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出抑郁症——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

2022-12-06 12:55 作者:心理师王宇  | 我要投稿

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

 

 

当一个人陷入到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中的时候,就会无意识中逃避现实,逃避现实中的自己。其实刻意地表现得好,努力表现出一个完美的自我也是一种隐含的逃避,因为他无法面对本来的自己,不敢让别人发现真实的他。当社会主流强调开朗的时候,他就会努力多说话;当社会流行成熟的时候,他就会装作深沉;当他觉得自己幼稚的时候,就会装扮得老成……当他无法做到心中所期望的样子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逃避总比直面要“安全”。毕竟,当真实的他暴露在现实中的时候,现实的洪流就会冲击其幻想中“完美自我”的形象。一位患者告诉我:症状其实就是对其自夸的一种讽刺。所以为了逃避现实中的“讽刺”,有些人宁愿不工作、不恋爱、不交友,甚至还找出很多理由来证明自己这种行为有多么“明智”。除了上文谈到过的逃避方式外,逃避有时还会以拖延和懒惰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些患者不敢努力,因为不努力就算失败总还可以给自己找到台阶下:不是我不行,是我没有尽力。而另一些患者,因为他很难达到其心中的“应该”,所以他不得不拖延,不得不懒惰,因为他直面了现实,他就无法自欺了。一位男性患者,从小学习非常好,可谓是一帆风顺,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大学第一个学期,他没有像高中一样努力学习,而过得比较放松。但第二个学期,当他还以这种状态学习的时候,结果挂了两门。之后,家人非常担心,总是给他打电话敦促他要好好学习,但他却好像是一头没吃饱的牛一样,总是使不上劲。结果,大二他挂的科目越来越多,虽然父母已经和老师沟通过,只要他把卷子写满就能让他过,并且考前老师还要给他划考点,但他却连老师的电话都不接。因此,他不得不面对降级的危险,他也非常恐惧这一点,但是他就好像是一个游离于生活之外的人,就好像这一切是别人的事,他依然不紧不慢,不能完成最基本的课业。最后,他降级了。按理说,这时他总该知道努力了吧,毕竟他不是一个懒惰的人,如果他不喜欢学习,或他是一个懒惰的人,也不会考上重点大学。降级后,他依然优哉游哉,因此又挂了很多的科目,虽然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从小他就幻想自己过着不平凡的生活,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成功,不断地变化。所以他不喜欢和同学一样,买房子,成家……但他的野心和他的行为极其不匹配。后来经分析得知,他过去就存在逃避的行为,一旦什么事情他做不好,他就不再做,只有一直做得好,才会坚持下去。比如,过去他打球不好,就不再打球。但这次却遇到了学习,所以他才陷入到了一种无法逃避,但也不能面对的纠结中。因此,他的“懒惰”只不过是一种逃避——逃避失败的结果及被人超过的现实。他逃避了现实,就可以继续维系自负了。


病态自负者选择逃避是害怕自负受损,而病态自卑者则是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但病态自负者还算幸运一点,因为他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为自己的逃避与失败开脱,以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而病态自卑者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当他逃避或失败的时候,几乎无法找到借口为自己开脱,会因此变得更加自卑与自恨。所以病态自卑者更容易绝望,绝望来自于他一直都没有达到其“应该”。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是任何治疗方法的“必经之路”。面对你所恐惧的,面对你所逃避的。因为逃避只能强化恐惧,而不会真正地消除内心中的恐惧,也只有直面现实才能带来希望,才能打破内心中自负的枷锁。很多人为了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放弃了自由,放弃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因为他太害怕失败,太害怕受到他人的否定,太害怕发现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太害怕伤害与不确定性,所以他宁愿选择生活在幻想中也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与生活。但也只有让现实的洪流冲进幻想的城堡,才能推翻这种专制的统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才能真正做到摒弃理想化自我而回归真实的自我。没有现实的作用,这一切是无法达成的,或者说现实是促成改变的重要媒介。虽然在面对现实的时候,患者会体验到强烈的焦虑及恐惧的情绪,但就算历史的变迁、进步与变革也不是一片坦途,对于治疗也是如此。推翻理想化自我的统治,推翻“魔鬼”的专制,也需要“流血”,而这点恰恰体现在面对现实时的紧张、焦虑、恐惧与不安。其实,这些负面的情绪不是用来逃避的,反而是需要来面对的。这就好像是革命,越是遭到严厉的镇压,就越需要誓死反抗。

有人会说:“我面对了呀,并没有逃避,可是依然被恐惧、焦虑所束缚,情绪依然没有根本的好转”。这种情况并不是面对有错,而是在面对中,你对自己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你是否要求自己成为人际的中心?你是否要求自己表现得完美无缺?你是否要求自己受人欢迎?你是否在要求一种绝对的安全感?还是要求自己超越所有人?面对就是面对,不要期望通过“面对”来达到自己心中的“追求”!毕竟一个普通人不会任何时候都表现良好,受到所有人欢迎,也不能活在绝对安全的世界之中。当你真的可以摒弃病态自负的时候,负面情绪才能慢慢变少。毕竟情绪是需要的一种反应,所以放弃伟大的“需要”才是根本。

有时,一些人是去面对了,但内心中却抱着一种“战胜”的态度——他期望通过“面对”就可以改正“缺点”,就可以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就可以摆脱人类局限性的束缚。当他没有“战胜”现实的时候就会选择逃避,甚至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了。一位害怕当众讲话的患者,他是去面对了,而且面对得很彻底。他为了摆脱对演讲的恐惧,甚至跑到公交车上去演讲,还要举办个人演讲会,去帮助他人来战胜演讲恐惧,其实他种种的行为都提示着他没有接受自己也会紧张,也会恐惧,也会有不足的现实。而他只是通过“面对”来去掉自身的“缺点”。想必这种努力必定失败,毕竟他逃不过现实。并且,对于害怕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人来说(如,害怕生病、害怕晕倒、害怕惊恐发作、害怕死掉、害怕触犯法律等),他要么就会选择逃避,要么去面对也仅仅是想证明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的自负已经让他无法面对每个人都生活在“不确定性”之中的现实,他试图通过“逃避”或“面对”来为自己营造一个安全的、确定的、完美的世界,这种病态的要求显然也只会无果而终。因为错不在于“面对”,而在于他的病态追求,如果不放弃这种病态追求,他将永远无法领会“面对”的实质:面对自己需要去面对的,是一种人生的责任,而非达到病态要求的手段


而且,一些人也会扭曲“面对现实”。比如,虽然他也没有逃避人际,但却会力图表演出“完美的自己”,以赢得别人的肯定,所以他活得已经不是真实的他了。所以这种“表演”也是逃避现实的表现,逃避真实自我的努力。这种“面对”已经脱离了面对现实的本质,因为面对现实的本质表现在两个方面:面对真实的生活与活出真实的自己。所以,把自己表演得完美,也不是面对真实的世界。毕竟真实的世界,不会有人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也没有人会完美无缺。

无论现实是如何残酷,真实的自己是如何的“失败”,我们总无法逃避;无论理想中的自己如何完美,我们都需要摒弃,而不是继续坚守或追求。越是对其坚守或追求,越会迷失真我。我经常告诉患者的一句话是:“要知道自己的半斤八两。”意思是要知道自己是谁!既然是一个人,为何对自己提出神的要求?记得一位患者羡慕某人开朗;某人学历高;某人婚姻好……但这些他并不是和一个人在比较,而是拿自己在和所有人的“好”在比较,当问他是否愿意和某一个具体的人调换时,比如,同事A或朋友B。他的回答是:不愿意。因为他仅仅是崇拜对方的某一点,而不是整个人,所以就算他变成那个人,也绝不会对自己满意。


虽然逃避可以让我们暂时感觉好过一些,可以暂时不必面对“失败”的自己,并可以继续维系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但从长远来看,逃避并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式,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而无益于终止内心中的战争。人总逃不过现实,面对是医治重要的一步!如果连面对现实的勇气都没有,那么将永远无法停止两个自我的战争。当一个人可以面对现实的时候,他就离真我近了一步。但要切记:面对不是维系自负的手段,仅仅是做人的基本责任。


走出抑郁症——现实:敢于面对不再逃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