效能常常因实际限制而打折扣,但他们依旧是值得依赖的部队。事实上,骑士的加入虽然不能确保胜利,但如果使用得当,他们依旧能成为一支不可阻挡的力量。中世纪军事历史学家戴维·尼科尔对12世纪骑士战斗力的两面性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尼科尔准确地将这一时期描述为 "骑兵占据统治地位 "的时期。他进一步阐述了与骑士并肩作战的其他部队的必要性。这些部队通常是步兵(但并不总是),他们承担着骑士们不需要承担的各种任务(使骑士们能够专注于战斗)。

了解上述许多支援部队的作用对于理解骑士在战斗中的作用并不是必须的。重要的是要了解为什么骑士很少单打独斗,因为他们与其他单位的协调是骑士战争的基本组成部分。如前所述,步兵是这一时期骑士的必要支援部队。这使得骑士和步兵能够相互保护,掩护侧翼,同时也为协同攻击提供了机会。正如尼科尔指出的那样,"步兵在(整个12世纪)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可能越来越重要"。

这并不是说骑士不是一支强大的力量。尽管尼科尔承认步兵的重要性经常被忽视,但他仍然肯定了骑士占主导地位的主叙事;他的主要观点只是通过骑士与支援部队的协调加强了骑士的效力。简而言之,骑士确实主导了12世纪的战场(在西方)——只是他们一般不会单独赢得战争,而是依靠与步兵的联合战术体系。

与骑士不同,突厥骑射手更喜欢远距离作战。他们从远处发射弓箭,然后利用其出色的机动性确保敌人永远不会靠得太近。此外,骑射手接受的训练注重灵巧而非准确性。这使他们能够快速连续射箭。十字军东征期间的大量历史记载通过描述从天而降的 "箭雨 "证实了速射的存在。骑射手的另一个用途是在战斗开始前骚扰敌人。这可以充分削弱敌人的力量,使友军能够更安全地投入近战。一些记载表明,这些突袭中可能还有试图击杀敌人领袖的神射手。最后,最重要的骑射技术是假装撤退。在这种战术中,他们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逃跑;在逃跑过程中,他们向后方的追兵射击,并将其引入埋伏圈。

而东方军队之间的联合也很普遍,而且与十字军类似,这种合作也主要发生在步兵与骑兵之间。但是骑射手在战斗中占据的巨大比例,以及骑射手相对于骑士来说,对辅助步兵的依赖更低。例如,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打了就跑和其他远程骚扰/伏击战略仍然可行。因为仅凭骑兵的机动能力便可完成这些战术。这些因素都使得骑射手在战术上比骑士更加灵活。

骑士和骑射手之间的交锋通常表现为前者试图接近并杀死后者。到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时,骑士几乎总是在追上敌人前就被射落马下。这种持续的失败有几个原因。首先,这一时期的骑士渴望证明自己,而且对自己的能力特别自负。正如军事学者哈托所观察到的那样,骑士们经常 "缺乏自制力",一看到敌人就热血上脑地冲上前去。这意味着骑士往往是零敲碎打地投入战斗,使得他们很容易成为突厥骑射手的目标。这也使得协调骑士与辅助部队的行动难度虽然不算难如登天,但也丝毫算不上容易。第二个原因是突厥人制定了抵御敌方骑士的战略。人们普遍认为,12世纪的骑士盔甲足以抵御箭矢。而且骑射手使用的箭特别轻,穿透能力更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突厥人开始射杀骑士的战马,因为当时的战马几乎没有披甲。这一策略非常关键,12世纪的编年史家塔尔苏西特别建议骑射手瞄准人马结合处,以提升击杀战马的概率。这一战术卓有成效,而骑士对其束手无策:即使骑士幸存下来,他的战马也会被杀死。再加上摔伤,骑士往往无法继续战斗。此外,马匹价值连城,失去一匹马将会给十字军带来重大损失(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资源可用性方面)。

上述战斗方式决定了12世纪十字军与突厥人之间的所有重大战役的走向。骑马弓箭手总能歼灭十字军部队,直到骑士们最终在这一时期的最后一次交锋中下马,即雅法战役(1192年)。12世纪骑射手和骑士的战斗能力在每场主要战役中都得到了清晰的描述,这些战役也是骑射手直到最后都能占据上风的优秀案例。例如第二次多里莱姆战役(1147年)、进军埃德萨(1148年)、围攻大马士革(1148年)、哈廷战役(1187年)和雅法战役(1192年)等。

第二次多里莱姆战役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开始时,康拉德三世率领的十字军是中世纪欧洲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康拉德率领他的大批军队从神圣罗马帝国出发,前往拜占庭,然后穿过安纳托利亚到达 "圣地"。1147年10月25日,康拉德率领部队通过了安纳托利亚多里莱姆(Dorylaeum)镇附近的一个山口。一支突厥军队可能预料到了康拉德的到来,他们趁十字军不备发动了突然袭击。骑射手们抢先放箭,随后诈败。而日耳曼骑士毫不意外地迅速发起冲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中了突厥人的圈套。骑士们继续追击,把康拉德麾下的其他部队落在后面。由此,十字军实际上被一分为二了。而日耳曼步兵面临着这种割裂带来的威胁——曾经站在他们身边的骑士们的缺席使步兵们的侧翼暴露在攻击之下;而且离开阵地的骑士们本应在需要协同攻击和防御时为步兵提供支援。正是这些因素导致步兵不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被迅速屠杀一空。

由于匆忙发起进攻,骑士们是零零散散地投入战斗的,他们面临的情况并不比步兵好多少。那些愚蠢地单独冲锋或小股冲锋的骑士很快就倒在了箭雨中。其他人则按照当时的习惯结队冲锋,希望能挡住敌人的射击。虽然结队冲锋能提供更好的保护,但也使他们更容易被包抄。这是因为紧密结合的部队所控制的区域更小,包抄他们所需的士兵也更少。阿尔·塔尔苏西在12世纪撰写的另一部战术著作中也提到了这种情况。他承认骑士团是很难对付的敌人,因此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交战。他指出他们特别容易被包围,并得出结论:弓箭手应包围骑士并从各个角度对他们发起骚扰。虽然塔尔苏西生活的年代稍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所表达的战术思想在他之前没有被使用过。在他的编年史中记录的技术很可能来自于他们之前的成功经验。无论如何,剩余的骑士们要么倒在了包抄至侧翼的骑射手的射击下,要么落荒而逃了。

最终,十字军伤亡惨重,大部分幸存者在撤退中丧生。12世纪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编年史家提尔的威廉记录道:"七万骑士和无数步兵......几乎十不存一。”虽然 "七万骑士 "肯定是夸大其词,但他的记载仍然通过描绘毁灭性的巨大损失捕捉到了这场军事灾难的后果。在第二次多里莱乌姆战役中,骑士不仅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反而加速了十字军的失败。正是西方对骑士的重视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败。由于康拉德的大部分士兵都是骑士,他们愚蠢的冲锋(以及随后的死亡)不仅给军队留下了巨大的漏洞,也削弱了日耳曼人的战斗力。

进军埃德萨

第二次多里莱乌姆战役后不久,法王路易七世率领他的十字军沿着与康拉德相似的路线前进。他们先是沿地中海海岸行进,然后穿过安纳托利亚的一个山口。十字军的计划是夺回被突厥人占领的前十字军城市埃德萨。途中,一支突厥军队在他们翻山越岭时伏击了他们;这是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时期发生的第二次重大战役。

阿基坦的埃莉诺和路易七世


路易希望他的骑士们有严明的纪律——这是他从圣殿骑士那里学到的策略。因此,他们没有犯第二次多里莱乌姆战役中骑士们所犯的错误(即他们没有鲁莽地冲锋陷阵)。与前一次战役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一旦接到冲锋命令,骑士们就会排成松散的队形,以减少受到箭矢集火时的伤亡。尽管他们努力改善骑士们的表现,但这次战斗暴露了骑士的另一缺陷。由于地形异常陡峭,骑士们无法成功发起冲锋。这导致十字军的主要战术无法实施,冲锋失败很可能导致骑士和骏马受伤。虽然这本身也是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步兵不得不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作战(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此外,由于骑士是西方军中的主力部队,骑士无法投入战斗意味着路易的军队缺少了战略决策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突厥突袭中幸存下来的少数人被迫退守安提阿。十字军的伤亡惨重,夺回埃德萨的希望荡然无存。正如提尔的威廉所记述的那样: "我们的军队幸存者寥寥无几......那一天,法兰克人光荣的名声毁于一旦......他们的英勇......化为乌有。"虽然没有第二次多里莱乌姆战役那么惨烈,但这对十字军来说仍是一次重大损失。和以前一样,十字军对骑兵的依赖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灭亡。在这次战役中,骑士们因地形限制而无法参战(实际上消灭了法国军队的关键组成部分),从而使他们输掉了这场战役。

大马士革之围

康拉德三世和路易七世的失败使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成为泡影。1148年6月24日,在阿克附近召开了决定十字军命运的会议。会议决定动员一支由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三世率领的军队,并将十字军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大马士革——十字军感兴趣的突厥城市。这支军队的规模没有定论,但有目击者称围攻大马士革的十字军有50,000人。虽然这个数字可能没有什么根据,但十字军预计敌人要么会迅速投降,要么他们会迅速压垮突厥人的抵抗。这种期望表明,十字军的确动员了一支庞大的军队——无论是否有50,000人。

一位未知艺术家描绘的大马士革围城战


国王鲍德温三世的军队一抵达大马士革就击溃了突厥民兵。然而,最初的胜利是短暂的。许多突厥援军赶到,将围城战变成了一场消耗战。十字军和突厥人在一天内便能进行数次小规模交战。其中大部分是骑射手伏击战,目的是消灭孤立的十字军战士。然而,有一次小规模冲突发展成了在城市北侧附近的全面武力冲突。突厥人的伤亡很大,但十字军的伤亡要大得多。本世纪晚些时候,伊斯兰诗人阿布·哈坎·安达卢西(Abu'l-Hakam al-Andalusi)称,大约有70名土耳其人、200名十字军和90匹十字军战马在战斗中丧生。历史学家戴维·尼科尔认为他的记载是准确的:这一记载得到了统计数字的支持,并揭示了战斗可能是如何爆发的。

马匹的死亡数字表明,十字军的伤亡者大部分是骑士。他们的马容易受到投射武器的攻击,这无疑导致了更高的死亡率。即失去战马并不一定会导致骑士死亡,但摔伤(尤其是在奔跑过程中摔伤)很可能会使骑士失去行动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消耗战中,必须减少损失(无论是死亡还是受伤)才能取得胜利。

对大马士革的围攻以灾难告终。突厥人将十字军赶出了北线,更多的援军壮大了他们的队伍。另一支(规模庞大的)东方军队正在赶来,计划从后方袭击十字军。他们到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十字军的营地,围攻行动被迫放弃。他们知道他们无法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因此撤退了。尽管十字军派出了庞大的军队,但最终还是输掉了这场消耗战。十字军士兵不仅在突厥人的突袭中被俘,在正面交战时,他们也承受了更大的伤亡。骑士们极易受到敌人骑射手的攻击,这无疑对战役结局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这大大增加了十字军的伤亡人数,最终导致了十字军的失败。


哈丁战役

萨拉丁·优素福·伊本·阿尤布(Salah al Din Yusif ibn Ayyub,又称萨拉丁)于1169年崛起,并在1180左右对十字军构成了重大威胁。1187年,萨拉丁召集了一支近30,000人的军队,并将注意力转向十字军国家。虽然萨拉丁是库尔德人出身,又是埃及苏丹,但他的军队中仍有大量突厥人。他最终计划攻占耶路撒冷,但盖伊国王率领的大批十字军守卫着这座城市。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萨拉丁战略性地洗劫了太巴列城。据伊本·阿西尔(Ibn al-Athir)记载,"萨拉丁围攻太巴列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十字军)离开他们的阵地"。这个计划成功了,盖伊国王率领他的军队向这座被洗劫的城市进发。行进中的十字军在哈丁角(一座死火山的山峰)附近遭到萨拉丁军队的伏击。根据法国人对这场战役的描述,在六个小时内,十字军被屠杀殆尽,耶路撒冷随后暴露在萨拉丁的兵锋之下。

今日的哈丁角


在哈丁战役中,十字军从一开始就陷入重围。为了抵御进攻者,十字军利用该地的天然防御工事拼死防御。步兵排成一排保护骑士,当萨拉丁的士兵靠近时,骑士们就发起反冲锋。他们的策略起初奏效,但每次反冲锋都导致更多的十字军战马死亡。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大多数骑士的战马都死于箭下,由于无法继续反冲锋,剩余的十字军由于缺乏掩护而变得不堪一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时代人描述了十字军随后的溃败: "成千上万的(骑射手)冲向(十字军),拉弓射杀他们。"最后,萨拉丁的军队包围并杀死了他们的敌人;幸存者要么被俘,要么被处死(盖伊国王就是人质之一)。与前几次战役一样,骑射手在哈丁战役中对十字军骑士造成了毁灭性打击。马匹易中箭的弱点极大地削弱了十字军的战斗力,因为这加剧了骑士部队的战损(最终导致步兵失去支援)。如果骑士下马的话,十字军未尝不能占据上风。这是因为步行骑士仍然能够保护其他步兵,但他们不会在这一过程中丧生,因为他们不像战马那样容易受到投射武器的攻击。由于他们没有下马,十字军没能建立起足够强大的防御来击退萨拉丁的军队。

向萨拉丁投降的十字军

雅法战役

1192年,英国国王理查德开始了他的东方归国之旅,但萨拉丁并没有结束这场被称为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的战争。两人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交战,萨拉丁试图在理查德缺席的情况下取得一场强有力的胜利。他的目标是十字军城市雅法,他的军队延续了东方自1147年以来的围攻战术。简单地说,萨拉丁迅速击破了该城的外围防御,直到只剩下城堡。随后的战斗呈现出与哈丁角战役类似的局面——萨拉丁的军队包围了这座城市仅存的部分,十字军的抵抗几乎被剿灭。当所有的希望似乎都破灭时,理查德国王推迟了回国的行程,赶去援助少数仍坚守雅法城堡的人。

艺术家描绘的雅法战役,这一战役被认为是理查生涯中最伟大的军事胜利之一


随着英格兰国王的归来,十字军团结起来,拒绝投降。理查德转而建立了一条防线——类似于在哈丁的防线——来防御剩下的阵地。然而,与哈丁战役不同的是,十字军骑士下了马,跪在盾牌下,高举长矛。骑士们没有进行冒险的反冲锋,而是坚守阵地。一排排弩手在由下马骑士组成的人墙后方严阵以待,由于没有了战马,十字军不再容易受到箭矢的攻击。他们用盔甲和盾牌抵挡箭矢,用长矛抵挡敌人的战马,十字军的防线在敌人无情的攻击下岿然不动。甚至连骑射手也没有对理查德国王的队伍造成任何有意义的伤害。随后,十字军用他们的弩手进行还击,这些弩手被安全地部署在骑士们的后面,射杀萨拉丁的骑射手。这些弩手两人一组,一人射击,另一人装填。这一组合与正面的下马骑士相结合的阵线被证明是无懈可击且致命的。

萨拉丁很快意识到他无法突破理查德的防线。理查德的新战术几乎确保了胜利。虽然他没有遭受太多的损失,但萨拉丁知道他的军队实际上已经被打败了,他决定撤退。仅仅是因为骑士们学会了在战斗前下马,理查德的军队就有效地扭转了战局。这一转变,特别是考虑到萨拉丁一度几乎赢得了这场战役,标志着欧洲军事思想的转折点。早期的战斗清楚地表明了骑马骑士的弱点,而一旦骑士们下马,这些局限性就会得到弥补。弓弩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步行骑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至少,这避免了因马匹的脆弱而造成的许多损失;最终,下马骑士赢得了胜利,并直接导致了西方军事思想的革命。


骑射手的影响

一旦撇开欧洲中心论的视角,革命始于12世纪的观点就有了可取之处。在十字军东征期间,骑士的战斗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他们容易受到敌方骑射手的攻击(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战马容易受到骑射手的攻击)。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十字军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依赖骑马骑士。然而,在这一时期的最后一场战役中,十字军修正了他们的军事技术。在雅法(1192年),骑士们下了马,他们的步兵(包括步行骑士)取得了胜利——这是自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以来骑马骑士们未曾做到的。

尽管骑士在12世纪后的许多世纪里仍然骑马作战,但雅法战役标志着欧洲人作战方式的转折点。1100年代骑士在东方的衰落以及雅法战役的胜利显示了骑兵的脆弱性和步兵的重要性——所有这些都是革命的标志。这与西方的骑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在军事上反而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在雅法之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方的欧洲人也开始遵循类似的趋势。正如文献中所讨论的,步兵在13至15世纪开始进步,早在1270年的卡鲁塞战役(如果不是更早的话)就开始在战斗中击败骑士。虽然东西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但步兵革命的起因是相同的——骑兵固有的弱点被利用了。在东方,早在11世纪就出现了针对马匹的弓箭手。在西方,正如文献中所解释的,主要是通过使用长杆武器。尽管策略不同,但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弓箭手和长杆武器都对骑士的马匹构成了巨大威胁。

小汉斯·霍尔拜因笔下的长枪兵阵列


骑射手肯定影响了十字军的战术,但也有可能他们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十字军士兵。许多幸存的十字军战士在东征之后回到了西方。他们在十字军东征期间的经历无疑改变了他们的军事思想。由于12世纪西方战场上最大的威胁是敌军骑士,而骑士的战马很容易被东方人射杀,因此,幸存的十字军受到启发,发展出类似的方法来应对国内敌方骑士的威胁也是合理的。尽管欧洲人从未真正发展过骑射手或轻骑兵(至少没有达到东方世界的高度),但13世纪及以后广泛使用的长枪战术被清楚地证明同样有效。这与越来越多的十字军返回西方的时间相吻合,这说明骑射手的成功启发了他们采用了强调以敌方马匹为目标的战术。而长杆武器完美地发挥了这一作用,随着挥舞长枪的步兵越来越普遍,西欧的骑士变得越来越无能。此后不久,整个西欧都出现了步兵革命的踪迹。从这一事件和具体战例中可以看出,12世纪的骑射手在东方促进了步兵革命的出现,最终通过回国的十字军影响了西方的军事思想。

参考文献:

  • Allmand, Christopher. “New Weapons, New Tactic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Warfare (2005): 84-100.

  • Al-Andalusi, Abu’l-Hakam. “Battle Outside Damascus, 1148.” 12th Century. Quoted in David Nicolle, The Second Crusade 1148: Disaster Outside Damascu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8.

  • Al-Athir, Ibn. “Saladin at Tiberias, 1187.” 12th Century. Quoted in Susan Wise Bauer,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World: From the Rediscovery of Aristotle to the Conquest of Constantinopl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3.

  • Al-Tarsusi. 12th Century. Quoted in David Nicolle, Saracen Faris 1050-125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4.

  • Al-Tarsusi. 12th Century. Quoted in David Nicolle, Saracen Faris 1050-125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4.

  • Bartlett, Clive. English Longbowman 1330-151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5.

  • Bauer, Susan Wise. The History of the Medieval World: From the Conversion of Constantine to the First Crusad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0.

  • Bauer, Susan Wise.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World: From the Rediscovery of Aristotle to the Conquest of Constantinopl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3.

  •  

  • Beeler, John, ed. Art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 375-1515.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3.

  • Bennett, Matthew, Jim Bradbury, Kelly DeVries, Iain Dickie, and Phyllis Jestice. Fighting Techniques of the Medieval World 500-1500: Equipment, Combat Skills, and Tactics. New York, NY: St. Martin’s Press, 2005.

  • Bonadonna, Reed Robert. Soldiers and Civilizatio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7.

  • Cahen, Clau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Crusade.” Past & Present 6 (November 1954): 6-30.

  • “Capture of Jerusalem by Saladin, 1187.” 12th Century.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7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 1187saladin.asp.

  • Carey, Brian Todd. Warfare in the Medieval World. Yorkshire: Pen & Sword Military, 2006.

  • Contamine, Phillip. War in the Middle Ages. Hoboken, NJ: Wiley, 1984.

  • DeVries, Kelly and Robert Douglas Smith. Medieval Military Technology.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56.

  • DeVries, Kelly and Robert Douglas Smith. Weapons and Warfar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Inc., 2007.

  • Edbury, Peter W. The Conquest of Jerusalem and the Third Crusade. Brookfield, VT: Scolar Press, 1996.  

  • Ernoul. “The Battle of Hattin, 1187.” 1197.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7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1187ernoul.asp.

  • Evans, Mark L. “Battle of Arsuf: Climactic Clash of Cross and Crescent.” Military History 18 (August 2001): 34-41.

  • France, John. Victory in the East: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First Crusad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 France, John. Western Warfare in the Age of the Crusades, 1000-1300.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8.

  • Gravett, Christopher. German Medieval Armies 1000-130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7.

  • Gravett, Christopher. Medieval Siege Warfare.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0.

  • Guilmartin, John F. “The Infantry Revolution, C. 1200-1500.”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Last Modified July 14, 2017. Accessed October 30, 2017. https://www.britannica.com/ technology/military-technology/The-infantry-revolution-c-1200-1500

  • Hatto, A. T. “Archery and Chivalry: A Noble Prejudice.” 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5 (January 1940): 40-54.

  • Heath, Ian. Byzantine Armies 886-1118.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79.

  • Heath, Ian. Byzantine Armies 1118-1461.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5.

  • “Importance of Cavalry and Infantry.” 12th Century. Quoted in David Nicolle, Saracen Faris 1050-125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4.

  • Jones, Archer. The Art of War in the Western World.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1.

  • Kaegi, Walter Emil. “The Contribution of Archery to the Turkish Conquest of Anatolia.” Speculum 39 (January 1964): 96-108.

  • Kaufmann, J. E., and H. W. Kaufmann. The Medieval Fortress: Castles, Forts, And Walled Cities of the Middle Ages.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01.

  • Keen, Maurice. Medieval Warfare: A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Latham, J. D. “Archers of the Middle East: The Turco-Iranian Background.” Iran 8 (1970): 97-103.

  • Loades, Mike. The Longbow.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3.

  • Manning, Scott. “Historiography of Falkirk (1298) as the Predecessor to Infantry Dominance.” Saber and Scroll 2 (2013): 84-94.

  • Mayer, L. A. “Saracenic Arms and Armor.” Ars Islamica 10 (1943): 1-12.   

  • Morillo, Stephen. “The Age of Cavalry Revisited.” The Circle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 (1999): 45-58.

  • Nicholson, Helen. Knight Templar 1120-1312.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4.

  • Nicholson, Helen. Medieval Warfar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War in Europe, 300-1500.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 2004.

  • Nicholson, Helen, and David Nicolle. God’s Warriors: Crusaders, Saracens and the Battle for Jerusalem.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5.

  • Nicolle, David C. Arms and Armour of the Crusading Era 1050-1350. White Plains, NY: Krau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988.

  • Nicolle, David. European Medieval Tactics (1): The Fall and Rise of Cavalry 450-126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1.

  • Nicolle, David. European Medieval Tactics (2): New Infantry, New Weapons 1260-1500.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12.

  • Nicolle, David. Hattin 1187: Saladin’s Greatest Victory.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3.

  • Nicolle, David. Knights of Jerusalem: The Crusading Order of Hospitallers 1100-1565.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8.

  • Nicolle, David. Saladin and the Saracen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86.

  • Nicolle, David. Saracen Fari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94.

  • Nicolle, David. The Armies of Islam 7th-11th Centurie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82.

  • Nicolle, David. The Crusade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1.

  • Nicolle, David. The Norman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87.

  • Nicolle, David. The First Crusade 1096-99: Conquest of the Holy Land.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 Nicolle, David. The Second Crusade 1148: Disaster Outside Damascu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8.

  • Nicolle, David. The Third Crusade: Richard the Lionheart, Saladin and the Struggle for Jerusalem.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5.

  • Paterson, W. F. “Archers of Islam.”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9 (November 1966): 69-87.

  • Phillips, Jonathan. The Second Crusade: Extending the Frontiers of Christendom.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 Phillips, Jonathan, ed. The First Crusade: Origins and Impact.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7.

  • Phillips, Jonathan, and Martin Hoch, eds. The Second Crusade: Scope and Consequence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 Price, Ayton A. The Medieval Military Revolution: State, Society and Military Change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London: Tauris Academic Studies, 1995.

  • Raymond of Aguilers. “The Siege and Capture of Antioch.” 11th Century.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8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 Halsall/source/cde-antioch.asp

  • Raymond of Aguilers. “The Suffering of the Crusaders.” 11th Century.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book. Accessed 28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 source/cde-antioch.asp

  • Richard, Jean. The Crusades 1071-1291.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 Roger of Hoveden. “The Fall of Jerusalem, 1187.” 12th Century.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7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 hoveden1187.asp.

  • Rogers, Clifford J. “As if a New Sun had Arisen: England’s Fourteenth-Century RMA.” The Dynamics of Military Revolution, 1300-2050 (2001): 15-34.

  • Rogers, Clifford J. The Military Revolutions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1993.

  • Rosenwein, Barbara H. A Short History of the Middle Ag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2014.

  • Runciman, Steven. The First Crusade.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51.

  • Setton, Kenneth M. A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55.

  • Smail, R. C. The Crusaders in Syria and the Holy Land.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3.

  • Stevenson, W. B. The Crusaders in the East. New Yor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07.

  • Stone, John. “Technology, Society, and the Infantry Revolution of the Four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68 (April 2004): 361-380.

  • “The Battle of Hattin, 1187.” 12th Century.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7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1187hattin.asp.

  • “The Siege and Capture of Antioch.” 11th Century. Gesta.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8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cde-antioch.asp

  • “The Suffering of the Crusaders.” 11th Century. Gesta. In the Internet Medieval Source Book. Accessed 28 September 2017. https://sourcebooks.fordham.edu/Halsall/source/cde-antioch.asp

  • Tyerman, Christopher. God’s War: A New History of the Crusad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 Verbuggen, J. F. The Art of Warfare in Western Europe During the Middle Ages. Woodbridge: The Boydell Press, 1954.

  • William of Tyre. 12th Century. Quoted in Susan Wise Bauer,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World: From the Rediscovery of Aristotle to the Conquest of Constantinopl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3.

  • William of Tyre. 12th Century. Quoted in Susan Wise Bauer, The History of the Renaissance World: From the Rediscovery of Aristotle to the Conquest of Constantinople. New York, N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2013.

  • Williams, Guy. “The Rise of Heavy Infantry and the Demise of Heavy Cavalry at the End of the Medieval Period.” Saber and Scroll 2 (2013): 66-73.

  • Wise, Terence. Armies of the Crusades.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1978.






十二世纪的步兵革命:骑射手对欧洲战术的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