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感触
【文章为个人理解,基于主观认知创作】
道路漫长,是时间织成的棉锦。它给了明天一条由期待构成的宽道,又给了愿意探索的人一条小路。靠着它人们去了任何可以或是愿意去的领域,你可能在疑惑我说的是什么,就是你正在进行的感触。
四季是由春起始,由夏繁盛,由秋得果,由冬承载。你大可以说是自然赋予了它们生命力,才能在我们的眼中形成存在的现象。在现象里鸟儿因为它们的扑腾能够临空而起,牛会因为它们深陷泥泞选择发力,人说是智慧的生物却也会因为环境的变化陷入难题。这就是感触带来的经验,以及环境会给的压力。
天天夸夸其谈的成本,最多成了意愿下形成的感触为了避免风险一种解释或是承受的机制。如此看来在感触的限制下任何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时效进行定义,使程度被赋予意义。在意义下一切都是存在价值的这就是所认为的成本消耗的换取。
于是你愿意去听一字一句的情况复述,你愿意去想在能力下能够创造的机会有多少,你产生的行动是不是保证了自身的发展。最后感触的发生又变成了发展的尝试,使用环境的方式,这是需要进行的行为。
那假如不会发生感触是不是就能避免成本的消耗,以及压力的形成进而产生心理的负担。从而保证其他环境下能够有更大的感触机会,或者说不会有其他情况形成。
所以你认为结果和感触产生的影响是由过程导致的,可实际是感触本身也是一类结果,或者说在一切发生前,就已经在发生一切。仅是在你并不出现在你的眼中,你的手上,还没与你接触。这就是生命,也就是生存的命运,再打开一些说明就是产生存在的活动方式。这就是默认一切有着能量的,形成结构的,正在活动的物质运作的方式。于是活动轨迹成了事,两者合并就是事物的诞生,即产生存在的活动轨迹和活动方式,由此利用环境在表现中形成了适应,改变和稳定,以及消耗。
我们又回到感触,在前面提到对环境使用的四种情况,也可以是活动形成的四大条件,还可以是环境影响的四种状况。这些是环境对活动体的运作直观的表达,反馈从表达角度上来说又形成了反馈,也就是信息交流形成的概念储存,至于心理标准是在概念储存中保留下来符合活动运作的产生的依据,判断方式大概也是性格产生表达形成个性的理解方式的原因吧。
借此来说明,表达又是证明感触的存在,感触又成了表达形成的依据。两者影响的范围受会受到环境的约束。可同时由于本身的拓展范围可以脱离正在发生的情况,又导致了不确定因素的产生。它们是控制活动体交流的条件,也是发展活动体需要的标准。由此来看它们是活动成立的一环,也是信息利用的一环,更是环境表现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